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诺肝素钠在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2020-11-06靳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8期
关键词:剖宫产

靳娜

【摘要】 目的 探讨依诺肝素钠应用于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64例高危产妇, 应用单盲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2例。观察组产妇接受剖宫产术后24 h, 给予依诺肝素钠注射液皮下注射, 对照组产妇接受剖宫产术后, 不使用依诺肝素钠。比较两组产妇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产妇静脉血栓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的2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观察组产妇D-二聚体水平为(2.11±0.64)mg/L、纤维蛋白原 (FIB)水平为(4.99±0.82)g/L、凝血酶原时间(PT)为(12.49±0.47)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33.29±2.71)s、血小板记数(PLT)为(1.89±0.37)×1011/L;对照组产妇D-二聚体水平为(2.08±0.57)mg/L、FIB水平为(4.97±0.75)g/L、PT为(12.50±0.45)s、APTT为(33.35±2.97)s、PLT为(1.89±0.38)×1011/L。治疗后, 观察组产妇D-二聚体水平为(1.59±0.37)mg/L, FIB水平为(4.37±0.58)g/L, PT为(13.01±0.44)s, APTT为(36.32±1.85)s, PLT为(2.30±0.35)×1011/L;对照组产妇D-二聚体水平为(2.44±0.65)mg/L, FIB水平为(6.70±0.64)g/L, PT为(12.75±0.52)s, APTT为(35.09±2.84)s, PLT为(2.09±0.39)×1011/L。治疗后, 观察组产妇D-二聚体、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PT、APTT、PL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对照组产妇D-二聚体、FIB、PT、APTT、PL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产妇D-二聚体、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T、APTT、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产妇接受剖宫产术期间, 应用依诺肝素钠, 可以有效改善产妇的凝血功能, 降低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更好的维护产妇的健康安全。

【关键词】 依诺肝素钠;高危产妇;剖宫产;静脉血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8.064

受到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肝肾功能异常等高危妊娠因素的影响, 增加了产妇分娩的难度和风险, 容易发生不良分娩结局, 危害产妇和胎儿的健康。高危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 由于自然分娩的难度和风险较高, 需要选择剖宫产术进行助产[1]。但是在剖宫产术后, 静脉血栓的形成, 会对产妇的生命健康安全形成威胁, 应该重点加以防治。静脉血栓的形成, 主要与血流滞缓、血液高凝有关, 常见、多发于高危产妇当中。与此同时, 產妇由于子宫体积增大, 会对下肢静脉血管形成压迫, 出现血液回流障碍的情况[2]。剖宫产术中失血、失水引起的血液浓缩, 同样也会妨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的重要因素, 增加了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在高危产妇接受剖宫产术中护理期间, 应用低分子肝素, 可以有效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为产妇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13]。本研究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剖宫产术的64例高危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依诺肝素钠应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的作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在本院接受剖宫产术的64例高危产妇, 应用单盲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2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3~40岁, 平均年龄(27.68±4.32)岁。对照组产妇年龄22~38岁, 平均年龄(28.19±4.5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得到产妇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或合并肝肾功能异常。③符合剖宫产术适应症。排除标准:①认知和精神障碍。②合并急性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

1. 2 方法 观察组产妇接受剖宫产术后24 h, 给予依诺肝素钠注射液(南京健友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63484)40 mg皮下注射, 1次/d, 持续治疗3 d。在此基础上, 加强产后护理。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 定时进行翻身, 在床上做屈膝动作, 活动其下肢。术后6 h左右, 产妇可以在护理人员或产妇家属的陪护下下床活动。检测产妇的血压、血糖、血脂, 评估其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警惕阴道流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症状表现。另外, 注重产后的饮食调理, 合理膳食。

对照组产妇接受剖宫产术后, 不使用依诺肝素钠, 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 通过适当下肢活动、合理膳食等方式, 降低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①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包括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股静脉血栓以及髂股静脉血栓。

②在剖宫产术前及术后6个月, 采集产妇的空腹静脉血, 行凝血功能检查, 观察两组产妇各项凝血指标的变化。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产妇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有1例(3.13%)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1例(3.13%)患者出现股静脉血栓。对照组产妇有4例(12.50%)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2例(6.25%)患者出现股静脉血栓, 2例(6.25%)患者出现髂股静脉血栓。观察组产妇静脉血栓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的2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产妇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产妇D-二聚体水平为(2.11±0.64)mg/L、FIB水平为(4.99±0.82)g/L、PT为(12.49±0.47)s、APTT为(33.29±2.71)s、PLT为(1.89±0.37)×1011/L;对照组产妇D-二聚体水平为(2.08±0.57)mg/L、FIB水平为(4.97±0.75)g/L、PT为(12.50±0.45)s、APTT为(33.35±2.97)s、PLT为(1.89±0.38)×1011/L。治疗后, 观察组产妇D-二聚体水平为(1.59±0.37)mg/L, FIB水平为(4.37±0.58)g/L, PT为(13.01±0.44)s, APTT为(36.32±1.85)s, PLT為(2.30±0.35)×1011/L;对照组产妇D-二聚体水平为(2.44±0.65)mg/L, FIB水平为(6.70±0.64)g/L, PT为(12.75±0.52)s, APTT为(35.09±2.84)s, PLT为(2.09±0.39)×1011/L。治疗前, 两组产妇D-二聚体水平、FIB水平、PT、APTT、PLT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产妇D-二聚体、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PT、APTT、PL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对照组产妇D-二聚体、FIB、PT、APTT、PL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产妇D-二聚体、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T、APTT、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危产妇受到妊娠期并发症的影响, 分娩过程中面临着难产的风险, 需要以剖宫产术作为辅助, 让产妇安全、顺利的分娩[4]。剖宫产术在高危产妇中的应用, 能够降低产妇生产的难度和风险。但是剖宫产产妇的术后恢复期间, 需要警惕并发症的发生[5]。静脉血栓的形成, 会引起肢体肿胀、疼痛症状, 导致肢体活动受限, 增加了产妇的痛苦, 极大的妨碍了产妇的产后恢复。栓块一旦发生脱落, 往往会增加肺栓塞的发生风险, 可能会危及产妇生命健康安全[6]。因此, 剖宫产术后形成静脉血栓的危害性不容忽视, 需要积极加以防治, 减少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恢复期间的危险因素[7]。

在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的静脉血栓形成防治工作中, 应该具体了解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有针对性的实施治疗和护理干预。静脉血栓的形成, 主要与血液缓滞、血液高凝有关。在剖宫产术中、术后期间, 产妇长时间处于卧位, 下肢缺少活动, 导致静脉血流缓滞, 增加了血栓形成风险[8]。与此同时, 子宫增大压迫血管、术后失血引起的血液浓缩, 均会导致静脉血返流障碍, 逐渐形成血栓。高危产妇受到妊娠期并发症的影响, 多处于血液高凝状态, 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较高。高危产妇接受剖宫产术期间, 应该警惕静脉血栓形成带来的危害, 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9]。考虑到妊娠期并发症的影响, 加强对机体血压、血糖、血脂的监测, 并对产妇的血液粘稠度进行评估, 进而判断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 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维持产妇各项临床指标的稳定, 改善其凝血功能。注意产后的生活调理, 加强饮食管理, 明确饮食宜忌, 充足摄入营养的同时, 避免引起血液高凝。适当进行运动, 活动其下肢, 用于促进血液循环, 避免因血流缓滞而引起静脉血栓[10]。

常规的护理干预方法,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但是整体疗效并不理想。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经过常规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产妇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实施护理干预的基础上, 还应进一步采取治疗措施。在剖宫产术后的护理工作中, 将依诺肝素钠应用其中。该药物作为一种低分子肝素, 对于凝血酶产生抑制作用, 具有显著的抗凝、纤溶功效, 达到降低血液粘稠度的效果, 可以有效降低血液高凝状态[11]。本组研究结果充分反映出依诺那肝素在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的优势。在应用依诺那肝素期间, 治疗后, 观察组产妇D-二聚体、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PT、APTT、PL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依诺那肝素具有良好的抗凝效果, 有助于改善高危产妇凝血功能, 降低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

综上所述, 在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恢复期间, 针对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实施护理干预的同时, 应用依诺肝素钠, 发挥其抗凝、纤溶功效, 可以有效降低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对于产妇的产后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彭新卉. Autar量表评估下的针对性护理干预策略对完全性前置胎盘孕妇剖宫产术后下肢DVT发生风险的影响. 当代医学, 2020, 26(16):183-185.

[2] 蒋晓颖, 赵雪卉, 张娟. 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预防高龄产妇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血栓与止血学, 2020, 26(3):469-470.

[3] 王余娜, 高显舜, 王密. 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预防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血栓与止血学, 2020, 26(3):477-478.

[4] 崔颖娜, 曹祝萍. 产褥期护理模式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 血栓与止血学, 2020, 26(3):529-530.

[5] 戈婕. 踝泵运动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凝血指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医疗装备, 2020, 33(8):176-177.

[6] 杨苗苗, 苏英. 低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 血栓与止血学, 2020, 26(2):280-281.

[7] 张璇. 抗栓泵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 5(9):73-74.

[8] 陈雪. 针对性护理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临床研究, 2020, 28(1):176-177.

[9] 李淑静. 气压治疗预防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探讨. 双足与保健, 2019, 28(21):131-132.

[10] 尹建蓝, 陈慧. 依诺肝素钠对妊娠高血压及母婴预后的影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 11(29):131-133.

[11] 李琦, 郏晓骏, 邰海凤, 等. 依诺低分子肝素钠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 中国当代医药, 2018, 25(19):116-118.

[收稿日期:2020-06-17]

猜你喜欢

剖宫产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腔内彩超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早期瘢痕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
剖宫产会导致后代肥胖
头一胎剖宫产第二胎一定要剖吗
放弃不必要的剖宫产
某院近三年剖宫产现状分析
一胎剖宫产,二胎只能剖吗?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38例回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