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防治癌症复发转移的效果观察

2020-11-04冯慧莲叶维宝黎国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17期
关键词:转移率复发率中医药

冯慧莲 叶维宝 黎国强

广东省阳江市中医医院内五科,广东阳江 529500

癌症是肿瘤疾病的总称,指细胞转移扩散,并以较快的速度增殖,转移复发率、死亡率均较高[1]。近年来,癌症治疗在我国飞速发展的医疗技术的作用下也向全新的时代进入,分子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等现代化治疗技术在临床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2]。但是,这些治疗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有较差的治疗效果。在防治癌症复发转移的过程中,中医药较为有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3]。本研究观察了中医药防治癌症复发转移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癌症患者80例,纳入标准:(1)均具有齐全的病历资料;(2)均具有良好的依从性;(3)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脏器疾病;(2)合并血液系统疾病;(3)合并免疫系统疾病。随机分为中医药防治组(n=40)和常规化防治组(n=40)。中医药防治组患者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43~82岁,平均(65.8±12.3)岁;病程1~7年,平均(4.2±1.1)年。在癌症类型方面,乳腺癌10例,结肠癌8例,肺癌8例,恶性淋巴癌7例,胃癌6例,卵巢癌1例。常规化防治组患者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44~83岁,平均(66.6±12.5)岁;病程2~7年,平均(4.6±1.3)年。在癌症类型方面,乳腺癌11例,结肠癌9例,肺癌7例,恶性淋巴癌6例,胃癌5例,卵巢癌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化防治组患者接受常规化防治,依据患者的癌症类型、病理分期等给予患者个体化防治;中医药防治组患者接受中医药防治,具体操作如下。

1.2.1 辨证论治 将患者经望、闻、问、切获取的症状等相关资料收集起来,依据病因、病性、病位将病症确诊下来,然后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在防治癌症复发转移的过程中,以辨证论治原则为指导,依据患者的具体证型给予其个体化的防治。保证组方严谨,科学配伍君、臣、佐、使,个体化用药。比如,在对宫颈癌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应用天南星、山慈菇等;在对消化道癌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应用黄药子、壁虎等;在对肝癌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应用天魁子、山豆根等;在对鼻咽癌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应用黄芩、雷公藤等。应用广谱抗癌、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中药组方,从而在极大程度上对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进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癌症术后复发转移率的降低。

1.2.2 针灸治疗 针灸法能够对癌症放化疗后异常症状的出现进行有效预防,有效降低西药引发的肿瘤负荷,控制恶心呕吐等,为患者提供优越的医疗方案。针灸法主要采用适当手法、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对全身性疾病进行治疗。在对癌症复发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应该依据中医诊疗方法对病因进行诊断,确定病变脏腑、经脉,将其虚实、寒热、表里类型辨明,最终确诊。然后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其配穴处方及对症治疗,从而将其经脉疏通,对其气血进行调理,对其体内脏腑功能及阴阳平衡进行调节,对癌症复发转移进行有效防治。同时,癌症患者均会有一定的恐惧、绝望心理出现,因此临床医师一方面应该积极治病,另一方面还应该有效治心。

1.3 疗效评定标准

完全缓解:治疗后患者的肿瘤病灶面积缩小了至少50%,无临床症状;部分缓解:治疗后患者的肿瘤病灶缩小了20%~50%,具有显著较轻的临床症状;疾病稳定:治疗后患者的肿瘤病灶缩小未达20%或增大未达20%,具有较轻的临床症状;疾病进展:治疗后患者的肿瘤病灶增大至少20%,或有新病灶出现,临床症状没有减轻或有加重[4]。

1.4 观察指标

(1)复发;(2)转移;(3)3、5 年存活。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在总缓解率方面,中医药防治组为82.5%(33/40),常规化防治组为60.0%(24/4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3年、5年存活情况比较

中医药防治组患者的复发率、转移率为5.0%(2/40)、2.5%(1/40)均显著低于常规化防治组的12.5%(5/40)、10.0%(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5年存活率 32.5% 为(13/40)、27.5%(11/40)均显著高于常规化防治组的25.0%(10/40)、17.5%(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中医认为[5],正气内虚、脾肾阴阳两亏是癌症复发转移的基本原因,基于此,相关医学学者将辨证结合辨病的治疗方法提了出来,同时重视扶正和祛邪。通常情况下,会有大量毒素在癌细胞增殖过程中产生,进而促进相关不良反应症状的出现,引发贫血、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癌症患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转移率,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极为必要。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3年、5年存活情况比较[n(%)]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6-10],中医药防治能够在极大程度上降低癌症患者的复发率、转移率。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总缓解率方面,中医药防治组为82.5%(33/40),常规化防治组为60.0%(24/4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药防治组患者的复发率、转移率为5.0%(2/40)、2.5%(1/40)均显著低于常规化防治组的12.5%(5/40)、10.0%(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5年存活率为32.5%(13/40)、27.5%(11/40)均显著高于常规化防治组的25.0%(10/40)、17.5%(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对患者的家庭及社会支持进行强化,有效调节其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并对其进行中医药防治,从而在极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生存率的提升[11-16]。

综上所述,中医药防治癌症复发转移的效果较常规化防治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转移率复发率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广义Markov跳变系统在一般转移率下的鲁棒无源控制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及影响因素
离散广义Markov 跳变系统在一般转移率下的鲁棒稳定性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