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策略探析

2020-11-06余海燕

考试周刊 2020年83期
关键词:以图导学初中地理教学模式

余海燕

摘 要:地理图像是初中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地理教学课堂依旧倾向于从教科书中直接传授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地理图像能力的培养,未能有机地整合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随着地理知识的复杂化,传统地理教学已经无法将教学效率变成最大化。因此,建立以地图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未尝不是好的一个学习方式。利用好地图知识,可以培养初中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

图片引导学习就是一种以图片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图像可以用来进一步帮助人们解释书本知识,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合理开发教科书中的图片知识,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发现问题,在图像的引导下加强课堂记忆,提高这一阶段初中的教学效率,这样学生的思维发展会更加活跃,有助于他们通过图像将书本知识联系起来,这不仅满足了学生对地理的认知特点,也调动了每个人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有必要更加积极地研究以基本圖形为主导的地理专业教学模式,在其教科中要充分利用当前的高质量图像内容资源,进行更深入的地理研究。

一、 以地图为导线,引导地理教学

积极引导师生合作,进一步进行知识探索,是课堂地理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在这一步骤中,地理教师应建立更和谐,更有效的学习知识体系,不断积极引导学生能自己进行书本阅读,重点对教科书图片的信息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整合优化,并使课本问题的实际情况变得简单易懂。社会科学研究表明,图片都是直接表达对真实人物的信息。换句话说,封面图片比文字句子更能表达人和事物的关系。在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组合图形进行指导,要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帮助初中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效率。地理学的知识练习是复杂的,只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分数。只有在地图上积累大量的知识联系,才能真正形成一条坚实的地理记忆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不断学习、深入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能根据不同的知识点使用不同的地理地图,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图片阅读能力,并利用其地理图片内容进行文本阅读、深层思考、联想表达等。

例如在部编版初中一年级“日本”章节时,学生可以通过地图看见日本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当学生阅读完日本的地形图后,让他们用笔绘制北回归线,了解日本的领土位于北部温带地区。在阅读了日本在世界上的位置以及亚洲地理区域分布图后,让学生们知道日本在中国的哪个方向,以及日本在亚洲的哪一个方位。同时让学生们可以思考一下日本有哪些知名的平原和山脉。结合日本及其附近地区的地震和火山图,学生可以使用板块构造理论来分析和讨论为什么日本有很多地震和火山。通过阅读图片,在地理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可以充分动员学生全方位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从而实现地理信息系统的和谐统一。

同样,在向学生介绍西欧的具体地理位置和特点时,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西欧的主要岛屿和周围的海洋,并要求大家分析海洋带给西欧的有利地理条件,然后指导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半岛海岸线曲折而漫长,使西欧的航运更加便捷,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欧洲位置的了解。因此,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随时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当然,学生的自我讨论结果不一定与教科书相同,甚至可能得出错误的结果,但这也是学生自我探索的结果,只要老师及时做好总结和纠正工作,就会加深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学习效率加倍提升。

二、 结合图像设计教学问题,形象理解题干

这一环节要求地理教师要把握好每节课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展示一些有难度的地理知识,利用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地理课程进行有趣的启发性介绍,让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学习之中,由于地理图像比单一的书本文字描述更能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帮助大家生动地分析问题根源,在以图为导的地理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结合书本图像进行教学问题设计,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图片和辨别地图内容,从而培养初中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例如在部编版初中一年级“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知识点讲解中,可以将学生分成相应的学习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并在陆地和海洋之间找到各州的位置。学生完成地图位置选择后,老师将选择更多优秀的地理作品放在教室的各个方面进行展示,这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根据图片上的数据,掌握各种实践中的地理知识,也有助于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讨论环节中,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评估,帮助学生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既有利于更深层次的师生互动,也有助于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

三、 利用图像串联地理知识,系统强化学习

地理是一个综合系统性的知识学科,许多知识点具有一定的相似联系,如全球气候类型、天气类型、地理区域划分等,为了使学生能在记忆上取得明显的效果,并减轻背诵的负担,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图像来帮助学生轻松地记住这些相似的知识,以帮助他们进行知识分类。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地使用图像串联知识,以帮助学生将相似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然后让他们通过小组查询和其他方式独立总结地理规则。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地理的独特魅力。探究是初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探寻能力,根据数据收集、问题分析来独立解决地理方案,能在地理问题的指导下进行知识创新。新课程改革清楚地指出地理学探究的重要性在于评价探究方法,初中地理老师还应遵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科学的地理图像探索,稳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地理图片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初中二年级《我国人口分布情况》的时候,如果老师仅仅强调中国人口分布的特征,则学生可能无法理解。这时,老师先带领学生学习一下中国种植分布地图,先引导学生了解地图中的不同颜色代表人口密度,然后让他们观察中国东西部之间的人口密度差异,找出中国人口最多的地区,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人口分布的特征,阅读地图时应注意分析:(1)确定地图的类型并阐明地图的作用;(2)清楚地图的比例;(3)分析课堂问题,交流学习成果;(4)和小组一起讨论然后发现平原地区大多分布在中国东部地区,气候较适宜农业生产。由于在原始社会中,南方流域的农业比较发达,而在我国西部地区,尽管该地区辽阔,但由于水资源贫乏且气候干旱,并不适合人类居住,大部分地区为山区、高原、丘陵、沙漠和戈壁地区。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中国农业种植的图片,如南部的水稻田,东北的黑土地,西北的梯田等,从而创造真实的地理教学环境并激发学生的知识思维。然后再接着学习影响农业分布的知识点时,教师再展示长江中下游,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让学生推断它们是否适合种地,分析当地的常见种植农作物。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与图像相结合,分析不同地形特征和其他因素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从而使学生能够加深他们对中国各区域的理解并提高记忆效果。现在全国各地的地区人口密度都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东部沿海城市有许多港口,由于城市对外开放,经济条件较好,大量移民涌向沿海城市,所以整体人口较多,通过分析以上地图和图片可以对中国人口分布有很好的解释。

猜你喜欢

以图导学初中地理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以图导学”优化初中地理教学
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巧用“以图导学”,提升复习效率
“以图导学”攻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