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OA的英语专业中西文化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及课程设计

2020-11-06史素菡范洁杨金淑葛晨曦李梦洋

文存阅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英语专业

史素菡?范洁?杨金淑?葛晨曦?李梦洋

摘要:本文从POA视角探索英语专业中西文化课程的思政教学模式。在POA教学流程“产出驱动”-“输入促成”-“产出评价”三个环节中引入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并渗入教学设计的核心点,促成有效学习。本文阐述了POA“全人教育说”与思政教学“三全育人”理念的统一性,探讨了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的可行性,以期对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改革中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一点参照。

关键词:POA;英语专业;中西文化课程;思政教学

一、POA理念和课程思政的统一性

文秋芳(2008)针对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提出的“驱动输出假设”理念,后被正式称为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整个教学流程以教师为中介,贯穿“驱动”、“促成”、“评价”三个环节。倡导“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坚持外语教学不能丢失人文性的目标。“课程思政”源于上海高校对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主张打破高校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界限,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构成“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力求“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包括教会学生能够对世界和中国有正确认识与比较,把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与历史使命融入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因此POA理念中的“全人教育说”和课程思政中“三全育人”都是兼顾专业学习与综合素养,其要求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对于英语专业来说,都是在保证专业知识技能传授的基础之上,提高对学生思想意识层面的正确引导。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家国情怀。

二、英语专业中西文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河北工业大学英语专业2018级英语人才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为:“通过扎实的英语基本功训练,以及全面、系统地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实践能力、具备广博人文社会科学文化知识、养成得体的交际礼仪和高雅的人格品味、具备批判性创新思维与可持续学习能力,能够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各外语语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学生毕业后五年左右,能够成为在教育、文化、外事、科研等部门从事教学、翻译、研究工作的英语专业人才。”

英语专业中西文化类课程包括西方文化入门、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希腊罗马神话等先修课程以及中西方思想文化等后续课程。使学生通过中西思想文化的对比学习,逐步形成批判性思维,并具备自主思考、主动学习与探索知识的能力与跨文化思辨能力。这响应了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中“培养具备广博人文社会科学文化知识、养成得体的交际礼仪和高雅的人格品味、具备批判性创新思维与可持续学习能力”这一目标要求。针对思政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在2019级培养方案中对教学大纲又进行了专业能力、思政目标与实现矩阵的完善与修正。针对以往英语专业单方面学习西方文化的现象,加强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在中国特色的基础之上进行国际比较,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达到用英语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培养民族自信与国际视野,并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多元文化,看待西方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综合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人文素养和外语水平,为未来可能的跨文化交流与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奠定基础。

三、基于POA的中西文化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POA的英语专业中西文化课程的教学路径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是“驱动”,教师呈现交际场景激发学生产出的欲望,驱动学习;二是“促成”,教师根据产出任务的需要,指导学生选择性学习,促成产出任务的完成;三是“评价”,包括学生在“学用”过程中的即时评价,也包括对学生产出的延时评价。

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嵌入到POA“驱动”、“促成”、“评价”等核心环节的教学设计中。具体表现在:在“驱动”环节,呈现中西文化不同交际场景,将思政元素渗入产出任务,有效进行课前驱动;在“促成”环节,精心选择输入材料,设计中西文化对比情境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对知识产生饥饿感,调动学生的行为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团队合作完成任务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在“评价”环节,将思政元素融入学习评价标准和产出成果中,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思维,深化对中西文化共性与差异性的理解。这一教学设计也实践了POA的“学习中心说”,打破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学引导与学生参与相融合,促进“促成”环节,达到有效学习效果,并在此过程中完成课程思政教育的渗透。

四、思政教学设计案例:孔子的儒家思想

(一)教学及思政目标:

1)  了解最具影响力的哲学流派儒学的代表人物孔子; 2) 理解孔子的主要学说“仁”、“礼”和“天道” 3) 能够用英语讲述孔子的儒家思想; 4) 理解并翻译儒家典籍中的名句; 5) 引导学生理解继承和发扬儒学中的“孝悌”、“博爱”等传统美德。

(二)与专业教学内容的融合点

本节课主要讲授孔子的生平与时代背景、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仁”、“礼”与自然观及其对中国哲学的影响;儒学典籍的英译与儒学思想的英文表达。使学生通过学习孔子的智慧,理解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儒学是怎样从培养家庭孝道、到博爱天下人至维持国家的社会和政治秩序的。使学生体会到“仁”和“礼”之下中国文化提倡的和谐与安宁即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是怎样在儒学中体现的。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哲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代表人物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引导学生从正面了解中国儒学的精神特质,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及文化认同。

(三)教学实施方案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原则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法是定位课程思政切入点、组织课堂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觀能动性、利用新媒体平台的辅助教学等。根据以上方法,以“孔子的儒家思想”这一节课为例呈现基于POA的思政教学过程。

1)驱动环节

教师向学生对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孔子的了解进行随机提问,总结学生的尝试性产出结果,使学生认识自身的知识缺口,激发求知动力。之后播放一段讲述孔子的生平及时代背景的英文视频,呈现交际场景,并说明教学目标与产出任务,要求学生用英文有逻辑的表述孔子主要的哲学思想,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贡献。

2)促成环节

选取适当的输入性材料,例如用英文讲述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体现孔子思想的《侍坐》等故事;翻译儒家名句:“泛爱众而亲仁”、“孝悌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学而》)”、“仁者,人也, 亲亲为大。(《中庸》)体会儒家学说的精髓仁”,因其在《论语》中出现了109次之多,因此儒学又被称为“仁学”。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通过儒家名句在古汉语到现代汉语到英语的翻译并结自身经历阐释对“仁”的核心思想“孝悌”的理解及其现代意义。使学生用英文讲述孔子始于“孝悌”的和谐的家庭关系、发展到博爱的人与人的关系进而达到一个和谐有序社会的政治理想,进而体会孔子的“行为教化理论”与“以德治国”思想。

引导学生思考小到学生所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追求的生活中无所不在的仪式感;大到学生参加过的婚礼、年会、开学毕业典礼、丧葬祭祖等的仪式;使学生体会儒学中“礼”对现代生活产生的影响。礼,时为大。(《礼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泰伯》)通过儒家经典名句的翻译体会礼的含义及其对规范人的行为准则的意义。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仁”与“礼”二者相辅相成,“仁”通过“礼”来实现,“礼”将“仁”的思想体现在实际的行为规范中。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地之大德曰生。”结合经典名句的翻译从孔子“天道”“天德”“天命”的观点来看儒学中的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积极的生存态度,思考其对自身生活的影响。

3)评价环节

在孔子诞辰日9月28日组织小型孔子文化节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再现《论语》场景、体会孔子的儒家思想。鉴于西方哲人苏格拉底是孔子同时代的人物,让学生小组调研这两位思想观点的不同进行课堂展示,在中西文化对比中理解文化的差异性,并培养学生辨证的分析多元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本案例基于POA的教学流程,学习孔子的儒家核心思想,使学生学会运用英文介绍基本的儒学观点,能够翻译经典的儒学名句,并通过知识的学习使儒家的思想潜移默化为自身行为方式,实现基本的教学与思政目标。儒家学说中的仁爱思想的时代意义、孝悌的意义与继承、人与自然关系等内容均具有思政的深意,将其内化在授课内容中,达到知识传授与思想引导的统一。同时响应了我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中“培养具备广博人文社会科学文化知识、养成得体的交际礼仪和高雅的人格品味、具备批判性创新思维与可持续学习能力”这一要求。针对思政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在2019级培养方案中对教学大纲又进行了专业能力与实现矩阵的完善与修正,并继续摸索将POA理念与思政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到英语专业思政教学实践中,以期为新时代下高校英语专业中西文化课程改革模式提供可行性探索。

参考文献:

[1] 李梦.传统文化融入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12

[2] 时常珺.基于产出导向法培养思辨能力的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9,4

[3] 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5,7

[4]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5] 许晏玮.融入“思政元素”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探索[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9,(2):107-111.

作者简介:

史素菡(1982—),女,硕士,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西文化对比。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9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基于POA的英语专业中西文化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项目类别:青年课题 课题编号:2019040502006);河北省教育厅2018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產出导向法的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项目编号:SQ18117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英语专业
“三全育人”视域下英语专业学生文化使命培养探究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探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理论与实践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以提高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加强高校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大学思政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与应用
时事政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现状及其对思政教学促进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