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扩张患者应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技术诊断的价值探讨
2020-11-09邝双鑫
邝双鑫
(远安县人民医院 湖北 宜昌 444200)
肝脏与胆囊是人体重要的器官,肝胆系统结石是肝脏与胆囊疾病中常见的疾病类型,一旦发生会给病人生理、心理以及生活质量均造成极大的影响[1]。为此,对其实施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在治疗中有效的诊断为日后治疗可提供有利的帮助,在以往检查中常用检查方式为CT 检查,虽然有效,但时常发生误诊与漏诊的情况,为了提升检查效果,我科室采用了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技术,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效果,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的方式选取2018 年5 月—2019 年6 月于我院进行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扩张患者84 例。男性与女性病人分别为41 例与43 例,年龄在35 岁~66 岁,平均50.5 岁±1.1 岁。病人均因黄疸、上腹部疼痛、胆绞痛等典型症状而入院就诊,已经被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1.2 方法
分别进行CT 检查与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检查,(1)CT 检查:在检查前要叮嘱病人饮用500ml 的温水,充分的充盈胃部,在15 分钟以后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双排)CT 对病人进行腹部平扫,设置参数:管电压110kV、有效mAs 90 ~100mAs、层厚5mm,将病人右侧膈顶至胰腺钩突下方作为查扫的范围。(2)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检查:使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磁共振成像仪型号为ESSENZA 1.5T,检查前告知病人禁食、禁饮6 小时,检查中告知病人采取仰卧位,采用加呼吸门控、脂肪抑制、有恢复脉冲的、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及图像预饱和技术并运用冠状位快速自旋回波(TSE T2WI)行水成像,进行三维容积图像采集,利用MIP 进行重建。扫描参数:TR=2000ms;TE=516ms;读出FOV=38cm;翻转角160°;NEX=2;脂肪抑制为SPAIR;PAT 模式为GRAPPA,加速因子PE=3;矩阵为384×303;冠状面扫描层厚0.9mm。在检查完成以后将检查数据传送至图像处理软件实施后期图像处理与检查。
1.3 指标观察和评价
分析检查结果。病人术后结果为金标准,从而分析CT 与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检查效果。
1.4 统计学方式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者相比,CT检出率较低,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检出率较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不同方式检查结果对比
3.讨论
胆总管结石在临床治疗中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属于胆道系统疾病之一,同时也是肝胆外科常见与多发的疾病种类[2]。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实施有效的诊断尤为重要[3]。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检查诊断中,影像学检查方式为常用的手段与方法,常用方式为C T 检查。C T 检查能够明确病人病灶情况,通过分析可以取得有效的诊断与检查结果[4-5]。虽然常规C T 在检查中有一定的效果,但因容积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如果病人检查中发生胆总管扩张状况及容易发生误诊情况,而且对于泥沙样结石的特异性与敏感性较低,因此C T 检查方式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检查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医学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检查技术越来越成熟。通过临床资料以及病例分析发现,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观察病人胆道系统情况,能够清晰的显示出胆道系统异常,对于病人当前症状可以起到有效检查与诊断。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角度来讲,能够清晰的显示病人胆道系统图像,进而规避漏诊与误诊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CT 检出率较低,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检出率较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虽然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检出率高达98.81%,但仍有误诊与漏诊的情况发生,说明在检查中仍有需要注意以及完善的地方,比如进行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检查中,呼吸运动与肥胖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特别注意。
综上所述,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检查中,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技术可以作为首选的检查方式,此方式应用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