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疫情下网络谣言的传播

2020-11-06王海桔

新闻传播 2020年14期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谣言网络

王海桔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步兴起,网民数量的不断壮大,信息分享也变得愈发广泛,但在信息分享的同时也使得谣言传播愈加严重。网络为谣言的产生与传播提供了新的土壤,网络谣言由于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经过网民层层传播导致传播内容与事实相悖,严重引起公众内心恐慌,导致社会秩序不稳定。本文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传播的网络谣言为例,浅析网络谣言的特点以及传播影响,并为此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谣言;新型冠状病毒

一、谣言与网络谣言

截至2020年6月份,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实时数据统计显示,全球累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超1000万,构成了我国近年来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病毒的产生无疑为谣言提供了“土壤”,在人们持续高度关注疫情进展的同时,信息传递的不对称,也使得以疫情为中心词的谣言层出不穷,为国家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因冠状病毒的产生,谣言这一词汇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无论是芸芸众生的网民亦或是专业领域的权威人士,关于谣言的理解与解释也各不相同。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曾提出谣言是一种据称真实但没有确切证据证明的说法,谣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几乎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始终。尽管关于谣言的定义大不相同,但却强调了谣言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以微博、微信等为载体的新媒介不断地更新,网络谣言改变了以往谣言传播的方式,打破了传统谣言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加快了谣言的传播速度。与传统谣言相比较,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传播途径匿名化、传播方式多元化的特点。网络谣言不再局限于特定人群、时空、范围传播,这种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传播手段,一旦产生谣言,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通过网民的点赞评论转发,使得谣言迅速传播开来;当人们不再面对活生生的人时,往往会变得不再那么小心谨慎,“言论自由”的权利又使得他们在网络上任意发表评论、散布谣言。

二、新冠肺炎(NCP)谣言简析

(一)疫情谣言产生的原因

疫情初期,“新型冠状肺炎”“中国加油”“武汉加油”是微博热搜、微信朋友圈、各类新闻APP等频频出现的热门词汇。在国内外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接受这场挑战的同时,不少人也开始“别有用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出现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契机,在公众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而束手无策想要了解有关疫情更真实准确消息的同时,造谣者抓住受众恐慌的心理,利用各种手段和渠道传播谣言。而网络技术的出现,又给疫情谣言的制造和传播提供了便利,大众传播媒介尽管没有制造谣言,但它往往可能成为谣言强有力的中转站。1月31日深夜,一条“双黄连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消息满天飞,全网都在疯狂讨论双黄连,甚至不少人带上口罩出门抢购,就连双黄连月饼也一抢而空。但信息在发酵的过程中,被大众所理解为双黄连可预防病毒,不少健康的人也疯狂喝起了双黄连。谣言变得越来越有“说服力”,变得越来越“真”,每个谣言都涉及特定的群体,其结果并非局限于某个特定的人,而是某一类群体,是整个信息圈里人的共享。

(二)疫情谣言的特点

1.用数字确保谣言的“真实性”

“用56C的热水洗澡能对抗病毒”“家里打开空调,让室温增高到30°,可以杀死新型冠状病毒”等一个个精准数字显示出谣言的“真实性”,加强谣言的“可信度”。相较文字而言,数字更加具体、精确、真实,也更容易让人信服,因此,含有数字的谣言倍受造谣者的关注与青睐。

2.用专业人士确保谣言的“可信度”

“钟南山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杭州医生提示涂风油精可预防呼吸道疾病”等谣言被传播得十分“逼真”。不是所有的公众都是一线的专业人士,了解相关防护知识是每个百姓迫切的需求,然而部分谣言却打着专业人士的名号,借专业人士之“口”散播不实言论。

3.用简短句式和标点确保谣言的“重要性”

“抗流感药物奥司他韦、利巴韦林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好消息再传来:新冠肺炎疫苗出来啦!”简短的句式一方面缘于网络谣言的模糊性特征,另一方面也能凸显出所传达的信息是非常紧急和重要的。简短的句式,简单明了地告诉大众谣言“准确性”,同时利用标点符号来表达谣言的“紧急性”。

三、疫情谣言的消极影响

疫情期间的谣言传播无疑会对社会、秩序稳定、市场秩序等造成一定的干扰,对此产生一些消极的负面影响。

(一)影响政府及媒体公信力

目前,百姓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来源是央视网、人民日报等官方权威媒体,假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过程中出现不实的信息,政府不得不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整治网络谣言,这样便会分散政府进行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力量,同时也耗费了更多的资源。此外,网络谣言也会大大降低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公信力,不实的网络谣言也会诱导百姓,对普通百姓而言,带有迷惑性的网络谣言易让人信以为真,使人产生紧张、焦躁的心理,做出不当的行为,甚至会将疫情期间的种种状况与责任归咎于政府身上,以此来发泄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不满情绪。

(二)影响社会秩序稳定

从社会层面讲,疫情类网络谣言的传播易造成社会恐慌,引起社会秩序紊乱。在足不出户的日子里,大家最关心的就是疫情期间的大事小情,在这种情况下,疫情类的网络谣言不当的传播更容易被大家关注,引起大众内心的恐慌。疫情谣言的虚假来源也会导致群众时刻担心自己身边是否有传染对象,自己有无传染的可能,打破正常的生活秩序。谣言的误导也会扰乱人心,使群众失去理智,盲目听从谣言,造成不必要的社会安危。

(三)影响市场秩序安稳

“吃香蕉会感染新型冠状肺炎”“吃草莓会预防新型冠状肺炎”这类谣言的出现,破坏了市场秩序的安稳。一方面,通过会感染新型冠状肺炎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便会使得大众弃而远之此类产品,造成供过于求的效果,造成商品滞销;而另一方面,由于某某类产品会抑制病毒这类谣言的产生,夸大了产品本身的功效与作用,造成人们會疯抢此类产品,导致供不应求,紊乱市场秩序。

四、疫情類网络谣言的治理之策

网络谣言的治理不仅仅是靠政府就能完成,而是需要政府、媒体以及公民三方面的相互配合。

(一)政府加强督查力度、确保信息公开透明

让公众充分了解疫情情况,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确保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是治理疫情类网络谣言的关键。当公众不再质疑和怀疑相关的信息报道或是数据内容,谣言便会少了一大部分。在时间发酵的最短时间内,政府应迅速收集相关信息,通过权威部门认证,尽快向公众公布最新、最权威的数据,让公众了解疫情的真相与危害,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引起相关的重视,不给谣言滋生提供可乘之机。同时,政府还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机制,在必要情况下实行网络实名制,以此来定位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

(二)媒体坚守本责、做信息的“把关人”

网络媒介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本职功能,传递信息、发布真相、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面对谣言的散播,做到及时和准确,在提升辟谣速度的同时,在谣言初期,判断谣言,从初期阻断谣言继续传播,严格做到信息的“把关”。此外,媒体要提高自身实力,有判断信息真假性的能力,在官方信息未公布之前,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严格承担媒体人“把关人”的角色。

(三)提高自身知识素质、不做谣言的“搬运工”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民时代,社交媒体解放了每个人的表达权利,但公众却没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疫情当下,谣言满天飞,公民看到信息就选择复制粘贴,而不是求证信息的真假性。因此,公民要提高自己的自身素养和知识储备量,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医学类的相关知识以及法律法规中的相关内容,以冷静的头脑,理性的思考,加强对信息的判断分析能力,不做谣言的“搬运工”。

结语

疫情类网络谣言,区别于其他谣言,关乎着公众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有效治理疫情类网络谣言显得格外重要。本文立足新闻传播学相关知识,从谣言概念入手,简析疫情类谣言产生的原因、特点以及消极影响,从而对治理网络谣言提出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巢乃鹏,黄娴.网络传播中的谣言现象研研[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6):586-589.

[2]王理.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谣言传播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

[3]姜胜洪。网络谣言应对与舆情引导[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新型冠状病毒谣言网络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不信谣言 科学防“疫”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药物使用法规依据
疫情防控下的高校网上财务管理思考
“新型冠状病毒”该如何防治
传染病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建构与反思
你被养生谣言忽悠过吗?
谣言π=4!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