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大豆新品种齐黄34栽培技术研究

2020-11-04蔡文秀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肥力施肥量行距

蔡文秀 ,赵 云 ,杨 旭

(1.济宁市农业农村局,山东 济宁 272031;2.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宁 272031)

齐黄34是一个株型较优、生产潜力大、商品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并获得国家审定和多个省份审定或引种备案,近年已成为黄淮海夏大豆面积较大的品种之一。该品种于2012年引进于任城区二十里铺镇试种,当年便得到了当地农民的肯定,近年面积不断扩大,为了使该品种进一步推广应用,在当地生产中发挥较大生产潜力,我们于2018年度进行了该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1 试验条件

试验在任城区二十里铺镇黄楼村进行,试验地肥力中上,沙壤,25cm土层含有机质1.19%、碱解氮 67mg/kg、速效磷28mg/kg、速效钾85mg/kg。

2 栽培技术研究

齐黄34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栽培试验

2.1 试验处理

2018年度进行了齐黄34的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栽培试验,本试验依据以往齐黄34的田间表现及种植经验设置了5个密度等级,即0.8 万株/亩、1.0 万株/亩、1.2 万株/亩、1.4 万株/亩、1.6万株/亩;设置5个行距等级,即行距30cm、35cm、40cm、45cm和50cm;设置5个施肥量等级, 即 0Kg/亩、7.5 Kg/亩、15 Kg/亩、22.5 Kg/亩和30Kg/亩。三因素按照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配置,试验于6月13日播种,共20个小区。试验小区长6m、宽3m,面积18m2,全区收获计产,成熟收割,机械脱粒,称重得出产量结果。各因素水平编码表与各小区配置及试验产量见表1、表2.

表1 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因素水平编码

表2 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配置及试验产量

图7 密度与质量相关

图8 行距与产量相关

图9 施肥量与产量相关性

据表1中的试验组合,在田间按随机区组排列进行小区试验。6月中旬播种,10月上旬收获。各组合的产量列入表2中。表2经DPS数据处理系统运算,得该试验的数字模型为:

3 数据分析

①单因子效应分析

图10 密度、行距与产量相关性

图11 密度、施肥量与产量相关性

图12 行距、施肥量与产量相关性

由图7、图8、图9可以看出齐黄34的产量随密度、行距、施肥量的增加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密度小,单株生产力提高,但田间植株总量低,整体生产力低,产量上不去;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性差,单株生产力低,植株细弱易倒伏,造成减产。同一密度下,行距过大或过小,相应的会导致株距过大或过小,造成植株田间分布不合理,生产力下降。肥力水平低难以满足齐黄34生长发育对N、P、K的需求,施肥过多造成减产,可能是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肥料过剩影响了大豆固氮根瘤菌的形成,影响了根系对氮素的吸收;二是植株生长旺盛,易倒伏。由图7、图8、图9可以看出,济宁地区中等肥力地块齐黄34的适宜密度为1.1-1.4万株/亩,行距为40-45cm,施肥量为(N:P:K=2:1:2)15-20kg/亩。

②两因子互作效应分析

由图10、图11、图12可以看出密度因子与行距、施肥量两因子互作明显,而行距与施肥量两因子互作不明显,表明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大于行距和施肥量。通过分析密度、施肥量两因子互作效应可以看出密度与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不一致,低密度、低施肥量的产量小于低密度、高施肥量,而高密度、低施肥量的产量大于高密度、高施肥量。因此,低密度时应适当增加施肥量,高密度时减少施肥量;同理,高肥水地块应降低播种密度,而低肥水地块应增加播种密度。

4 讨论

试验得出齐黄34产量表现与密度、肥力的相关性结果,说明该品种具有一般品种的生理特性,应该适用于一般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但由于行距因子处理间的极差相对较小,其单因子效应也小于其他两个因子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生产中调控好密度与肥力即可。其实济宁及周边地区,由于8月份风雨天较多,在实际生产中,特别担心倒伏,所以大豆种植密度一般相对较小,又由于齐黄34株高较矮,茎秆粗壮,有分枝,在密度较小的情况下,应该适当加大施肥量。但当地农民种植大豆又没有施肥或追肥的习惯,都认为大豆喜乏肥,能自行固氮,一般地力不用施肥也能够满足大豆生长的需要,所以齐黄34生产上的产量收到影响,以期在本研究结果的指导推广下,齐黄34生产上的产量能够显著提高。

本研究的两个试验均在同一个地力地块中同播期下进行了,试验得出了一定的结论,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及现实意义。在中等肥力地块下,以下几种处理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齐黄34的增产潜力,即:密度1.2万株/亩,行距40厘米,氯化钾20公斤/亩,化控一次,尿素5.0公斤/亩。但不具有普遍代表性,还不能形成新品种行之有效的配套栽培技术,比如在肥力好的地块下种植该品种,其密度、肥料的施用及化控次数等如何处理,差的地块诸因素又怎么处理。一个好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只有深入人心,才能得到生产上的认可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才能延长该品种的推广年限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为了大豆新品种齐黄34达到这一目标,在不同地力及不同播期下该品种的相关配套栽培技术试验还需进一步开展,对其栽培技术做系统地研究,制定出较为完善的配套栽培技术规程,为齐黄34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肥力施肥量行距
蔬菜施肥量控制技术指南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缩行扩株”对重庆丘陵山区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光照条件、施肥量和播种时期等对几种野生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浙江油-稻轮作土壤肥力与作物产量特征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总结
生物肥力将成为我国土壤修复的主要方式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不同追肥时期和施肥量对机插双季晚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甘蔗机械化收获条件下1.3m行距试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