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用腺苷钴胺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2020-11-04王晓东杨卫明
汤 剑 王晓东 杨卫明
1.江苏省海门市第三人民医院针灸科,江苏海门 226151;2.江苏省海门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苏海门 22615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多发生于第四、五腰椎或第一骶椎处的临床综合征,症状特征以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为主[1]。病理基础是人体椎间盘及纤维环的生理性退变或病理性变性,髓核组织向椎管内突出,压迫和刺激到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导致疼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2-3]。许多早期患者对于外科手术治疗方案难以接受,因而促进了西医封闭保守治疗的发展。穴位注射用腺苷钴胺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案,虽可减缓患者疼痛但疗效有限[4];随着电针治疗的发展,逐渐被应用各种疼痛疾病的治疗方案中。本研究将电针与腺苷钴胺联合使用,探讨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9月收治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5]:(1)均经CT或MRI确诊腰椎间盘突出,即椎间盘密度低于椎体,但高于硬脊囊;(2)单一节段腰椎间盘突出;(3)单根神经受累;(4)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腰椎滑脱与失稳;(2)腰椎管钙化或狭窄(椎管中央径≤10mm);(3)肥胖症(机体储积脂肪量>20%理想体征)、脊柱侧弯(脊柱侧方弯曲度>10°)或精神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9.8±8.3)岁,受伤类型:创伤性突出15例,退化性突出25例,受伤级别:Ⅰ级23例,Ⅱ级11例,Ⅲ级6例;观察组患者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48.9±8.4)岁,受伤类型:创伤性突出16例,退化性突出24例,受伤级别:Ⅰ级24例,Ⅱ级11例,Ⅲ级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按照三瓶腺苷钴胺注射液(河北智同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20058602,规格0.5mg/瓶)加入2mL 0.9%氯化钠的方案进行匹配,将匹配后的注射液局部注入穴位,每个穴位1mL,每次注射两个穴位,5次/周,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注射穴位选取患侧病变同节段夹脊穴、阿是穴。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百士康20内热式电针治疗仪(深圳市百士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治疗,局部穴位选取患侧的病变节段相应的夹脊穴以及上下各一个椎体的夹脊穴,5次/周,10次为1个疗程,共治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2)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治疗一疗程及治疗后的视觉模拟疼痛(VAS)水平;(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JOA评分和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
1.4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神经功能指标改变进行分类,共分为三类,显效:治疗后,患者疼痛感受基本消失,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有效:治疗后,疼痛水平明显消失,伴或不伴神经功能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水平及神经功能无改变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疼痛程度采用VAS判定[6],在纸上面划一条10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JOA评分即日本矫形外科学会制定的腰椎疾患综合评分标准[7],其总评分为29分,包括三项主观症状9分、三项临床体征6分以及七项日常活动受限度14 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ODI通过问卷方式调查[8],内容包括疼痛强度、生活自理、提物等10个方面,每个方面0~25分,计算受试者评价总分占获评全部项目最高分总分的百分比即为ODI分值,0为正常,越接近100%则功能障碍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水平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VAS疼痛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后,观察组VAS疼痛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见表 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JOA和OD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JOA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JO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ODI评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水平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水平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个疗程 治疗后对照组(n=40) 6.98±0.63 5.01±0.71* 3.99±0.81*观察组(n=40) 6.71±0.61 3.98±0.69* 2.46±0.87*t 1.951 6.582 8.143 P 0.062 0.000 0.000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JOA评分和ODI指数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JOA评分和ODI指数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JOA主观症状评分(分) JOA临床症状评分(分) ODI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0) 2.86±0.48 3.84±0.58* 1.22±0.29 3.47±0.31* 85.44±2.65 29.76±3.91*观察组(n=40) 2.78±0.51 5.19±0.41* 1.26±0.33 4.16±0.39* 84.97±2.69 30.64±3.81*t 0.723 12.024 0.581 8.748 0.784 1.023 P 0.474 0.000 0.573 0.000 0.432 0.309
3 讨论
现阶段,外科手术治疗仍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治疗手段[9]。由于椎间盘的病变导致周围软组织含水量下降,椎间隙变小,关节突增生,而使椎间孔高度减小,面积减小,因此手术穿刺过程需要磨除部分上关节突以扩大椎间孔,工作套管才能顺利到达病变位置,并获得较为广阔的手术视野[10-11]。有研究表明[12],术中反复的椎间孔穿刺,工作套管刺激容易过度刺激或损伤椎间孔的出口根、背根神经节和分叉神经,造成术后神经根性痛觉过敏和灼样神经根痛,且众多研究学者采用各种方法预防和治疗术后神经根疼痛,但结果都不尽人意。外科手术的缺点推动了保守治疗的发展,目前穴位注射用腺苷钴胺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公认的有效方案。
腺苷钴胺为一种主要用于各种类型贫血以及神经性疾病的药物,为维生素B12的同类物,故可同维生素B12一般参与细胞合成核苷酸的过程,同时参与三羧酸循环,促进神经髓鞘中脂蛋白的形成,使巯基酶处于活性状态,进而修复神经髓鞘,快速缓解麻木、疼痛等症状[13-14]。然而其作用效果具有个体性差异,部分患者出现疼痛缓解不佳情况;而电针治疗则可以激发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腺苷钴胺激发效果不佳患者可以起到弥补作用。电针采用作用温和的低频率连续波连接针柄将神经肌肉的紧张状态解除,进而发挥镇痛作用;同时电针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消散局部致痛化学物质及致炎物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JOA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VAS疼痛水平更低,说明两者联合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恢复椎体功能,且电针的加入激发了患者对腺苷钴胺的反应,加上其本身的镇痛作用,因而进一步减缓了患者的疼痛水平,同时降低了患者的神经障碍程度,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恢复。
综上所述,电针的联合应用可提高腺苷钴胺的治疗效果,明显减缓患者的疼痛水平,改善受损腰椎的综合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