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祈“国乐”观的历史分析
2020-11-06朱碧秋李毓辉
朱碧秋 李毓辉
【摘 要】王光祈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杰出的音乐学家,也是“五四”期间重要的思想家。在音乐领域,其倡导的“国乐”观不仅体现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因此,本文将结合王光祈的生平、“国乐”观提出的社会背景以及中国近代音乐思潮,分析王光祈“国乐”观的成因及其特征,并试图评价其对中国近代音乐观念的影响。
【关键词】王光祈;“国乐”观;新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8-0044-02
一、缘起
2019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在百年之际,学界的相关学术活动层出不穷,关于它的历史影响也得以重新探讨。“五四”运动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和思想运动,它打开了文化交流的大门,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在音乐方面,西方的影响是鲜明的。站在中国传统音乐的角度来说,西方音乐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既有创作模式造成了冲击,另一方面又为近代中国的音乐创作带来了新的创作模式,既向传统音乐提出了挑战,也为国内音乐发展提供了新的力量。从国外学成归来的音乐学者如萧友梅、黄自、青主等,也多使用西方音乐体裁创作音乐,他们的创作为国内音乐创作带来了新的力量,但同时也在音乐理论界激起了“西乐”与“中乐”的讨论,并很快形成了以全盘西化、国粹主义以及中西融合的中庸主义为主的不同音乐思潮。全盘西化早期可见于1903年匪石发表的《中国音乐改良说》,文中主张以西乐代替传统音乐,推崇西方音乐的先进性与科学性。与此同时,一些拥护传统文化的人士则宣扬“国粹主义音乐思潮”,如郑觐文,他主张复兴古代礼乐,并创办“大同乐会”,为“恢复中国古乐之佳音”而努力。对音乐持有中庸主义态度的音乐家如王光祈,他在著作《欧洲音樂进化论》中,提出音乐是拯救民族的重要手段的看法,在实践中将西方音乐与中国音乐进行有机结合,为“建设民族性国乐”而努力。由此可见,单一的、片面的观点都是需要慎重考量的,而王光祈“国乐”观的提出,在音乐何去何从的问题上,笔者认为其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
二、“国乐”观的成因
王光祈“国乐”观的成因是多面的,它受到社会、政治、文化以及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王光祈在学习音乐之前,是“五四”运动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对四川地区“五四”精神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反过来看,“五四”运动所呈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对于王光祈的影响也是深刻的,并成为之后王光祈在德国进行音乐研究时的指导思想,在其所发表的著作中也有所体现。
王光祈“国乐”思想的来源,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的“礼乐”思想。“礼乐”思想倡导在专讲内心生活、专靠感情叙事的基础上,规范我们外在的行动,是内在情感与外在行动的完美结合,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所在①。由此看,1923年,王光祈在《申报》上发表多篇文章,可视为是王光祈“国乐”观的开端。在文章《德国人之音乐生活》中介绍到:“德国儿童无不了解唱歌,德国少年无不学习跳舞……报章杂志,更有专栏,讨论音乐,故德国音乐之有今日,非偶然之事。”②文章以较为客观的态度去描述欧洲音乐历史,也洞察德国音乐的繁盛及优越之处,对于欧洲音乐的长处给予认可,赞同音乐具有陶冶性情的作用,也认为音乐具有调节人内心生活的用处,并且也是养成民族精神的重要媒介。与此同时,反观国内音乐环境的恶劣,更坚定了他宣扬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的信念,也由此成为了王光祈建立“国乐”、弘扬民族思想的重要源头。对于王光祈来说,音乐不仅仅是简单的乐音组合,而是一门能够挽救民族衰亡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学科。关于什么是“国乐”,王光祈在书中给出了这样的定义:“什么叫做‘国乐?就是一种音乐,足以发扬光大该族的向上精神,而其价值又同时为国际之间公认。”③由此可见,王光祈所言“国乐”是能够代表民族特性、发扬民族美德、抒发民族情感的音乐,能够代表我们民族的新音乐。他在继承中国主流思想的基础上,以“建设民族性国乐”作为他的研究归宿,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之路。
三、实际探索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王光祈开始对“国乐”观进行了实际的探索,而“国乐”的具体推行是通过“建立民族性国乐”来实现的,要“建立民族性国乐”,则需要对中国传统音乐有具体的理解以及对欧洲音乐有较深层次的感悟,这样才能将欧洲音乐的精华与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质有效地结合。因此,王光祈孜孜不倦地对“国乐”的改进与西乐的引进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学术成果,如《中国乐制发微》、《欧洲音乐进化论》、《西洋音乐史纲要》以及《东西乐制之研究》等,这些著作都展现出了围绕“国乐”观对音乐进行研究的核心理念。“国乐”观的核心特点是“民族性”,对于“民族性”,王光祈这样认为:民族性是民族生存的根源,民族性的丧失是民族衰败的原因。因此,王光祈的学术研究之路起源于对他身处的欧洲的音乐环境的探索。他对欧洲音乐生活进行了基本的了解,由于在外求学,他得以实际地感受欧洲的音乐生活,并将其与国内音乐境况进行比较,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前提下,参照国外音乐教育结构,促进国内音乐创作的改良,以提高国民音乐素质,改善国内音乐环境甚至政治环境。
1923年,他写了多篇关于德国音乐的文章并在上海《申报》上发表,在文章中,他对各民族音乐的差异性表明了看法,认为:“各民族之思想行为、感情习惯既各有不同,则其所表现于音乐也,亦当然互异。”在对各民族音乐表示尊重的立场上,也奠定了其中庸之道的音乐思想基础,并树立了以“建立民族性国乐”为核心的研究目标。1924年,在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欧洲音乐进化论》一书中,他提出了“建立民族性国乐”的具体做法:“现在一面先行整理吾国古代音乐,一面辛勤采集民间流行谣乐,然后再利用西洋音乐科学方法,把它制成一种国乐……这种国乐的责任,就在将中华民族的根本精神表现出来,使一般民众听了,无不手舞足蹈,立志向上。”在该书出版后的一段时间里,王光祈将研究的重心放在对西方音乐的了解与探索上,期间他在《东西乐制之研究》、《西洋音乐与戏剧》及《东方民族之音乐》等文章中介绍了西洋乐器、音乐与诗歌和戏剧之间的关系以及民歌的音乐特征。除了对音乐本体的关注之外,王光祈在《音乐与时代精神》中把眼光放到音乐与历史、哲学、政治等学科的相互关系上进行研究,探讨音乐与时代精神之间的联系。在音乐史领域,他写出了《西洋音乐史纲要》与《中国音乐史》等作品,在对欧洲音乐史以及中国音乐史的脉络梳理中,对比探讨二者之间的异同并发现中国音乐的特色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