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疆基层党建工作的提升源泉与创新*重温毛泽东党的建设思想
2020-11-04井西晓
井西晓 陈 君
(1新疆财经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2新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新疆 乌鲁木齐830011)
基层党的建设工作一直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基层党组织遍布在社会上的各个基层单位,能够起到最直接有效的领导作用。基层党组织是党与社会、与人民群众接触和联系的前沿阵地,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因此,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从“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维度考量,[1]创新新疆基层党建工作是应对国际形势的风险挑战与应对国内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以及社会变迁挑战的需要,是筑牢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的坚强战斗堡垒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新疆“三期叠加”特殊历史时期稳疆安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
毛泽东的基层党建理论主要突出了“从实践出发、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与时俱进”的思想,[2]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起到不同的作用,要依据基层组织的层级确定其不同的作用;二是,基层党组织随着革命阶段的不同也应该担负起不同的责任。例如,战争时期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就是要通过加强党员的理论学习,坚定党员信仰,最终赢得战争胜利。而在革命取得胜利以后,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就是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虽然这些理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提出的,但其对于新时期如何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依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以“支部建在连上”思想为指导,健全完善严密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显著特色和独特优势就是把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1927年,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首次提出要在红军队伍中建立各级党组织,其核心思想就是把党支部建在连上,班排建立党小组,连以上设党代表。“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3](P88)把党组织延伸到基层连队、班排,这是“三湾改编”最重要的一条举措。毛泽东的这一创新做法成为当时解决党和人民军队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党对军队的领导权问题的成功之道。新形势下,新疆的基层党组织为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支部建在连上”思想为指导,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
(一)推行“村‘两委’抓村民小组带‘十支队伍’”联系千家万户的三级组织架构
为进一步健全完善严密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维护稳定和服务群众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以村“两委”为“大脑”,村民小组为“身躯”,十支队伍为“四肢”,疏通联系千家万户的“筋络”,构建了严密的农村基层工作体系,推行了“村‘两委’抓村民小组带‘十支队伍’”联系千家万户的三级组织架构。
1.强化村“两委”核心领导地位。始终坚持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规范村级组织运行,为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扬威立信,切实发挥了其总揽村级事务的核心作用。
一是不断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抓好理论学习,增强政治坚定性和敏锐性,统一思想和行动,打造坚强的思想核心;切实发挥村“两委”居中统筹、主动作为的积极作用,团结带领基层各类组织和党员干部,主动担当、履行职责、服务大局,打造坚强的组织核心;坚决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各项决策部署,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严格执行村级组织决议,打造坚强的决策核心;不断提高理解力、执行力和落实力,成为凝聚群众的钢筋铁骨、维护稳定的中坚力量,打造坚强的行动核心。
重视企业管理中创新能力的挖掘,也是企业管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性要素。如,企业管理方法,要逐步运用数字化技术替代人工管理;运用数学理性思维法替代情感式管理方法等,都属于企业管理中,创新利用能力挖掘的体现。
二是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以“党性强靠得住、抓稳定敢管理、能带富办法多、懂政策善服务、人品正威信高”的村党支部书记标准,采取本村选、机关派、先进村交流等方式,抓好选派工作。注重从村级组织骨干、优秀大学生村官、复转军人、致富能手当中选配村“两委”班子成员,切实做到选优配强。认真落实“三(四)位一体”工作机制,以“五好五有”衡量标准,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三是提升村级组织规范化运行水平。全面推行农村基层组织“45678”工作机制,强化抓乡促村工作落实。通过培训把具体的工作方法教给基层干部,把各项工作部署有效落实到基层组织,使这一明确具体且易于操作的工作方法固化为基层干部的工作习惯,严格执行这一机制方法,确保内容不走样、执行不跑偏,严禁层层加码,坚决杜绝另起炉灶、另搞一套,确保将各项工作规范落实到村、效果体现在村、成效检验在村。
2.强化村民小组实体化建设。以村民小组实体化建设为抓手,配齐配强工作力量,丰富工作载体,突出激励保障,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卓有成效地把强基固本各项措施贯彻到末端。
一是建立村民小组管理层。认真落实《完善村民小组政治功能和工作机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村民小组政治功能和工作机制,村民小组一般设村民小组长1名、副组长2~4名,副组长一般由该村民小组的妇女委员、团小组组长、治安小组长等担任,有条件的设置党小组长。在村“两委”领导下履行组织员、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服务员、监督员的职责任务,充分发挥了联结村“两委”与“十支队伍”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是发挥村民小组活动室的作用。对距离村委会3公里以上的村民小组,在征求本组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具备建设条件的建立村民小组活动室,由村民小组长负责管理;暂不具备建设条件的,可选择政治可靠、威望较高、热心公益且庭院面积较大的党员群众庭院,或租借本小组闲置房屋,作为便民服务联系点。同时,配置必要的桌椅板凳、文体用品、公示栏、广播等设施,优化村民小组活动室功能,使其成为服务群众生产生活、文娱活动、收集民意等的综合场所。
三是重视村民小组长的培养锻炼。将村民小组长纳入村干部管理范畴,建立“村民小组长→后备人选→党员村民小组长→村干部”的良性成长机制,加大在无党员村小组发展党员和将非党员村民小组长培养成为党员的工作力度,将优秀非党员村民小组长优先列为发展对象。对表现优秀的党员及时推选为村民小组长,对表现优秀且年纪较轻的党员村民小组长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对村民小组长实行动态管理,畅通“上、下”渠道,定期评议,兑现报酬。
3.强化十支队伍的“建管用”。按照人员实名登记、岗位职责分别设定、工作报酬集中发放、村党支部一揽子统筹的要求,建强村级骨干力量,帮助实现政策落实与服务群众零距离。制定完善“十支队伍”具体工作职责:村干部突出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领导核心作用;村民小组长突出完成工作任务、桥梁纽带作用;“四老”人员突出积极主动、先锋模范作用;宗教人士突出依法依规、抵制宗教极端作用;协警员突出维稳治安防范作用;十户长突出群防群控群治发动作用;民兵突出清查和应急处突作用;团支部成员突出发挥引领服务青年作用;妇女代表突出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乡土人才突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三级架构组织严密、运转高效的优势,发挥“十支队伍”成员了解村情民意、与群众休戚与共的天然优势,通过网格化包联、常态化走访、持续化引领等措施,不断夯实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基层基础。(见图1)
(二)建立“社区大党委”管“网格党支部”,用“楼栋党小组”联系城市居民的三级组织体系
图1 “村‘两委’抓村民小组带‘十支队伍’”联系千家万户三级组织架构结构图
1.主要内容。建立健全三级组织体系。在原有社区党组织的基础上,以党员的组织关系、单位身份不变为前提,组建社区大党委,由县市统筹调剂到各个社区,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原社区党组织继续保留,延伸城市社区党的组织触角,在社区大党委下设立网格党支部和功能型党支部,在社区网格中以楼栋、巷道为单位成立楼栋巷道党小组,形成了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巷道党小组的三级社区党组织网络架构。
2.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联席议事机制。建立社区大党委联席议事机制,大党委成员单位为社区大党委联席会成员单位,定期围绕区域内各类重大事项,共同商议、作出决定。通过建立党建联席议事会信息台账,对议定事项进行任务分解,逐项实行跟踪督办,确保各议定事项落实到位。通过建立联席议事机制,积极发挥“五位一体”作用,即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社区居委会组织实施作用、成员单位参保帮助作用、民间组织参与推动作用、群团组织引导发动作用等。
建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按照一切有利于面对面地联系群众、心贴心地服务群众的要求,构建全方位、多层次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格局。落实全程代办、一站式服务、“五百”服务、惠民补贴现金面对面发放等各项制度,确保每一次面对群众都成为服务群众的过程。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权益维护、矛盾化解、教育引导等机制,落实入户走访、带案下访、重点约访、“五小工程”、居民说事等措施,确保每一次为民服务都成为宣传教育群众的具体行动。
建立健全维稳联动机制。以社区三级组织体系为载体,充分整合利用社区综治中心、警务室、治安岗亭、巡逻队、十户联防等现有资源力量,通过警民联合巡逻、单位协同巡逻、网格化防控、庭院化管理等措施,完善社区“联防、互防、自防”三防一体的防控网络体系,确保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措施有效落实到每一个社会细胞中。全面推行出租房屋“金钥匙、平安锁”的管理模式,严格落实“369限时工作法”,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动态管理。深化“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严抓分类管理、分片包户、走访登记、信息反馈、分析研判、错时服务、考核奖惩等制度落实,切实做到底数清、动态准、情况明,掌握服务群众和维护稳定的主动权。落实“小街道、大社区”工作机制,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在社区网格中形成区域维稳合力。
建立健全评议考核机制。社区大党委每年要组织党员群众对三级架构党组织和共驻共建成员单位的履职情况进行评议,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并将评议情况反馈给其上级主管单位。同时将各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情况纳入党建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并作为单位和领导干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二、以“质量强党”思想为指导,重视干部素质,大力推动党员队伍建设
只有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才能使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和活力。党自成立之日起,党建工作始终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毛泽东的基层党建工作理论特别强调了党员队伍的建设。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共产党员应在民族战争中表现其高度的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应使之具体地表现于各方面,即应在各方面起其先锋的模范作用”,[5](P521)并认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5](P526)在抗日战争初期谈到如何发现、培养和使用干部时,他明确指出,我们党已经是一个大政党,它有了许多好的领袖和干部,但是和打倒民族的敌人相比较力量还不够。他强调,要善于识别和使用干部,不仅要在实践中锻炼和考验干部,教育和培养干部,同时还要关心和爱护干部,更要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干部。[6](PP985~990)正是在这一正确的干部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党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经受住各种斗争和困难考验的党员干部,使党的政治路线和政治任务得以实现。新时期,新疆的基层党组织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以“质量强党”思想为指导进行了创新性探索。
(一)创新基层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机制,建设素质高、作风优良的基层干部队伍
坚持好干部标准和民族地区干部政治标准。新疆在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时,始终把政治标准挺在前面,把干部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中的思想认识和实际表现放在第一位。在选任基层干部时,把干部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斗争中的表现作为重要的政治标准。在面对大是大非问题时,要看干部在认识上含不含混、态度上暧不暧昧、行动上动不动摇,能否始终做到旗帜十分鲜明、立场十分坚定。及时选任甚至破格提拔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尤其是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稳定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各民族干部。
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及后备人选培养“托峰”计划。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的重要要求,培养了一批忠诚干净担当、踏实肯干,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伟大实践中的村党组织书记,确保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贯彻到位,不断夯实了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
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的方式,确定有培养潜力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根据后备人选综合素质起点不同的实际情况,坚持成熟一个、使用一个的原则,按照近、中、远三个时期和1∶2∶3的比例,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库,实行动态管理,从源头上解决村党组织书记“后继乏人”“能力不足”“素质不高”等问题,培养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突出政治标准,选择能力强、有进取心的积极分子,重点是在维护稳定、处置突发事件和宗教事务管理中表现突出的人员,原则上培养对象以45岁以下为主。坚持优先选择愿意到村工作的本地大学毕业生;坚持优先选择村“两委”班子中的副职;坚持优先选择表现优秀的党小组长和村民小组长;坚持优先选择群众中的先进骨干分子。重视实践锻炼在培养过程中的突出作用,确保培养储备一批顶得上、干得好的后备力量。强化一线锻炼、岗位锻炼、挂职锻炼、素质锻炼,造就一支“狂风暴雨”也撼动不了对党的信仰,动摇不了对党的忠诚,始终听党话、跟党走的村党组织书记梯队。
(二)创新基层党员教育培养机制,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保证党员的先进性
一是加强理论培训。采取领导干部带头讲、专业教师重点讲、典型模范示范讲的方式,重点讲授社会稳定、宗教事务管理、做群众工作等内容。二是进行学历提升。地、县组织部门按照有关要求会同人社、教育等部门积极与区内大学、职业技术院校、电大、农广校等对接,成建制开办符合村干部实际情况的中专和大专学历教育班次。推行“菜单式”点学,由学员自主选择、按需施教。采取报销相应学费、提高报酬待遇等方式,调动干部参加学历教育的积极性。三是采取结对培养。落实“N+1”结对培养模式,即蹲点包村领导、第一书记、“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长或队员联系培养所在村党组织书记,通过现身说教、现场指导,引导其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切实教会村党组织书记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四是实行党员“双向承诺”制度。党员责任区和党组织、党员承诺制,实行“双向承诺、党员述诺、群众评诺、监督互动”,有力保证党员的先进性。
三、以“有重点地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整顿”思想为指导,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严格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管理
在1951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中国共产党针对党内组织不纯和思想不纯的问题,制定了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根据此次会议要求,对所有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一次共产党员八项标准的教育,这是一次针对全党进行的有计划、有领导、普遍性的整顿,通过这次整顿克服了党内组织不纯和思想不纯的问题,取得了提高党员质量的实效。在1962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相较于革命战争时期,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党的建设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重了。会议明确要求:一是建立定期的党课制度和组织生活会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二是建立健全基层党委和支部的领导班子,明确各自的职能和职责;三是要克服党内的不良风气,有重点地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整顿。[7](P596)这些思想对于新时期新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把脉找准病根,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为激发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活力,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新疆打出了一套“把准脉找病根、开良方清顽疾、建机制固疗效”的组合拳。
首先,查找病因病根。对照自治区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10条措施及软弱涣散的6种表现形式,县乡村三级联动,深入开展“问乡诊村”活动,围绕基层党组织设置、党支部班子配备、书记履职尽责、制度建设与执行等多项内容,对照标准“查”、民意调查“评”、聚焦问题“排”、综合分析“定”,对党组织全覆盖摸底排查,开展“过筛子”式的评估,特别是对重点区域进行“地毯式”筛查,为村党组织逐一把脉。
其次,倒排确定整顿对象。按照“先进”“一般”“后进”三个等次进行分类定级,以不低于10%的比例倒排确定整顿对象,以召开座谈会、走访党员群众、个别谈话等形式,征求意见建议,梳理查找各类问题,认真分析研判问题,逐步摸清软弱涣散的原因。
最后,坚持分类施策找方法。根据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病症,坚持分类施策找方法、对症下药开处方。安排县级领导包村指导,整合乡(镇)包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天池计划”人员等基层力量,实行组团式定点帮扶,“一支部一方案”“一问题一对策”“一病一处方”,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实行公开承诺,项目化推进,整顿工作不结束,责任不脱钩。
(二)创新维护稳定工作机制,提高基层党组织掌控稳定局势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把维护稳定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首要任务。一是加大对《宗教事务条例》的宣传教育力度,认真贯彻宗教管理“四个办法一个细则”,全面落实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联系清真寺与宗教人士交朋友谈话制度,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二是建立敌社情分析报告制度;三是认真抓好干部值班、领导带班、小组联防、夜间巡逻等制度的落实;四是做好重点人员监控和帮教转化工作;五是加强“社情信息员”队伍建设,不断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为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上来,在全疆的乡镇党委和村级党组织中全面推行维护稳定“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制度,干部对责任区内所有家庭和成员情况必须了如指掌,对外出、外来人员及时知晓,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基层党组织对社情民意心中有数,突发事件处置及时,化解矛盾不留隐患。在村党支部、驻村工作队、村警务室、寺管会和南疆学前双语教育支教干部中落实“七统一”工作机制,即统一集中领导、统一学习培训、统一混合编组、统一入户走访、统一研判形势、统一推动严打、统一考核奖惩,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统筹协调安排、理顺关系、明确职责、深化认识、凝聚共识,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发挥各支力量联系服务群众、打牢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基础的重要作用。
探索建立“县抓乡、乡抓村”整顿建设责任制。为切实找准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基层组织整顿建设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坚持重点整顿与示范建设相结合,在以提高中间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和巩固先进基层组织的基础上,对所有村、社区和学校的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不留死角的摸底排查,切实找准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行及时整治。
四、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为指导,为群众谋取切实利益,做好群众工作
为群众谋取切实利益是毛泽东基层党建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党的七大开幕词《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8](PP1094~1095)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每个基层党组织不仅要扎根于人民,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还要承担起教育引导人民群众的重任,负责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理论政策,使人民群众了解党和政府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新疆各级党组织以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扶贫结对”“入户交友”活动为契机,深入基层入户走访,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主动协调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难点问题,切实增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各民族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夯实基层基础
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是新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举措。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是在新疆做好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巩固发展新疆各民族团结的有力抓手,是对“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升华,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成功经验。
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指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不断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感情,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9]要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每人结对联系1户基层群众,每两个月(从2020年起改为每个季度)与结对认亲户开展一次交流活动,各民族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从日常生活入手、从具体事情做起,各民族之间相互结亲,做到一次结亲、终生结缘。
(二)以“访惠聚”驻村工作长效机制为载体,抓基层、打基础、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社会稳定
“访惠聚”驻村工作,准确把握和反映了“人心所向”,明晰了在新疆稳定和发展上“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战略地位事关大局、事关长远、事关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而深远。[10]“访惠聚”驻村工作,既是过去下基层工作的延续,又是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创新。2014年3月5日前,自治区各级部门单位、中央驻疆单位、兵团向全区8 668个村、759个队、1 985个社区下派工作组11 129个、干部74 759名,覆盖了全疆所有的村、重点社区。[11]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稳疆安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深入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选好配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发展壮大党员队伍,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反对分裂的坚强战斗堡垒。”[12]
“访惠聚”驻村工作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始终把建强基层组织、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实现总目标的有力抓手。全面推行统一集中领导、统一推动严打、统一考核奖惩等“七统一”工作机制。在全疆推广第一书记制度,由驻村工作队队长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统筹整合各类驻村工作力量,帮助村级组织增强造血功能,构建自我创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长效机制,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中提高村级领导的工作能力。从规范入户做起,推行“六步入户走访法”,主动走进群众、融入群众、服务群众,进田间、入庭院、上炕头、拉家常,与群众建立亲人般的感情、赢得家人般的信任。大力开展“送教下基层”“大宣教”等活动,用群众身边的事宣传群众、影响群众、教育群众。扎实推进落实惠民政策、拓宽致富门路、推进脱贫攻坚、办好实事好事、壮大党员队伍等五件好事落地生根。开展“理清两笔账、感恩共产党”活动,使各族群众明白惠从何来、惠在何处、恩向谁报,发自内心感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
总之,新时期创新、提升新疆基层党建工作还需要回归本原,坚持毛泽东基层党建理论,健全完善严密的基层组织体系、重视党员的素质、大力推动党员队伍建设、整顿党的基层组织、严格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从为人民服务实践工作的点滴入手,更好地满足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需求,全力描绘出新时期新疆更加和谐稳定、更加幸福安康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