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营销》“金课”培育研究
2020-11-06汪为祥
摘要:《旅游市场营销》“金课”的培育需要厘清四个问题:1.什么是“金课”?2.当前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3.如何打造“金课”?4.如何保障“金课”的培育。“金课”有别于一般的传统课堂教学,它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教学效果更好。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金课”应该贴合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金课”培养更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
关键词:两性一度;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旅游市场营销
大学课程是培养一个大学生的基本组成单元,优质的课程会更容易培养出优秀人才。而要培养一个优秀的人才需要从培育“金课”开始,要想培育出《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金课”,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金课”?2.当前教学中主要存在什么问题?3.打造什么样的“金课”?4.建设“金课”的基本保障有哪些?
一、什么是“金课”
吳岩认为具有“两性一度”特点的课才能叫“金课”,主要包括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1]。高阶性是指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创新性是指教学形式先进性,教学内容前沿性,学习结果探究性;挑战度是指课程需要学生和老师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老师要认真花时间备课讲课,学生课上课下要有较多的学习时间和思考作保障。
当下很多教师在这“两性一度”方面做得不够好。在高阶性方面,不同的高校不同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教师自身水平有限,并且备课不够充分,导致课程缺乏高阶性特点。在创新性方面,在排课时,二级学院原计划尽可能给各位教师排老课头,旨在各位教师可以将所授课程上得更精彩,致力于打造“金课”,而不少高校教师自身有些懒散,不太愿意花时间备课,同时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较少,在科研促教学这一块也没有做好,凭着“老课头”,备课轻松,用着较为陈旧的案例,在课程给学生作简单陈述,课程内容方面极其缺乏先进性、与时俱进的特点。在挑战度上,在教学设计方面,课程内容的挑战度较低,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学习内容深度较为欠缺,这也就间接地形成了很多的“水课”[2]。
二、当前教学中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旅游市场营销”是旅游管理专业基础教育模块主干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64学时,理论课48节,实践课16节,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旅游购买行为分析、旅游市场细分、旅游市场营销战略及4Ps。对照着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授课方式较为单一[3]。当前各大高校教学形式主要是线下授课,疫情期间线上授课效果不佳,而采用学习通进行课堂互动的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还没有被完全接受,社会实践课程尽管各大高校也在践行,但大多实践活动被打折扣,实践效果不佳,导致各大高校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依旧采用线下授课为主。
2.缺乏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仅仅依靠多媒体 PPT 课件进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部分民办本专科学校尚未给学校各教室联网,一些老教师对于互联网的使用不熟练,应用互联网技术授课效果有限,而当下很多其他专业大力提倡的微课、慕课(MOOC)、翻转课堂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没有普及,应用较少。
3.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应用[4]。在高校中,许多授课教师为了更加轻松地完成教学,按部就班式地讲解课本内容,有些照本宣科,课堂理论性较强,教师备课不足,导致很多前沿性的内容难以进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得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无味。另外,在学时分配上也已经体现了这一问题,旅游市场营销更多地倾向于是一门应用型课程,但理论课程占了3/4,仅有的1/4课程也大多属于课堂讨论等形式。
4.课程评价较为片面。课程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的40%和期末卷面成绩的60%构成,其中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出勤、课堂问答、作业等表现,期末考试前大多数教师会给个考试范围,为了便于命题或者批改,试卷以客观题为主,考试难度较小,导致了这种课程评价的模式很难适应当前的需要,以至于发生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存在部分脱节的现象。
5.教学设计上较为简单。由于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没有做好,学生在课前不需要预习,带着耳朵过来上课即可,课程的参与性、挑战度不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同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导致了教师当前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听懂课堂内容,给学生作简单陈述,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惰性,并且还为了让学生通过考试,降低考试难度,这样的教学设计下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打造什么样的“金课”
在近几年提出的“金课”模式中常见的有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
1.线下“金课”。这种模式下的“金课”是在传统教学课堂中增加“两性一度”,改变原先的课堂状态,如老师讲,学生听,互不干扰,抑或是老师提出一些简单问题,学生作简答回答,几乎没什么交流。将传统课堂变成一种讨论式课堂,当然这种课堂需要学生做大量的前期工作,也需要老师备好课,做好充分准备,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做不做,我们舍得不舍得花时间、花精力、花情感、花钱,并用我们的爱去建设这样的课。
2.线上“金课”。纯粹的线上授课的平台有腾讯课堂、学习通、钉钉等。在今年疫情期间,各大高校如出一辙,纷纷采用线上授课的方式,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如学生一心二用、受制于网络问题、上课卡顿、有网络隔阂和学生互动沟通较难等。而做了充分准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预想各类问题出现的可能,将一些内容录制成视频如微课、慕课等形式,让学生在暂停的同时,便于查询相关知识进行课堂理解,比较适合增加一些难度,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3.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模式还是比较受许多老师认可的,在国内许多高校的教师已经开始翻转课堂,已经开始用学习通帮助教学,比如在做抢答题时,比较适合英语等小知识点较多的理论课程,结合身边教师的情况,大多教师也只是用学习通简单辅助教学,与传统的讲授课堂没有本质的区别,这就迫使教师群体需要多花时间,如何做好教学设计,但又不能完全按照教案来授课,因为这会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考。
4.社会实践“金课”。旅游市场营销本身是一门偏实践的课程,但很多教师沉浸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讲授、视频等形式,并未完全给学生营造社会实践的课堂氛围,学生主要是以听说的形式了解什么是旅游市场营销,如何进行旅游市场营销,而将课堂还给学生的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带学生走出校门,进行旅游市场营销,多查询资料,结合自己对某种事物的理解谈一谈自己对某一旅游产品或概念的理解,并进行旅游市场
(下轉110页)
(上接136页)
营销的环境分析、旅游消费行为分析、旅游购买过程分析、旅游市场营销的产品策略等。
四、建设“金课”的学校基本保障
1.教学配套
学校在教学方面花了较大的投资,购买了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购买了旅游市场营销相关图书,建设了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购买了相应的教学设备,并给二级学院下拨活动经费,鼓励并支持学生“走出去带回来”,脚步走出去,知识带回来,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来让学生学以致用。另外,学校给教学楼每间教室都连了高速光纤,更加方便地在教室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将学习利用学习通回答的结果直接呈现在大屏上进行分析拓展,上课形式更加灵活了。
2.评价保障
教育部提出推进开展“保合格、上水平、 追卓越”的三级专业认证。学校也鼓励教师“敢担当,提难度,要水平”。广大高校鼓励教师要勇于担当、能担当。在做好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各位老师让课堂讨论活动更加丰富精彩,可以给学生们多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平时成绩的考核也应该更加全面,而不仅仅是靠出勤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学校提倡期末考核更加主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不再给考试范围,让学生们心理上断奶。
3.经费保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让口号、想法变成目标,目标落实到行动中来,需要有足够的经费做支撑。设计一流的课程只需要理论,但上出一流的课程,需要充足的经费做保障,才能将教学设计完全转化成一流的教学行为。学校越来越重视“金课”的培育,应该加大对“金课”的政策倾斜,加强对“金课”的支持力度,让“金课”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
参考文献:
[1]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
[2]陆国栋.治理“水课” 打造“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9).
[3]卢世菊.“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7(6).
[4]沈姗姗.金课标准下“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池州学院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5).
作者简介:
汪为祥(1992—),男,安徽六安人,安徽外国语学院国际旅游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旅游区域管理。
课题项目:
本文系安徽外国语学院校级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安徽乡村旅游研究科研团队(课题编号:awkytd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