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彰显能动学习,助推数学思维发展

2020-11-06蒋丽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实现路径数学思维核心素养

蒋丽

摘  要: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我国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的重点。这也意味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功能必须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型,实现教学方式的转换,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能动学习”。在数学课堂中,只有充分利用探究性、协同性和反思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高度参与和深层学习,让教学自然发生,才能在能动学习的实践中助推学生数学思维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能动学习;数学思维;核心素养;实现路径

能动学习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学生以课堂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认真听讲、勤于思考、大胆交流,主动解决问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自觉加深对学习的理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方式。

能动学习是信息时代必需的一种能力,其主旨是培养 “探究者”、培养“思考者”。能动学习的课堂是每一个学生精彩表现的天地,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知识技能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所蕴含的精神、思想、观念和意识,能够自觉运用数学化思维方式发现和创造数学,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角。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能动学习”,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内在动机,丰富学生体验,从单纯传递知识转向鼓励学生自我建构知识;学生必须转变学习方式,要勇于探究,善于协同,勤于反思。彰显能动学习价值,关注与发展学生思维,是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的必然追求。

一、鼓励探究性学习活动,凸显思维“深刻性”

“思维”唯有在情境化的探究学习活动中才能得以凸显。能动学习是一种深层学习模式,学习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理解、质疑、思考、判断”,而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记住、背诵”。可见,能动学习是学生主动思维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对知识产生了思考与判断,“教”与“学”才会真正发生,而情境化的探究学习活动为学习的发生提供了条件。比如教学“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笔者创设了“农场主王大叔劳动中遇到困难”的问题情境:要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王大叔犯难了,怎么办?同学们都很乐意帮忙,接受挑战。教师启发:“你能读出哪些数学信息呢?”将学生引向数学思考实质。大家相互讨论,整理出文字背后隐藏的信息:①长和宽都是整米数;②可围成大小、形状不同的长方形;③长方形花圃周长都是22米;④长方形长与宽的和都是11米。“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小组里学生继续商讨着:可以用手中的小棒代替木条摆一摆,可以在提供的点子图上画一画(每相邻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代表1米),还可以根据长+宽=11(米)在表格中把符合要求的长方形列举出来,计算面积后再进行比较。“那就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去寻找答案吧。”各小组迅速进入探究活动中,再次交流中大家发现:摆小棒的方法太麻烦了,画图倒是比较方便,可最快最简洁的方法还是列表,通过表格把符合要求的几种围法一一列举出来。同样是列表,在教师呈现几种不同表格列举方法对比后,同学们相互评价优缺点,进一步补充、完善:要有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进而算出不同围法的长方形面积,帮助王大叔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此自主探究、对比思考的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启发、肯定和点拨,学生自觉地去讨论、辩论、发现,探究活动层次分明,逐级递进,让学生充分运用数学化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思维之花悄然绽放,切实理解并感受“一一列举”策略的作用和价值。

二、设计协同性学习活动,凸显思维“灵活性”

能动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协作方式共同解决问题的协同性学习活动。学习是共同体中逐渐构建起来的,知识与技能、见解与认识在沟通协同活动中相互分享、相互交流,学习者因他者的评价而受到鼓励,从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引出学生集体的教育力,教师的指导力表现在激励学生,引导发散思维,凸显思维的“灵活性”。比如“梯形的面积”教学,大多数教师选择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关系,归纳总结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再应用公式进行计算练习。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只有被想方设法“唤醒”,为教学所用,才能成为一泓源头活水。如何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开展致力于问题解决的协同性学习活动呢?思维始于动手,动手操作既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又为学生思维提供支撑,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有助于对抽象概括知识的理解。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与空间,提供了足够多的梯形让学生大胆尝试,激活学生“等积变形”的思想和“倍拼法”的操作经验,各小组在议论与操作中产生了不同的转化思路与方法。如图1,方法1: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方法2:把一个梯形沿两腰中点的连线剪开,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方法3:把一个梯形沿一个腰的中点剪下,拼成一个三角形;方法4:把一个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汇报交流阶段,找准学生思维的拐点和上升点,紧紧抓住计算梯形的面积“为什么除以2”这个核心问题,通过生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互相倾听启迪,在多种方法的对比、审辨中,找到不同方法之间的相同点,让思维进行碰撞,展开多角度的说理。教师适时点拨,指点迷津,引导感悟数学思想:都是想办法把梯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再寻找相互之间的联系,变未知为已知,发现并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些以小组协同学习方式完成的实践操作与推理发现,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想象能力,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想”,敢于别出心裁地“想”,使思维的创造性与灵活性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增加反思性学习活动,凸显思维“批判性”

学习与反思相互关联,并始终贯穿于整个“教”与“学”的活动中。所谓“反思”是指学生对于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积累经验、习得知识、掌握技能、学习表现等方面进行反省性的思维活动。能动学习是学生作为探究性和协同性学习展开的,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伴随着高频率的思维活动,虽然如此,但他们对于思维的整个发展过程始终处于一种未梳理、总结的状态,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状态,导致学生忘记自己在活动中“学到了什么,怎么样学习”。因此,增加反思性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的获得,这样才能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做好铺垫。例如,在圆的画法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画圆过程进行梳理与评价:可以用什么方法或工具画圆?怎样快速画出一个饱满漂亮的圆?有什么技巧或经验?同伴画的圆美吗?我画的圆好吗?不好是什么原因?怎样改进?又如在简便计算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结合快速计算的成败经历谈谈想法。能运用简便方法计算的题有什么特点?是怎样观察、分析与判断的?可以应用哪些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简算?我与小伙伴易错易混淆的计算是什么类型?怎样避免错误?我们知道,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加以纠正,必须以自我反省为前提,在真实而坦诚地与他人交流中,自我否定,认识错误,追究错因,才得以真正学会、会学。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有这样一个特点——一直向前,不太愿意回头看路。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回头看看走过的路”。通过“回头看”“向内看”,审视自己的学习与思维过程。比如借鉴语文教师的方法,指导学生写周记,让学生通过文字的方式,记录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变被动反思为主动出击。大致内容有:这个星期我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学习态度如何?有哪些成功的体验?独立思考、课堂表达、作业书写怎么样?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怎么样,学得比较好的内容是什么?哪些地方还有疑惑或不理解?错题集整理了吗?希望得到什么帮助?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对老师有什么建议?下个星期有什么学习计划?努力的方向是什么?这样,一个小小的写数学周记活动作为一种学习经验加以构建,助推了学生反思向纵深处发展。“反思”的意义在于培育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自己学习与生活的主宰者,这也正是能动学习的教育价值之所在。

钟启泉教授认为:“我们的课堂在转型之中,转型的课堂迸发的教育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要真正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能动学习”,需要好的教师文化,要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思路与方法,积累丰富的经验和充沛的力量,只有让教师先“动”起来,风雨兼程,勇敢向前,充分发挥学习环境、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在课堂转型中的作用,讓学习“真实自然地发生”,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能动学习。

猜你喜欢

实现路径数学思维核心素养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