APP下载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测羟氯喹对视神经纤维层的影响分析

2020-11-09许琦彬盛文燕吴双庆葛薇苏铃雅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视盘氯喹眼压

许琦彬 盛文燕 吴双庆 葛薇 苏铃雅

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是一种4-氨基喹啉衍生物类抗疟药,其是一种合成药物,由于其抗炎和免疫抑制特性,安全性优于氯喹,广泛用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1]。HCQ 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皮肤和头发受损、神经肌肉异常和眼部病变等[2]。眼部病变最严重的是视网膜病变,可导致视力下降、色觉障碍和视野旁中心暗点等[3]。虽然羟氯喹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低,但视觉损害严重,停药后病变不可逆,尚无有效治疗方法[4]。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视网膜病变研究中应用广泛,无创、重复性好,测量精确,国外也有研究报道OCT 在诊断羟氯喹性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但对视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测定的结论不一。因此,作者应用OCT检测服用HCQ 风湿病患者的RNFL 厚度,以期早期发现羟氯喹性视网膜病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本院风湿科治疗并被转诊至眼科进行HCQ 视网膜病变毒性筛查的患者。总共50 例(100 眼),并根据用药时间将其分为短期组(用药≤12 个月,平均8.7 个月,共24 例48 眼)和长期组(用药>12 个月,平均24.6个月,共26 例52 眼)。短期组中男8 例,女16 例;年龄33~62 岁,平均(51.94±18.60)岁。长期组中男9 例,女17 例;年龄35~60 岁,平均(50.74±14.62)岁。所有用药患者的治疗为统一的HCQ(口服,1 片/次,3 次/d,上海上药中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1g/片)。同时随机选择25 名健康人的50 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0 例,女15 例;年龄34~61 岁,平均(49.74±13.62)岁。三组间性别、年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由同一技师进行双眼眼科检查。排除标准:(1)经眼科检查发现屈光介质明显混浊如白内障等明显影响OCT 成像者;(2)有病理性近视、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视神经疾病者;(3)有脑部肿瘤、脑出血、脑梗塞、结核病或合并心血管和造血系统疾病者;(4)妊娠、准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有药物过敏史、精神障碍或其他原因不能配合者;(5)近6 个月内参加其他药物临床实验者。

1.2 方法 (1)常规检查: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色觉、裂隙灯检查,直接检眼镜检查,电脑视野计检查。(2)电脑视野计检查:采用Zeiss Hµmphrey 740i 型全自动电脑视野计,检查在暗室进行。矫正受检者屈光不正,先右眼再左眼,采用10-2 程序、白色视标[4],受检者看到投射点即按反应钮,结果用数字图、灰阶图、模式偏差图等打印。视野检测结果取固视丢失率<20%,假阳性率<15%,假阴性率<33%。(3)RNFL 厚度检查:使用德国Zeiss CIRRUS HD-OCT 5000 进行RNFL 厚度检查,采用OCT 常规RNFL 厚度扫描程序进行围绕视盘周围视网膜环形扫描,得出全周RNFL 平均厚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方差齐性检验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间各象限视盘周围RNFL 厚度比较 见表1。

表1 三组间各象限视盘周围RNFL厚度比较[μm,(±s)]

表1 三组间各象限视盘周围RNFL厚度比较[μm,(±s)]

组别 n 平均 颞侧 下方 鼻侧 上方短期组 48 111.26±15.36 92.76±17.09 135.48±19.15 88.15±20.25 139.48±21.50长期组 52 113.22±14.16 94.65±17.14 135.47±19.14 91.17±20.23 140.44±21.57对照组 50 117.21±10.45 96.17±16.50 139.18±14.78 91.66±14.72 141.19±18.87 F 值 2.498 0.499 0.721 0.511 0.084 P 值 0.086 0.608 0.488 0.601 0.920

2.2 三组间平均缺损(MD)、模式标准差(PSD)比较 见表2。

表2 三组间平均缺损(MD)、模式标准差(PSD)比较(±s)

表2 三组间平均缺损(MD)、模式标准差(PSD)比较(±s)

组别 n MD(右) MD(左) PSD(右) PSD(左)短期组 48 2.88±1.55 2.92±1.22 4.71±2.32 4.79±2.25长期组 52 2.92±1.34 2.96±1.68 5.04±3.53 5.05±3.47对照组 50 2.77±1.60 2.79±1.59 3.97±1.46 3.98±1.38 F 值 0.136 0.174 2.252 2.445 P 值 0.873 0.841 0.109 0.090

2.3 三组间BCVA、眼压、色觉比较 见表3。

表3 三组间BCVA、眼压、色觉比较(±s)

表3 三组间BCVA、眼压、色觉比较(±s)

组别 n BCVA 眼压短期组 48 4.62±1.64 15.32±3.22长期组 52 4.58±1.25 14.88±2.98对照组 50 4.70±1.20 16.04±4.59 F 值 0.101 1.299 P 值 0.904 0.276

3 讨论

RNFL 是由分布于视网膜表面的神经节细胞轴索组成,黄斑颞侧的节细胞轴索经黄斑上下弓形区分别进入颞上和颞下视盘,黄斑鼻侧节细胞轴索直接进入视盘颞侧,呈“蝴蝶形”汇聚于视乳头。青光眼可引发特征性的视野缺损,其重要依据即为RNFL 分布的规律性,目前研究发现RNFL 的变化要早于出现典型视野改变,>40%神经节细胞出现轴突损害后才表现显著[5]。RNFL 缺损的形态按其形态可分为神经纤维层稀疏、裂隙样缺损和楔形缺损三个层次。本资料服用HCQ 患者100 只眼中,表现为稀疏:短期组和长期组各为2 只眼(0.04%),无裂隙样缺损和楔形缺损者,通过OCT 扫描测量RNFL,无论是短期服用还是长期服用HCQ,HCQ 对RNFL 形态学影响均不明显。

OCT 是基于低相干干涉原理的一种用光代替声波来进行测量的技术,具有实时、在体、高分辨、无损伤、重复性高、操作简便等优点,是目前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和监测疾病进展的重要工具。Stepien 等[6]观察2 例用药时间分别为16 年、20 年的患者,SD-OCT 表现为光感受器内、外节交界处的不规则现象,而色素上皮层和外界膜相对完整。Yülek 等[7]通过OCT 观察到短期接受HCQ 治疗的患者中央凹区视网膜厚度增加。Pasadhika 等[8]用SD-OCT 观察距中心凹附近环状区域,发现长期HCQ 服用者该区域内层视网膜变薄。Ulviye 等[9]则观察到旁中心凹和中心凹周围视网膜内层厚度均显著降低。上述文献研究中,OCT 在检查羟氯喹性视网膜病变的RNFL 厚度变化结论不一。本资料中通过OCT 扫描测量视盘周围RNFL 厚度,无论是短期服用还是长期服用HCQ,HCQ 对RNFL 厚度影响均不明显。

本资料中50 例100 眼患者均未发现视网膜毒性反应。由于本文样本量少,羟氯喹性视网膜病变是否和长期HCQ 服用时间关联并未明确。临床仍需更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探讨OCT 在早期发现羟氯喹性视网膜病变的作用。

猜你喜欢

视盘氯喹眼压
24h眼压的重复性测量及夜间坐卧位眼压的差别
近视眼视盘形态学变化与开角型青光眼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伴视盘出血的埋藏性视盘玻璃疣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眼底影像特征陈秀丽
氯喹/羟氯喹治疗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埋藏型视盘玻璃疣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的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磷酸氯喹
氯喹和羟氯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其心脏毒副作用
70年老药氯喹带来“新希望”
多算法融合的视盘分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