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汀电影经典镜头段落解读
2020-11-06阿依波塔·巴合提肖涛
阿依波塔·巴合提 肖涛
[摘要]昆汀·塔伦蒂诺在很多方面都是大师,他擅长制造紧张感、悬疑气氛、令人震撼的时刻、令人炫目的对话戏,也有着不俗的幽默感。塔伦蒂诺的叙事很大程度建立在他的剧作和指导演员的方式上。本文主要从昆汀对电影色彩的选择和构图的把控两方面进行浅析。
[关键词]昆汀电影;色彩;构图
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Tarantino),美国后现代主义导演、编剧、演员、制作人。影片《杀死比尔》两部曲是昆汀·塔伦蒂诺导演的经典之作,分别上映于2003年和2004年。该系列的动作片主要讲述:女主碧翠丝曾经是致命毒蛇暗杀小组中的一员,为了逃脱血腥的生活选择了结婚,因为没有嫁给老板比尔,所以前同僚和比尔的到来破坏了这一切。
一、电影色彩的选择
(一)黑白色:死亡气息的象征
彩色电影中若出现黑白色,其作用是:第一,表示回忆中的镜头;第二,表现历史;第三,营造气氛,显得庄严;第四,剧情需要。而在《杀死比尔1》中,导演想要表达这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在《杀死比尔1》中,影片伊始,为观众呈现的就是一个血淋淋的画面,一个女人躺在地上,身上沾满血渍,很明显此时正有人准备谋杀她,而这个女人正是女主碧翠丝。随着脚步的逼近,影片的紧张感慢慢的提升起来,紧接着就是女主碧翠丝和比尔的65秒死亡对话。此时画面采用的是黑白色,被折磨的新娘的脸呈白色,脸上的血渍呈黑色。其次,字幕运用黑白色。在这个新娘碧翠丝被比尔无情的折磨的镜头中,字幕打出时,粗体文字为白色,背景为黑色。这种黑与白的强烈对比,使画面显现出浓郁的死亡气息,再加上新娘恐惧的喘息声,一声枪响之后音乐响起,影片开始。
在《杀死比尔2》中,影片一开始在讲述教堂里发生的整个事情时,采用的是黑白色。两部电影中在讲述复仇前的故事时也同样采用了黑白色,但复仇的过程使用了彩色。这就意味着复仇前是黑暗的,被谋杀是无情的,而女主的复仇之路是光明的。
在影片中,所有已经过去时、复仇前的故事都是采用黑白色,而正在进行的复仇过程采用的是彩色的画面。这也就是说,一般表现过去时空使用黑白色,表现现在时空时则使用彩色,用黑白色的空镜头代表4年前发生过的事情。以及在影片末尾的打斗画面中,电影由彩色变为黑白色,这最具血腥的画面采用黑白色的好处是:消除了观众对残肢断体的恐惧感和反胃感。
(二)彩色:增强戏剧冲突
在当代电影中,色彩最初级的运用是叙述事物,交代环境,增强视觉形象。高水平的电影艺术家通常会充分发挥色彩的表意功能,产生较高的审美价值。
在讲述女主碧翠丝和“铜头蛇”格林打斗的环节时,画面采用了彩色布调,女主开着鲜黄的车,“铜头蛇”格林家的绿色草坪和门前摆放着的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与之相得益彰,画面极具色彩感。这一组镜头是景和物的交代,并与之后的血腥场面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戏剧冲突使得故事更加饱满。
在打斗中,“铜头蛇”用藏在糖果袋里的枪打向女主,“嘭”的一声,彩虹糖和爆米花炸开铺满地板。同时,女主迅速地用匕首射杀了她。这时,“铜头蛇”4岁的女儿站在她们身后,镜头开始用她的视角打量这一切:色彩缤纷的糖果和洒满母亲鲜血的地板,无比绚烂又惨不忍睹。这种色彩缤纷的画面如同是一个童话世界,让观众.更多的去注意此时儿童的内心感受。
(三)红色:点燃杀气
影片中的红色代表血液、夕阳、心脏、火焰,在《杀死比尔》两部曲中则代表心中愤怒的火焰。
昆汀将暴力以美学的形式来展现,这种美感首先体现在了色彩的运用上。每当敌人出现时,画面会切到敌人谋害女主时的瞬间,镜头会切到女主的那一双眼睛的特写上,电影的画面就会呈红色一血的颜色,一种杀气扑面而来。以及女主在去复仇的路上时,画面也会是红色的,在《杀死比尔1》中女主碧翠丝在去往东京展开新的一轮杀戒时飞机在空中飞行的画面整个是红色的;以及她在杀死石井尾莲之后在回去的飞机上列死亡名单时的画面也是整个呈红色,包括飞机窗外的天空也是红色,代表了仇恨、愤怒,是死亡之火焰的象征。
(四)蓝色:掩盖血腥感
女主碧翠丝在和石井尾莲的手下打斗时,她以一敌,画面极其残酷、血腥,由于人数极其多,因此她杀死的人也就多,过多的残肢断臂会使观众产生恐惧感,因此在这里导演在色彩上進行了稍加处理,让整个画面呈蓝,而这个色彩的切换也正是从电闸被店长切断开始,此时画面变成了深蓝色,使得观众眼前一亮。
背景为蓝色,人影为黑色,整个画面富有节奏的打斗如同是在斗舞,同时展现出女主内心已渐渐平静下来。这种不断变化着的色彩拼接在一起,不仅减少了观众的审美疲劳,还使画面更加富有美感,增强故事情节的节奏感。
二、构图
所谓构图,源于绘画。电影中一切视觉元素(可见物)的安排、配置、关系都讲究一定的比例。如人与景物的位置、大小、远近、透视关系等。基本构图方法有:垂直式、水平式、中心式、对称式等。
(一)水平线构图
水平线构图的主导线形是向画面的左右方向发展的,所以经常在横拍中使用。
在艾尔闯进女主碧翠丝所在的这个空间的镜头中,导演并没有将艾尔用移镜头拍摄,而是将镜头处理成从艾尔走进来的脚的特写慢慢往上移,移向病床的上方,直到露出艾尔的脸,中间没有进行剪切。这种从床底开始的镜头比起直接切到门的镜头更具视觉趣味性,最后摄影机以仰拍的方式指向艾尔,这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在场的杀气和危险性。在观众大概能猜测到即将会发生什么的一场戏中,选择一种非同寻常的构图方式则会大大提高影片的视觉趣味性。在碧翠丝拿起武士刀挑战对抗的镜头中,导演也一样采用水平线构图。
(二)对称构图
对称构图是指:即按照一定的对称轴或对称中心,使画面中被摄对象形成轴对称或者中心对称。如果前期没法完成对称,也可以通过后期进行校正剪裁。
在女主碧翠丝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时,杀手艾尔.德莱芙上场,此时导演将瘫痪在床的碧翠丝和准备杀人的艾尔放在一起,分别做成一个特写,展现出岌岌可危的生命和即将得逞的嘴脸。但英雄是不会那么容易就死掉,这也只是让我们观众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这时,画面开始一分为二:坐以待毙的碧翠丝和“加州山蛇”艾尔的谋杀准备工作。
这种构图的好处不仅在视觉上很享受,也能同时看到两个人的状态,一目了然,在交代敌人的动态时也可以看到女主碧翠丝的状态。在镜头中,左边的手是女主碧翠丝的手,右边的手是凶手的手,一个是很脆弱的生命,随时都有可能面临死亡;一个是充满杀气,随时都有可能成功的手。进行了强烈的对比,表明此时女主处于弱势状态,但也只是暂时的。
(三)二分之一构图
所谓二分之一构图是指,人物的脸部占到画面的一:半,而虚化的背景图占另一半。符合人们日常心理活动的平稳、和谐、均衡的理念是基本的构图原则。
在《杀死比尔2》中对女主碧翠丝和比尔的一组特写镜头运用的正是二分之一构图。比尔和碧翠丝的脸部各占画面的一半,比爾的脸在画面的左侧,碧翠丝的脸在画面的右侧,呈一种对应的关系。导演在这个画面中运用此构图一定是有含义的:新娘(碧翠丝)原来是毒蛇暗杀帮的一名杀手,比尔正是这个组织的老板,他们俩是恋爱关系,两个人曾经是彼此的另一半。
在彩排婚礼那天,碧翠丝听到教堂外面传来熟悉的吹箫声,她猜到这是比尔,果然比尔坐在教堂门外的长凳上吹箫。接着,新娘碧翠丝目不转睛的凝视着比尔,比尔也在注视着她,此时两个人的画面各占了二分之一。这个时候,背景音乐响起,慢慢地背景音乐节奏开始变快,画面也快速的在这两个人中间切换,就这样往返切换8次之后,镜头定格在了比尔的特写上,他走向碧翠丝开始简单地问候,此时此刻碧翠丝既愧疚又担忧,觉得自己亏欠了比尔也很害怕他此次来的目的是要进行报复。
昆汀巧妙地抓住了一根柱子,以它为画面的分界线,将画面一分为二。两个人边聊天边走向对方,此时镜头是从侧面拍摄的两个人的近景,但依旧是二分之一构图法,直到最后镜头从侧面将两个人同时展现在一个画面里。
结语
昆汀擅长颠三倒四非线性地讲述故事,用极端的手法表现黑色幽默,没心没肺地解构一切。在他的电影中,不存在什么伟大的意义,不存在什么需要正面塑造的人物,如果能让观众爆笑,他绝对不会假惺惺地怜悯他的角色。此外,他以视点切分剧作结构、利用声音剪辑进行故事衔接等手法都对以后的影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树梅.《杀死比尔》中的暴力美学分析[J/OL].戏剧之家,2019-05-14.
[2]魏巍.试论套用音乐对电影文学的启发性——以电影《杀死比尔1》为例[J].艺海,2019(04):28-33.
[3]韩娟.对电影的暴力内容分析——以电影《杀死比尔》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0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