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探析

2020-11-06赵娟娟

文存阅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探析大学生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名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大学生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力军,对其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文章从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必要性着手,分析目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探析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效的方法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探析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生态文明教育是一种新型德育观,是一种关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它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当中涉及人际德育的范畴,而是把长期以来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中所形成 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科学运用至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中。”[1]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自觉的践行环境保护行为习惯,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一、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良好的生态环境,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着民族未来。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刻把握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切实增强大学生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美丽中国”建设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建设美丽中国是国家层面的战略思想,它要求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全面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个方面的发展目标。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未来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导者和实践者,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引导他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确立生态优先的价值取向与生态价值认同感,真正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传播者和实践者,以实际行动建设美丽的中国。

(三)生态文明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生态文明素养应成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可以让他们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其生态文明素养,促使其形成社会规范所要求的生态文明观念和行为习惯,成为新时代社会需要的具备良好素质的“生态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

(一)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设置存在不足

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教学和师资队伍存在不足。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建设的主体,不仅要具备生态文明行为的保护意识,还要肩负对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与重担。学校在生态文明养成教育内容、行为习惯培养、课程体系建设都存在一些盲区。“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一些生态专业开设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外,其他专业较少开设有关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通识课程,而是主要在思政课上有所涉及。[2]高校对生态文明教育重视不够,缺乏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学校涉及生态文明教教育的课程和内容较匮乏,有很多学生表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过相关知识,但印象不是很深,其他专业课中也鲜少涉及因此,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要与社会发展步伐一致,尤其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内容、行为培养目标等要渗透到学校育人的全过程。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缺乏实践教育

“实践锻炼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当中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高校培养新时代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3]新时代的大学生是传播和践行生态文明的主力军。目前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时,由于升学率、就业率等因素的影响,只是单一的进行理论知识灌输,缺乏专门的实践课程,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只停留在理论和说教层面,并没有真正的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导致大学生生态文明养成行为缺失。

(三)大学生主体生态文明行为习惯失范

大学生主体在生态文明知行存在不一致现象。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习惯是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好的习惯不仅促进个人的发展,还会影响他人、惠及社会。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大学生在绿色消费、垃圾分类、环保实践等方面存在“认知度高、践行度低”的现象。如平时不会对垃圾分类,而且对如何垃圾分类不清楚;绝大多数人平时外出包里从不准备备用垃圾袋;废旧手机、电池基本都是直接扔垃圾桶;班级集体活动后,很少有人主动处理垃圾;遇到时间紧急,偶尔也会走“捷径”去教室等等。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令人担忧,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亟需加强。

三、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探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

在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生态观。一方面,高校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大学生生态文明课程设置。“教育作为实现转型的重要工具,当务之急是要把教育与未来的社会发展连接起来,把受教育者应接受的教育与未来连接起来,面向未来。” [4]高校教师通过完善自身的生态文明知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态观。另一方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意识到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做到知行合一,努力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解决身边生态环境问题,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自觉做生态环境保护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二)利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截止2020年3月,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6.9%,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育人的“重要平台。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快、信息量丰富、超文本、互动性强等优势,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更好地推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在媒体融合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群体,他们是新媒体使用的‘原住民,在开放的媒体环境下,他们能够接触到更为多元的信息、思想、文化和价值观,他们的思想行为表现出更多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和多变性。”[5]充分利用新媒体这一平台,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宣传平台,积极构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吸引力,使其成为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载体。

(三)知行合一,第二課堂融入生态文明教育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关键在践行。创新校园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是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手段。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与内容结合学生特点、社会需求等众多因素,以达到育人效果最佳化、最大化。以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校园文化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可以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将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等传播给学生。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深化对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解,进而增进对践行生态观的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在社会实践中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在活动中生态文明素养及意识得以提升,主动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积极营造生态文明小环境,才能建设“美丽中国”大环境。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让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使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深入学生心中,并外化为实际行动,做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有力推动者,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丽鸿,孙大勇.中国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9.

[2] 杨柳.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路径[J].教书育人.2019(07).

[3] 王甲旬,喻继军.新时期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论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6).

[4] 王晓娟,任凤琴.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提升对策探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8(5).

[5] 张宏天.媒体融合发展对高校思政教育生态的影响研究[J].传媒.2018(15).

作者简介:

赵娟娟(1986—),女,汉族,河南汝州人,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教育探析大学生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一道选择压轴题的多种解法的探析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研究
探析一道新编填空题的多种解法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