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垃圾分类养成教育的幼儿园文明行为培养策略

2020-11-06韩品品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养成教育幼儿园

韩品品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幼儿园中开展垃圾分类养成教育,通过日常生活、游戏等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养成垃圾分类的文明行为。

关键词:幼儿园   垃圾分类   养成教育   文明行为

垃圾分类就是将性质相同或者相似的垃圾放置在与其相符的垃圾分类装置中,并根据种类的不同放置在指定的地点,方便垃圾车进行回收。幼儿垃圾分类环保意识是一个长时间的养成教育,教师与家长之间需要通过感知、练习、实践等方式影响幼儿,使幼儿养成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和良好习惯,从而实现培养幼儿文明行为的目的。但是,从当前情况来看,幼儿园的垃圾分类教育实施情况并未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幼儿园垃圾分类养成教育的内容

1.丰富幼儿对环境的感知

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养成教育的前提条件是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使幼儿能够亲近自然,丰富幼儿对环境的感知。

环境被称为幼儿园的第三位教师,虽然环境不会说话,但是发挥着独有的教育作用。《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利用环境和环境的创设,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要想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幼儿园就要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另外,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能够在自然中玩耍的条件。如幼儿园可以改造园内的树木,将它们变为自然游戏区域,让幼儿在该区域开展荡秋千、捉迷藏等活动。幼儿园还可以定期开展户外野炊等活动,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幼儿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能够初步构建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识,这也是开展幼儿垃圾分类养成教育的重要前提。

2.让幼儿明确垃圾分类的内容

垃圾分类习惯养成的最好时机是在用餐之后。如幼儿在幼儿园需要喝牛奶,教师可以利用牛奶瓶开展垃圾分类养成教育。由于幼儿园中的牛奶瓶包装简单,瓶口部分有一层塑料纸,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喝完牛奶后,分别将塑料纸、吸管投放到不同的垃圾桶内。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可以在幼儿用餐过程中,提前准备好盛放各种垃圾的容器,使幼儿可以将食物残渣分类投放,培养幼儿的垃圾分类习惯。

二、在教学活动中学习垃圾分类的环保知识

1.儿歌活动

在垃圾分类过程中,什么颜色的垃圾桶需要投放何种垃圾是基本的知识。但是对于知识不丰富的幼儿来说,这个问题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如果教师将这一内容融入儿歌教学,创作朗朗上口、易于记忆的儿歌,幼儿便可以将垃圾类别与垃圾桶的颜色相对应。

2.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游戏中,幼儿会自然而然地获取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从而潜移默化地养成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如游戏“帮猫咪重建家园”的内容就是小猫家附近的河流受到了污染,小猫看见河边有大量的垃圾,河水非常浑浊,为了今后的生存,小猫请小朋友们帮它进行垃圾分类。在游戏中,为了让小猫有一个干净的家,幼儿热心地帮小猫进行垃圾分类。这一游戏既可以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又可以提高幼儿的垃圾分类能力。

三、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1.在生活环节养成习惯

在幼儿园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因为幼儿人数较多,所以会产生许多垃圾,如果皮、果核、塑料瓶、厨余垃圾等。这时,教师可以及时引导幼儿在扔垃圾之前对垃圾进行分类,培养幼儿的垃圾分类意识。

2.设立值日生进行监督

幼儿具有非常强的模仿能力,所以教师可以让幼儿互相监督,促使幼儿注意自身的行为习惯。如在班级内部设置监督垃圾分类的值日生,负责检查其他幼儿的垃圾分类是否正确,从而帮助幼儿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垃圾分类养成教育要从幼儿的真实生活出发,使幼儿可以更加充分地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因此,教师应在幼儿园中开展垃圾分类,帮助幼儿养成文明行为。

参考文献:

[1]张淼.日本幼儿园垃圾分类行为养成教育探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10).

[2]肖玲,單宝顺.幼儿园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7(5).

(作者单位:山东东营市垦利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养成教育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想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