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德育教学的运用研究
2020-11-06王延军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在现阶段的高中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则需要教师能够借助多样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高中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体育教学的目的也更为多元化,高中体育教学中更为重视德育教学,通过德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步发展。基于此,文章对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德育教学的运用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为高中体育德育教学活动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堂;德育教学;研究探讨
一、 引言
随着中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学科教育多样化发展,大中小学校中的体育教育中德育体系的建立,是体育学科教学发展的重要目标。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体系的建立,要在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研究教学引导模式。因而在现阶段的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则需要相应的体育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不断优化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综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全面加强德育教学的渗透。而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德育渗透,以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二、 体育品德培养的重要性探讨
体育课程在学生的课程体系中较为特殊,体育学习中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理论知识仅作为辅助性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会产生各种参与行为,其中包括基本个人性的体育参与行为、群体性的体育参与行为等。通过实践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技能,也能够得到体育认知的发展,道德认识就是其中重要的部分。根据参与实践的具体类型不同,学生能够产生的道德认知内容也存在差异。与其他学科的德育渗透相比,在体育教育中建立德育的体系,更佳具有优势。学生的各种意识认知,基本上来自实践的过程,认识更为深刻,同时在此后的体育学习中,这种认知也会持续的有所加深,变为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一个部分,对学生产生深刻、持久的影响。在教师的教学目标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也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所关注。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日常的娱乐放松时间较为有限,通过体育锻炼,能够达成明显的放松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明确的情感教学目标,情感的目标与体育品德的目标具有一致性,通过体育中的德育引导,学生能够达成综合性水平提升。
三、 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现阶段的高中体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从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教学。部分体育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程对高中学生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帮助学生释放学习中的压力,让学生能够更加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因而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德育教学是政治教师的任务,与体育教学活动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因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忽略了德育教育的渗透。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难以全面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同时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不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
四、 体育教学中具体的德育引导措施
(一)加强课堂引导,开展德育教育
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作为一个引导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则需要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德育教育。体育的锻炼与体育的学习,需要学生应用自我的身体能力,在奥林匹克的竞赛精神中“更快、更高、更远”,是所有运动员的追求目标,希望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勇敢有所突破。因此,在体育教育中德育体系中,学生勇敢的心理品质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勇敢的心理品质引导下,学生的体育参与主动性会有所增强,从而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勇于突破现状的拼搏精神。由于每一位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不同的个性。因而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则需要教师能够面向所有学生,在实现集体教学的同时,应积极开展针对性教学,因材施教,全面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则需要教师能够结合德育的内容加强体育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当中,加强对学生的行为指导。
例如,高中阶段学生的身高基本定型,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差别。在体育课堂中,身体素质较高的学生容易获得好成绩,身体素质不足的学生则难以产生突破。教师要应用勇于拼搏的精神,激励学生突破现状,面对现状接受挑战,审视自我的身体运动状況,训练相应的身体运动专长,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进行积极竞争。在这一参与的过程中,学生无论是失败或者是胜利,都能够在过程中充分参与,加深对自我的了解,提升精神韧度,完善道德品质。
(二)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渗透德育
体育的训练在一定的条件下,是艰苦的,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坚韧不拔的道德品质,在身体的训练中感受自己能力的极限,持续不断地进行自我训练,锻炼毅力,提升心灵品质。因而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则需要教师能够结合高中体育课堂加强德育知识的渗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能够在思想层面上有足够的认识,在课堂上遵守规范。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则需要教师能够加强课堂纪律的维护,让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能够养成课前排队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相应的游戏设计,选择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纪律性,带领学生加强体育知识学习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纪律意识。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加强德育的渗透。例如在体育课或课间操时,让学生在跑步的过程中保持队形,不许说话,步伐一致,在提高学生跑步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高中阶段的体育学习中,长跑是重要的项目,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长期的跑步训练,在跑步的过程中提升心灵品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体育教学课堂时间较为有限,并非每天都有体育课程。但是,学生的跑步训练需要长期的训练,持续的参与。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发展要求,在晨跑阶段或者晚跑阶段,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通过长期的锻炼与坚持,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得到提升,相应的精力更为旺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实现更多自己制定的体育锻炼目标,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在积极的感受中树立坚韧不拔的道德品质。这种道德品质的树立,不仅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够发生正面性的影响,对学生的其他学科学习,高考中自我坚持学习能力的提升,也能发挥作用。
(三)多元化教学,深化德育教育
高中阶段的学生面对着考试压力,整体的生活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以学习为主,关注点也集中于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难以感受到生活的丰富性,生活体验与生命体验不深刻。一些学生在学习上有所失败,会产生各种消极的情绪。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与特点,为其制定适当的德育引导策略,使得学生能够拥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应用体育训练,学生的自律能力将会得到提升,自律能力的提升会使得学生更为自尊,对于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发挥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的状况,制定相应的培养方式。在具体教学活动当中,需要教师能够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全面提升高中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和引导性,使得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且能够按照教师要求完成相应的体育训练活动。而在这一过程中,则需要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有效的示范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冲击,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意识形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环节中。例如通过身形示意法,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有效避免学生出现叛逆心理。而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体育运动中以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和独特之处。在体育锻炼中以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体育实践磨炼意志,感受到人生的价值。结合相应的体育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经济意识,加强德育教学。
例如,一些学生对足球、篮球等大型的球类运动感兴趣,教师要应用这种集体性的运动,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态度。球类的运动中,直接参与运动的学生与观众都能够得到情绪的感染,球类运动的目标是进行拼搏,获得进球与胜利。教师要根据学生状况制定多种模式,引导学生的参与。如,班级中学生进行球类运动的总体水平较高,教师可以组织广泛的多人对抗活动,包括应用三对三、五对五的足球或者篮球竞赛,从班级小组赛中选择出最优秀的队伍,引导学生参与整体的过程,体会拼搏进取的激情。在学生获胜之后,为了提升体验,渲染情绪,教师可以举办一个颁奖过程,选择皇后乐队的《我们是冠军》作为背景音乐。
五、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的研究,希望能够给体育教师设计体育教学目标中的“体育品德”目标提供思路,并根据体育教材内容特点,设计出具有侧重点的、較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体育教学“体育品德”目标课程。学校教育中的“立德树人”是一项浩大工程,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教育又是一项相互联系与影响的系统工程,要真正实现体育学科“体育品德”教育的最大化与优化,既需要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整体指导,又要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独特的“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卢诗婷,袁存柱.“立德树人”视角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德育透视[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7+9.
[2]阮树芬.强身铸魂 立德树人:高中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1):210-211.
[3]乐文达.谈德育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南北桥,2019(18):110.
[4]何为.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情景创设[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0):142.
作者简介:王延军,上海市,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