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初心 直面传统

2020-11-06朱丹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兴趣

朱丹

摘 要:传统水墨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纵观我国古代绘画,水墨画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讲,学习水墨画可以让他们更加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小学美术课程中,中国画课程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但是有着如此悠久历史的中国画并不是非常容易掌握。传统的水墨画以写意和工笔为主,工笔比较费时,而写意的笔墨韵味需要学生多年的积累和练习。所以在日常课堂中,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有挫败感。而新课程标准提出“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因此,我们找到了一种适应于小学生的课堂水墨画的画种——没骨画,这种画种介于写意与工笔之间比较容易掌握,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水墨画。

关键词:没骨画 兴趣 挫败感

水墨画教学不仅在小学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是重要的篇章,而没骨画是水墨画中的一种,没骨画为中国画中的一种画法,“不用笔墨,直以彩色图之”,这句话很直观地再现了没骨的技法,即没有工笔画那么费时也没有写意画的难以把握,学生可以比较快地掌握技法。没骨画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技法也可以让学生体会中国画的乐趣,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审美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 “赏”没骨之画

小小艺术家的成长不能没有技艺,但更不能缺少灵性,带领孩子们走进古老的传统艺术,起步要找准方向。传统的水墨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年的文化沉淀才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精妙的画作,但是小学生每周两节课加起来短短的八十分钟,如何让他们感受领悟这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水墨画,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找到了一个水墨画中的切入口——没骨画。

没骨画是我们传统水墨画中的一个小的分支,很多人对没骨画都比较陌生,小学生对于没骨画更是完全空白。“没骨法”作为一种绘画表现手法,早在五代时就出现了,“画无笔墨骨气,惟用色彩画成”。这是北宋郭若虚最早用文字提出的“没骨”概念。没骨画直接用色彩来表现具体事物所展现出来的形、影、色、光。它不同于工笔和写意,没骨的“没”字,即淹没而含蓄之意,其精要在于将运笔和设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用勾轮廓,不要打底稿,更不能放底样拓描。没骨画介于工笔与写意之间,既没有工笔的费时也没有写意的水墨淋漓,是一种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传统水墨画技法。简单的两笔一纸一颜料,学生就可以进入到没骨画的世界中。

在没骨画的学习中,请同学们先欣赏古代的水墨画再到没骨画,观察没骨画与它们的不同之处,了解没骨画的特点,也了解没骨画的历史。

二、“玩”没骨之趣

“在玩中画,在画中玩”。没骨画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这个课程,喜欢是学习一门课最大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另一方面对中段的学生来说成就感也是激发兴趣很好的方式。

1、翩若游龙——纸之妙

没骨画在教学从玩中入手,三年级课文中《齐白石笔下的蔬果》在已教学生中国画的用色,但是没骨画和之前教学所用的纸不同,之前课堂中所用的基本都是半生宣为主,学生体会笔墨淋漓的韵味,而没骨我们选用的是熟宣,熟宣的特点是纸不会晕开,但是颜色在纸上不会很快被吸收,颜色和颜色之间可以互相融合。没骨画要的就是这样一种色彩间相互自然融合的效果。之前学生对于中国画颜料的调色不是很清晰,通过在纸上这样玩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画颜色之间的相互融合。

2、画龙点睛——笔之奇

没骨画中用笔和工笔有些类似,没骨画的特征是只以色彩图之,不用墨线勾勒,所以用笔格外重要。没骨画中主要是两支笔,一是颜料笔,用来取色和调色用,还有一只是清水笔,主要是用来晕染。晕染是指将颜色铺开,使其自然地与边缘融合,使色彩自然地渐变。

3、留痕巧助——染之趣

在课堂中,我们从纸、笔一步步的递进,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的示范。主要示范过程就是晕染。晕染看似简单却是一张画的关键之处。晕染的关键在于清水笔染的过程让颜色有一个自然的渐变过程。刚开始很多学生的颜色都不够自然,痕迹比较明显,三节课过后,慢慢地学生可以掌握其中的力道。

4、独辟蹊径——画之乐

认识了纸的性能和笔的用法,学生可以动手实践了。“画出花样、画出个性”是这一课的重点,但学生想要画出自己的个性,要先向古人学习。在临摹中不仅要学习古人的用笔用色,还要学习他们的构图方式。如果觉得画幅太大的,学生也可以选取局部入手,再到整体。因为在熟宣上作画,笔墨不易渗透开,所以学生画得比较从容。

在临摹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学会观察,学会欣赏经典作的精彩之处,才能在之后的创作中思考自己的画面。学生可以尽情地点、染,颜色与颜色碰撞,有趣的效果深深地吸引了这初学没骨画的孩子们,让学生看到渐变和碰撞,在小小的体验之后,忽然有了发现和感慨,原来传统的国画也可以这么“玩”啊!

三、 “探”没骨之秘

“玩”过没骨画之后,学生们对它最初的陌生已经渐渐褪去,兴趣渐渐高涨,萌发了创作的念头。这时我们再去深入探究没骨画的秘密。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绘画更是将这句话表现得淋漓尽致。没骨画中的很多题材就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如恽南田作品:

在小学美术课中有《映日荷花别样红》《齐白石笔下的蔬果》,这两课主要学习的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荷花以及蔬果,可以先请学生利用摆一摆的形式,脑海里对于画面的构图有初步构想。学生在创作中,还是需要借助之前临摹的基础,可以选择类似或者相近的,方便自己掌握。但是创作和临摹还是有所不同,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加入自己平时生活中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之后,将临摹中的技法运用在创作中,鼓励学生随性而为,随机而动,教师要调整教学模式,从原来的关注“教”转变为关注“学”。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见过的和荷花的形象来进行临摹创作,鼓励他们形成属于自己的绘画特点。在没骨画的教学中主要以晕染效果为基础,对于造型可以先忽略,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完成一张自己比较喜欢的内容。“先色后形”的教学思路释放了孩子被“形”束缚的双手,罗恩·费德明确指出“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过程而非成品”。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关注孩子“晕染”的效果,以及孩子在晕染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快乐,加强关注过程,减少对于创作结果的苛求,这样一来,学生绘画会更加自由,放松,收获也会更加丰富。孩子们眼中的世界独具生活趣味,又闪烁着艺术家的光芒,散发着浓浓的传统绘画的味道。

四、“悟”没骨之道

学校的硬件设施为艺术教育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条件,美术教室、美术展览室、美术储藏室等一应俱全。墨色的融合,传统的味道,无时无刻不在滋养着孩子心中那方艺术的圣土。学生对于没骨画有了一定的认识,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挑战。很多兴趣浓厚、基础扎实的孩子已经不满足于在对生活的观察和表现。于是老师将我们的内容扩展到人物、风景等。同时也将没骨画和儿童画进行结合,用没骨画的形式描绘我们生活的场景。

经过孩子们不断的色彩表达和修改,思维和体验延伸到核心素养的多个层面。学生学习没骨画不仅仅是局限于它本身的技法,而是将自己的感受和生活也融入到我们的画面中来。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能在校园中遇见最美的自己,看到成长的自己。在短短一年的学习和摸索中,我们将没骨画的学习分为三个步骤:播种时代——探索时代——成长时代——收获时代,三个时期步步艰辛,但是又缺一不可。

在小学水墨画的教学中,不要一味地去追求学生对水墨画技法的掌握,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没骨画课程的创意教学,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注重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学生通过赏没骨之画、玩没骨之趣、探没骨之秘、悟没骨之道徜徉在艺术的海洋中。在经过一年的短暂学习后,同学了解了没骨画这一传统水墨画中的小分支,并学习了没骨画的基本技法,从临摹到创作,同学们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也让其他的同学们看到了我们一年的收獲。

参考文献:

[1] 陈娟娟.《小学水墨画校本课程个性化教学的实践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6.

[2]李永正主编.《小学美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4]恽南田.《恽南田仿古山水册》.民国珂罗版画册1919年8开共12张.

[5]《中国中小学美术》.中国美术出版社,2017.04.

(临海小学 浙江台州)

猜你喜欢

兴趣
浅谈农村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现状和优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关于开展农村小学花样跳绳运动的实践研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