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系育人”的高职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职业生涯规划的视角

2020-11-06尹小小丁玉珍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高职

尹小小 丁玉珍

摘要:本文基于跨学科理念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提出了开展高职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具体设想了诱发意识、发现兴趣、聚焦目标、阶段实施四个环节的跨学科写作教学思路,构建了“大写作”教学指导机制、组织写作教研活动、开展优秀毕业论文评比大赛等跨学科融通,最终实现通过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实施“体系育人”的初衷。

关键词:高职   毕业论文写作   职业生涯规划   体系育人

一、线性因果路径:高职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的文献性回溯

笔者以“毕业论文写作(教学)”“高职高专”等进行关键词检索,得到的结果几乎都是10年前的内容,时段主要集中在2004年至2014年。稍加分析便可发现,其中前半段正是全国各地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时期,高職人怀抱理想主义情怀探讨毕业论文写作这个“新物态”;后半段则基本处于正在或已经接受办学水平评估时段。此时,各校从“圈地运动”式外延扩张转向“精耕细作”式内涵提升,“质量工程”已提上议事日程,高职生毕业论文写作与教学又掀起一股热潮。

同时,笔者在检索中还发现,论文主要强调了写作(教学)的特殊重要性,探讨了写作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跨学科视野: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体系化思路

1.跨学科理念

(1)课程教学的跨学科渗透

如果学科过于割裂,知识会变得更加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学科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降低。这时,跨学科学习的优势显现出来了。跨学科以学科为依托,以整合见解、构建更加全面的认识为目的,提高了学生理解问题、处理问题、创造性使用多学科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了学生认知进步。

(2)高职毕业论文写作教学需引入跨学科理念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写作学的研究对象是成熟、鲜活的写作思维经验和体验,研究者需要具备广博的多学科观念、知识背景和方法论。作为高等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和高职毕业生的总结性作业,毕业论文的质量从表面上看似乎只反映了学生的综合水平和能力,从更深层次分析,却是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教学质量、校风学风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所以说,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不仅是一门学业课程,还是一套烦琐而有序的教学环节。

改进毕业论文写作教学、提升写作质量不仅仅是基于学生的综合性语文能力,它事关高职院校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创新,事关高职生运用所学知识或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性素质,还事关高职教育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目标。面对一部分高职生综合素质较低的现状,要达成所学专业理论指导实践的目标,不综合、系统、跨学科地分析,不引入跨学科理念,那么开设毕业论文课程的初衷就可能成为“水中月”。

2.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的“跨学科”教学设想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根据自身优势、能力、兴趣和职业倾向等,结合时代特点、职业环境、制约因素、机遇条件,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明确行动方向、制订发展方案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全面了解职业、客观分析环境的基础上,为在校学业生涯、未来职业生涯乃至整个人生做出科学安排,并采取针对性行动。显然,这与完整的高职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过程高度相关,所以基于大部分高职生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现状,高职院校从一年级就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是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的一条可行路径。

(1)诱发意识

痛点,即尚未被满足而又被广泛渴望的需求,一切阻碍自己变得更好的东西。在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中,诱发意识是指帮助高职生发现他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的“痛点”,无法诱发主体意识的写作教学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中,大部分高职新生对学业和职业尚有“痛感”,所以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应从低年级开始,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配合和指导下,从诱发学生意识、击中学生的“痛点”开始,作为学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便能帮助学生充分意识到“我要写”。一些导致毕业论文写作水平不高的原因,如写作前检索文献资料投入时间不够,不能快速、有效地检索和浏览与个人兴趣方向相关的资料,不能按要求撰写开题报告等,便可提前解决。

(2)发现兴趣

兴趣是积极接触、认识和研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职业规划理论认为,职业兴趣可以调动人的全部精力,使人以敏锐的观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投入工作。学生写不出合格的毕业论文的重要原因,是他既不了解自己的兴趣,又不能结合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来选题。基于此,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应在诱发意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职业兴趣调查和测评,帮助他们发现、聚焦自己真正的兴趣点,尤其是专业和职业兴趣点,以便指导学生确定毕业论文写作的专业领域和具体方向。

(3)聚焦目标

目标即定位,设定职业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只有在确立科学、可行的目标后,才能以此为动力,保证目标的达成。核心目标是一段时间内集中所有资源展开行动所围绕的中心。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同样应结合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并遵循SMART原则,尽快设定一个适合自身的目标,然后付诸行动。如此,便可以有效规避毕业论文写作中的选题没有根据所学专业,缺乏现实意义,或者学生没有根据论题需要收集和处理材料,没有遵循毕业论文选题原则等问题。

(4)阶段实施

无论大小、远近,再美好的目标都应基于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翔实计划,再进行分解、管理和及时评估、反馈。这就要求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应基于学生职业生涯阶段理论,无缝对接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和各学期专业教学进程,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分解重点,分时段、分步骤地确定论题、搜集材料、酝酿构思、编写提纲、起草文稿、修改完善,规范而高效地完成相应写作任务,并进行阶段性反馈和评估。这也是高职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不断提升写作质量、指导效果、管理水平的螺旋式、动态化过程,即指导教师和学校帮助高职生真正发现痛点、趣点,投射焦点、热点,凝聚重点、难点的过程,这也是高职生不断治“痛点”、攻“难点”、疏“堵点”的动态教学和服务过程。

三、“体系育人”:高职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的应然性选择

1.“体系育人”是习近平重要的教育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系统性思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且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要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设计。

系统的思维方法是以系统理论为基础,把对象作为多方面联系的动态整体加以研究的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它要求把思维对象放在普遍联系中进行全面思考,把要达到的结果、实现该结果的过程、过程优化及对未来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作为整体进行研究。

毕业论文写作与教学是高职院校专业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和内容,也是实施写作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写作与教学原本就不是单纯的学业和教学任务,不能也无法为写作而写作、为教学而教学,它应该是为了服务立德树人这个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系统目标。高职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的低效及其存在的种种问题,反证了线性型、单一化、封闭式写作教学的失效,也证明了基于跨学科理念的“体系育人”的必然。因此,将高职毕业论文写作与教学真正融入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以及其根本目标是否实现的“试金石”。

2.以“体系育人”教育思想为指导实施融通写作教学

(1)构建“大写作”教学指导机制

基于系统论原理、跨学科教学理念和习近平同志“体系育人”教育思想,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由教务处牵头,整合专业教学、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和写作教学资源,组建了以教务处、思政部、基础部等部门师资为主体,以分院(系)专业毕业论文指导师资为骨干的机制化师资队伍,构筑了多元化、立体化、网络化的教学平台网络,健全评价与激励、过程监控与保障机制,规范教学、管理、服务、评价、反馈全流程制度建设。

(2)组织毕业论文写作教研活动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由教务处牵头,组织相关教学和管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讲座、公开教学竞赛,研讨毕业论文写作教学问题,协调教学进程,实施校本性教研项目,不断提升基于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体系育人”的质量和水平。

(3)开展优秀毕业论文评比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借鉴和配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写作大赛、简历制作大赛等规程,在毕业生离校学期或第六个学期开展毕业论文评比大赛,由指导教师根据评比规则筛选,所在分院根据专业方向、内容和形式进行选拔,最后由教务处牵头统一評比、表彰,其结果与评选“优秀毕业生”挂钩并存入个人档案,与颁发毕业证时一起颁奖,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李佩宁.什么是真正的跨学科整合——从几个案例说起[J].人民教育,2017(11).

[2]赵海峰.高职高专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

※本文系2018年度中华农业科教基金教材建设研究项目《基于“体系育人”的高职教材编写创新与实践——以校本性教材<实用大学语文>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NKJ201802060,主持人:尹小小。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背景下的高职新生适应力培养研究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