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段练习,让表达更精彩
2020-11-06张婧
张婧
【摘要】针对小学生语文表达能力较弱的现象,教师要注重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慢慢进步,并以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练习”为例阐述相关对策:首先从多感官体验思考,让学表达更有序;其次从正反面抒发感受,让表达更丰富;第三用修辞精雕细琢,让表达更诗意;最后多元增添巧运用,让表达更独特。
【关键词】词句段教学 语文表达能力 多感官思考 修辞
笔者曾接手五年级的一个新班,发现孩子们上课时习惯被动听课,不爱主动表达;师生互动时支支吾吾,不能流畅表述;习作语言简短生硬,不会具体描述……面对这样的现状,笔者经过分析思考,决定从教材人手,尝试通过扎扎实实的词句段练习,引导孩子们逐步掌握表达的方法。现笔者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的词句段练习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教学过程。
一、多感官体验思考,表达更有序
教学伊始,笔者出示“词句段练习”中两段文质兼美的句段,请学生们朗读。
“孩子们,我们都觉得这两段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写得很美,那这两段话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呢?”读完例句后继续引导学生思考,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不少学生举手同答,于是笔者根据学生的同答,总结这句话是从视觉角度描写的,接着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段话从什么角度描写。
“老师,我发现作者先从视觉角度描写了车船、晚霞、天地,又从听觉角度感受了狗、牛和马的声音。”在“视觉角度”的启发下,孩子们立刻联系第二段句子联想出听觉角度。
学生们发现原来可以通过不同的感官去观察这些景物后,表示对第一个仿写主题“放学后的校园”很有信心。不一会儿,就有孩子写完了,举手的孩子很多,同答问题的兴致高涨。有的学生说:“放学了,我看到教学楼里空荡荡的,只能听到鸟儿鸣叫的声音。”还有的学生说:“放学了,整个校园安静极了,看不到一个人影,也听不到一点声音。”……
【评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要留心周围事物。”大多数孩子在生活中会不自觉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所以笔者先选择“放学后的校园”这个场景,降低了表达的难度,让大多数学生有话可说。新课标指出:“写作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白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选择从视觉角度和听觉角度来有条理地表达,畏惧的心理消除,表达的信心自然建立,为表达力的进一步提升做好了准备。
二、正反面抒发感受,表达更丰富
“如果将刚刚的两句表达加在一起是什么效果呢?”笔者继续引导孩子们掌握更多的表达方法。
“他们俩一个从正面说放学后的校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另一个从反面说看不到什么,听不到什么。我觉得如果把他俩所说的话加在一起还挺具体的!”一个孩子欣喜地说出了自己的发现。
紧接着,好几个孩子的眼里闪过了亮晶晶的光彩,他们高高地举起了手,迫不及待地主动发言:“我发现书上的两位作者也用了正反结合的写法。你们看,每一个句子都写了,有的东西看到了,有的东西没看到;有的声音他听到了,有的声音他又听不到。”
学生们已经开始主动探索,不仅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还主动投入文本研究,发现了文本表达的巧思。接下来,笔者请跃跃欲试的学生们用正反结合的方法继续修改“放学后的校园”这个场景描写。不一会儿,学生们便写出了较具体的一段话。
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放学后的校园安静极了,听不到一点声音,只能偶尔听到马路上传来的汽车鸣笛声;我看到教学楼里空空荡荡的,操场上看不到一个孩子。”有的学生写道:“放学后的校园看不到一个学生,只能看到老师在办公室安静地批改作业;听不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只能听到老师批改作业的沙沙声……”
此时,大多数学生对“放学后的校园”这个场景描写不仅有序,而且表达较为具体、完整。但是这些语句听上去仍比较生硬,还缺少一点美感。
“同学们,可不可以给这些正反结合的语句再稍微修改得美一些呢?”
在笔者的提醒下,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老师,我觉得她的句子中‘听到“看到“听不到“看不到出现的次数比较多。这样的句子听起来有点重复了,不太美!”一语惊醒梦中人,学生们在倾听和思考中发现了表达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一番琢磨过后,有一位学生有了巧妙的建议:
“老师,我觉得可以把这些词语换成意思差不多的词,比如把‘看不见换成‘消失不见,把‘听不见换成“没有了声音”,把‘听见”换成‘飞入我的耳畔”,‘看见”换成‘映入眼帘”等。这样就不重复了!”
于是原本套路化的語句,被修改成既具体丰富又真诚、自然的表达:
“放学后的校园一片宁静。路过教室,回首一望,教室里认真教课的老师哪儿去了?上课认真听课的同学们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耳边听到的不是同学们在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或下课打闹的笑声。偶尔,传入耳中的却是归巢鸟儿的几声鸣叫。”
【评析】正反结合论述,是体现辩证思维,充实文章内容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从正反两个角度结合起来表达,既可以具体地呈现所见所闻,又能准确地让人感受到事物的动态和静态。学生们互助合作,表达在碰撞,方法在传递,思维在提升,不仅语言词汇走向丰富,而且白然优美的表达方式也在逐步建构。更让教者欣喜的是,学生们全情投入课堂,主动迁移运用,积极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在快速生长!
三、用修辞精雕细琢,表达更诗意
经过修饰后的表达具体又不生硬,听上去白然舒服。学生们继续交流分享,这次是学生小A的发言:
放学后的校园,恢复了平静。操场上已经看不到同学们奔跑的身影,只有长长的跑道伸向远方。听,偶尔传来归巢鸟儿们的鸣叫声,唯独少了同学们昔日朗朗的读书声。教室里空荡荡的,桌椅整整齐齐地站着,仿佛在等待新的一天的到来。
“小A的哪一句话写得最美?”笔者引导学生一起赏析小A的描述。
有一个学生立刻反应过来,总结道:“桌椅站得整整齐齐在等待,让人觉得桌椅也有了人的情感,特别动人,可以把景物或事物当成人来写,写出它们的情感!”
笔者再次鼓励学生们雕琢白己的语言。不一会儿,我们又聆听到小B这样的语段:
放学后的校园,同学们追逐打闹的身影消失了,老师们认真授课的场景也不见了,只见教学楼孤独的身影映在空无一人的大操场上。同学们开心的笑声听不见了,朗朗的读书声也只停留在脑海中。只能偶尔听到麻雀归巢时清脆的鸟叫声,它们仿佛在说:“咦,操场上的小朋友们去哪儿了呢?好想他们啊!”
小C又这样说道:
放学后的校园安静极了,同学们嬉笑的声音消失了,操场上肆意奔跑的身影不见了,只看见空无一人的操场、安静无声的教室,桌椅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像从未有人来过似的。只听见鸟儿划过天空的叽喳声、清风拂过树枝间的沙沙声,它们仿佛在演奏着离别的乐曲。一切都显得如此安静,整个校园都在等待同学们的归来。
【评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对语言的再加工,是为了美化语言,使语言熠熠生辉。在表达时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把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对动态或静态的感受表达得既清晰形象又个性童趣。本案例中,学生们听到小A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后,瞬间激活了他们的表达技能,小B与小C等更多的学生纷纷兴趣盎然地模仿,修改后的语句都是白己最具个性的感受,表达充满诗情画意,具有儿童情趣。
四、多元手法巧运用,表达更独特
综上,通过第一个场景的练笔,在一次次引导下,学生们的表达从简洁的一两句话延展为具体的一长段话;从毫无章法的词句变成了有逻辑有条理的陈述;从套路化的表述蜕变成白然有趣的感触。在师生、生生高效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自信慢慢提升,表达方法逐渐掌握。趁热打铁,紧接着,笔者出示第二个场景“群鸟飞过湖面”,请学生们根据刚才的学习经验,说一说准备如何表达。
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说:“除了视觉角度和听觉角度,我还想从嗅觉的角度去写!”有的孩子说:“我还想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我还要写出群鸟叫声里藏着的想法!”“我要写湖面的美!”……教师授之以渔,学生便会举一反三。教室里不再一潭死水,一句句的妙语连珠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学生表达的角度更加多元、个性,语言更加独特、优美:
湖面静得像一块玻璃,天空、云彩、树木都倒映在了湖上,成了一幅清新的水彩画。不一会儿,对岸的林子里飞出一群鸟,湖面一下子热闹起来。它们立刻呼朋引伴,有的高飞,调皮地在湖面上空不断盘旋;有的低低掠过湖面,水面便立刻荡起圈圈涟漪;还有的飞累了,落在湖岸上欣赏蔚蓝的湖水。听,有些鸟儿正唱着欢快的歌,似乎觉得这里的环境真好,是个好住处!清风从桃花树上吹过,把片片花瓣洒落到湖上,一阵清香向我袭来,舒服极了。
【评析】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们习得了表达方法,增强了表达信心,焕发出强烈的表达意愿,思维也碰撞出新的火花,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再生长、创新,将自己的感受分层次有角度地写于笔下,表达得优美自然而有诗意。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教师可以借鉴“农业的方式”,让学生的语言生长如同种子的生长一般,从发芽到拔节,从开花到结果,耐心地呵护,给予充足的养分,这样,定能收获学生不断成长的喜悦和欣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7.
[2]汪芙蓉.写作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J].文学教育下半月,2013(06):134.
[3]費敏伟.语文课堂:让言语自然生长[J].小学教学研究,2018:128.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象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