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2020-11-06马维军

考试周刊 2020年83期
关键词:实施素质教育小学语文

马维军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小学生的教育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小学生阶段是学生积累知识的关键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小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形式都会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潜力。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加看重的是小学生的应试成绩。但是在这种教育方式下,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会影响小学生的素质发展。素质教育是有别于应试教育的一种新创教育,不仅让学生掌握技术的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当今这个社会中,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够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施

一、 素质教育的含义以及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也体现了人们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视。在当今这个社会中,人才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能力。素质教育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识是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基础内容能力才是学生受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次,素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如同工厂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具有一样的理论知识和能力,这非常不利于对于人才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创新的精神和实践的能力,所以学生能够在以后的社会工作中贡献自己的能力。最后,素质教育能够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一个人的品德素养是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若是学生不能具备较好的品德素养即使学生具备再高的理论知识,都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学生。小学生阶段正是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和理论知识的重要阶段。周围的环境和接触到的教育都将决定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素质教育方针运用到学生的整个学期过程中,从而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质量。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也要认识到仅仅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小学生必须还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的策略

(一)注重学生的品德素质教育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品德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打下一个良好的品德基础。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是以课本为主,课本上的许多课文都是经过都是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培养需要而制订的。教材课文都是很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中要渗透爱国主义、道德素质以及优良的作风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业过程中也能接受到品德素质教育。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与鉴赏教育。语文课文并不只为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欣赏到语文课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课文中的情感的表达,让学生对语文课文能够有一个深度的理解与认识。学生的品德素质将会决定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高度。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相较于小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加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教学核心的位置。

知识能力不足可以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弥补,若是学生的道德素质出现了问题,将会影响到学生一生的发展。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语文内容中不仅包含简单的文字知识,而且文字中蕴含着许多的道德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品德素质教育,让小学生从小就能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

(二)创新教学学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主要采取的是灌输式地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掌握大量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但是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创新教学的方式,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来提高自己的素质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非常有利于小学生团结合作能力的提高。团结合作能力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培养的一种能力。在当今这个社会,无论从事任何行业,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学会共同合作。小学阶段的学生并不知道怎样去团结合作,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与周围的伙伴共同学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利用语文课文中团结合作的案例进行教学,也可以让小学生参与到团结合作中。例如,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也经常会学习到一些对话或者是故事。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去练习对话或者是去表演小故事。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经验,无论是沟通能力还是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沟通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的数量越来越多,许多学生都缺乏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于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的素质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培养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素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知識的学习中。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是一个统称,主要指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然后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了理论的语文知识还能够锻炼到自己的能力。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习惯,提高小学生能力的关键阶段。例如,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地将汉字的写法、拼音以及用法都直接地告诉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汉字,然后充分地了解记忆汉字。学生主动学习的效率是远远高于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总之,不同的教学方式适合不同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语文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传授的知识也非常多,教师可以充分地借助多媒体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例如,利用多媒体纠正学生的发音问题,让小学生可以掌握正确的发音。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调动上课的氛围,让小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多媒体中包含丰富的图片、视频以及各种各样的素材。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这些素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小学生阶段正是激发各种潜能的关键阶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还要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全局的意识,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多媒体中包含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习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还能够将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不断地提高小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实施素质教育小学语文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