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间舞云彩灯的民俗功能
2020-11-04周海韵
周海韵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一、灯舞文化的起源
灯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一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灯节是汉民族民间的传统节日,是展示各地域各种民间艺术形式汇聚在一起竞相表演的民俗活动。灯舞也是其中主要的表现之一。
(一)“灯”在民间舞中的文化印记
灯舞是在灯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应运而生的民间舞蹈活动。追溯历史背景发现张灯的习俗始于汉代,在盛唐、北宋初年以及明太祖时期将灯节的日子由三天、五天变更为十天,并在明清两代盛行灯舞。在清代文献中,对灯舞的相关记载较多。
而灯具的演变过程同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的萌生以及对灯艺术品的审美认知有关。即由最开始的积薪燃烧而达到生火取暖的目的,到燃油灯用以照明过节的习俗,再发展到现如今用更安全的灯泡作为照明特点而制作的色彩斑斓、样式万千的花灯。
“灯节即上元节,亦称为元宵节。古人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作‘元日’;正月十五夜称作‘元夕’,它又与道教的‘上元日’有关,此风习从原始祭祀逐渐演变而来。”在古代,人们最初认为火可以趋利避恶,逢凶化吉,对火非常敬仰。汉民族的习俗灯舞反映了人类早期对火这一自然现象的原始崇拜,并且随着发展又受道教和佛教的影响。从佛教弘扬的佛法和仪式中认识到佛教是破除黑暗和世界上一切不好的东西(包括贪嗔痴的恶念),常年在佛前燃灯敬佛。喻示着光明、希望和吉祥,达到佛光普照、普度众生的目的。我们在灯节中燃灯千万盏,可见与佛教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依此说法可认为张灯的习俗是源于祭祀,在演变中逐渐被群众变为娱乐性质的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开放城镇贸易、商业交流等领域,为民间舞形式提供发展基础。在灯舞的发展中不断融合原始信仰、道家、佛教以及诸多人们思想思维方式的文化现象,体现出汉文化包容、兼容性的特征,而山西的民间舞蹈云彩灯也是在这种兼容思想下形成并不断发展。
(二)民间舞云彩灯的文化环境
1.地域文化环境
灵丘县地处黄土高原地区,百分之九十以上属山区丘陵地带,只有不足百分之十的平川之地。行政地理位置在山西晋东北的边缘地段,位于大同市的东南端,全县管辖所涉及地域范围之广,为当地舞蹈文化的发展奠定环境基础。而山西民间舞云彩灯所在的大涧村就是灵丘县254个行政村中的一个。
2.人文环境
灵丘县地名的缘由追朔到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王葬在此地而得名。在这片土地上出现了很多重要的历史人物,有赵武灵王、北魏孝文帝、辽代萧太后等一批历史人物遗迹的积淀,为灵丘这一地方增添了文化历史的厚重感。灵丘县属中原地区,它承载和传承着汉民族的文化习俗,拥有丰富的汉文化印记,其中山西民间舞云彩灯就是最好的体现。
二、民俗节日在民间舞云彩灯中的体现
灯舞源于灯节习俗的发展需要,当灯的制作工艺达到一定水准时,就变为以彩灯为主的道具舞蹈形式进行表演,起到庆祝节日、表达美好愿望的作用。在这一章节我们从云彩灯的起因、表演形式和节日特点具体分析其所体现的民俗事项。
(一)云彩灯产生的原因
山西民间舞云彩灯是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之际表演的民间灯舞。据当地的民间艺人回忆说,在清朝光绪年间,有几位大涧村的民间老艺人在元宵之夜唱道情时点灯庆祝。因为小方灯的亮度不够,所以对它进行了加工改造。将外形变为长方形的灯形,并在长方形灯上绘制有融入道教文化的人物传说神画像——八仙腾云驾雾去人间观花灯。为了让制作的灯具更能体现八仙腾云驾雾的感觉,这些老艺人们又在灯面上粘贴云彩形状的装饰花边,让演员手执彩灯伴着老艺人演唱的道情音乐舞动起来,华灯初上,灯火辉煌,犹如彩云朵朵天上飞,故取名为《云彩灯》。
(二)云彩灯表演形式的呈现
1.道具
花灯是民间舞蹈道具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不同形态的花灯样式以及摆出不同的队形和图案呈现;或者通过花灯摆出带有吉祥寓意的字形;抑或在多种多样的队形调度穿插和构图画面中表达意境和灯舞背后的文化内涵。
大涧村的民间舞蹈云彩灯以纸糊的长方形灯为主要道具,在灯面上绘制出神话传说、不同历史时代中角色各异的人物形象以及表达汉民族传统文化所讲究的阴阳相配、白昼交替的日灯月灯等,并在灯具的边缘处粘贴有云朵花边的装饰。
2.角色
灯面上绘制的人物角色能够彰显出汉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其人物都是依照著名的神话故事传说、历史人物进行选取的。灯面上一共绘制八个角色,分别是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八位神仙。发展到后期,“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了十六盏灯,灯上分别彩绘玉禅老祖、梨山老母、孙膑、白猿、麻姑等形象。后来,又增加了一对代表阴阳白昼的日灯月灯。”它们的共同点是形象的原型来自于真实的、在民间存在的人和事,都具有人物原型被神话、拥有特殊能力的仙人,都是通过道家修行修道成仙的。之所以民间艺人会选用这些人物形象来舞灯和庆祝元宵节,目的旨在通过神话宗教这种更高级的意识形态来聚合人们的观念和思想,并将来年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和希冀寄托在有特殊能力的神仙修道之人。
3.动作及队形
山西民间舞蹈云彩灯的表演者由最初的四人发展到现今的十三人,表演者中有男子7人,女子6人。除一人双手执日灯、月灯表演,其余的表演者双手各执绘有八仙和其他神仙或历史人物的彩灯而舞。云彩灯舞是以碎步步伐为主要行走和流动的表演形式,每个表演者双手执特制的彩灯上下颤动手臂,伴随着音乐将彩灯举起放下、向左向右运动。在固定的场域下以圆、横排、聚拢和分散为主的调度队形,凸显灯面绘制的人物在飘逸祥和的云层中赶来观灯的景象。
4.音乐
云彩灯舞是随着道情音乐的伴奏起舞的,类似载歌载舞的形式,音乐节奏比较平稳舒缓。其中,伴唱的歌词来源于道情戏中的选段,歌词内容与舞灯的动作表达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音乐曲调的选择可以随时变换。舞灯者和伴唱者两种身份在表演中各司其职。因为云彩灯舞的伴奏音乐是道情,观看演出的民众们既可以听道情戏,又可以观看漂亮的灯舞表演,从而增添了元宵节的节日气氛,提高了云彩灯舞的观赏性。
(三)山西民间舞云彩灯的节日特征
1.反映自然规律
汉民族是以农耕文化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庄稼的收成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生存条件。农业的发展进步取决于季节、节气和年轮更迭的变化,因此我们中国传统节日通常都依照这个时间标准来设定。元宵节是在冬季末期、春节即将结束的最后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其目的是告知人们冬天的结束和新的一年春天的到来,祈求新一年的农事能够风调雨顺,硕果累累。
2.具有传统色彩
元宵节中的习俗延续至今也是由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继承。在元宵节中,我们对饮食、服装、装饰品、艺术表现形式的需求都带有传统的审美色彩。人们只有在春节和元宵节时才会穿着传统的服饰盛装、吃着汤圆或元宵,家家户户挂红灯,张贴红色的装饰品,欣赏着我们的灯舞表演,其云彩灯舞道具的制作用料以及绘制的灯面图案都隐射出对传统文化和审美色彩的理解与诠释。
3.宗教习俗的影响
民间舞云彩灯融入道家和佛教的相关思想,也集中体现了宗教信仰与习俗的深厚文化内涵和特点。自古以来,中国人喜欢在节日中举行一些请神、拜神、祭神以及其他宗教祭祀活动。如果我们在日常还不能够看出中国人对神仙鬼神的崇敬和惧怕,那么在春节、元宵节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些思想都需要借助习俗活动作为载体来进行传播。在民间舞云彩灯中,选择花灯作为该舞蹈的道具是因为佛教思想中燃灯千盏可以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光明。同样,在花灯灯面上的装饰物和人物最初都是来源于道教中名闻遐迩的神仙,它表达了人们对神的一种崇拜、崇敬之情,将自己心中美好的愿望寄托于各地方神灵。
三、山西民间舞云彩灯在民俗活动中体现的社会功能
每一个民俗事项活动要想存在的长久,都有其非常重要的社会功能。即每一个民俗现象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山西民间舞云彩灯这一研究对象进行社会功能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民俗功能主要有四种社会功能,即教化功能、规范功能、维系功能、调节功能。”本章节从这四个方面对山西民间舞云彩灯进行功能分析。
(一)教化功能
教化功能是民俗事项中一项很重要的社会功能。教化包含两层含义,在个体逐渐转变为社会群体的一员时所体现的教育和模塑的作用。民间舞蹈最初的目的不是供人愉悦观赏的,而是以祭祀神灵、祈福、教育为目的开展民俗舞蹈活动。在古代西周《六小舞》的受众群体就是王公贵族的子弟们,目的是从小让他们通过舞蹈的教育方式训练贵族气质,懂得贵族间的礼仪、礼节。
(二)规范功能
民间舞蹈的规范功能是指在舞蹈表演时,社会群体被具有约束力的行为所束缚,同时还具有实施社会压力和控制社会的能力。民俗是人类社会由来最早、约束面最广的社会规范之一,它是一只看不见摸不着的手,让你无形中感受到支配和约束的力量。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感受不到规范的力量对我们的影响,它是在表演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看待事物的思维,因此,在民间舞表演的方式下更容易被群体所接受与肯定,从而一直延续下去,强化了作为自身的生活标准和模式。
从云彩灯这一表演形式被确立开始,其舞蹈的目的就不单是为了热闹和供人观赏,从表演时间的设定、道具的选取与制作、舞蹈的由来历史、舞蹈动作营造的氛围以及所处元宵节中的一系列民俗活动禁忌、讲究和思维方式、观念的植入等都在慢慢的影响着接受群体的行为规范。
(三)维系功能
维系功能有两层含义:第一,民俗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第二,民俗可以维系所属群体的文化心理、凝聚民族文化的认同意识。
每一个民族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都是不断变化的,而一个民族的民俗活动确是相对稳定的。由于民间舞蹈在展演时不断地被复制和传承,才能相对维稳当时的社会环境,保持文化的连续性。因此,在文化变迁时民间舞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做到去粗取精,吸收新鲜的元素和新思想观念来丰富自身的民间舞蹈本体,使民间舞蹈更具有新鲜的血液和顽强的生命力,更能顺应历史的发展,满足群体审美情感的需要。这种继承与发展的方式有效地防止在动荡不安、重大变革的历史社会中产生文化裂变,维护社会群体的生活安定。山西民间舞云彩灯从古流传至今,从道具的制作到表演的人数再到人物角色的含义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维系着生活在这片区域的劳动人民的文化诉求、行为习惯。民俗活动在每年节日中的举办强化了人民的文化认同意识,使仪式中的活动变得巩固、稳定和必不可少,从而形成了一种节日文化的代表和符号。
(四)调节功能
民间舞的存在具有调节的功能,它直接体现在娱乐、宣泄、补偿等特性和作用中。民间舞蹈最能够愉悦人的心情,宣泄自己的情绪,并能够将现实世界中实现不了的诉求和愿望通过舞蹈的方式获得精神的满足。
山西民间舞云彩灯是在元宵节中表演的舞蹈,目的是自娱自乐,为庆祝节日添喜气。另外,农民经过一年的忙碌获得丰厚的收成,在农闲时节舞灯庆祝,既可以使身心得到放松,又有助于调节生活情趣。无论人类所处于哪一个时代,只要我们在社会中生存,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负担。程度加深时就要用合理的方式去排解心理压力,然而最好的调节剂就是民间舞蹈。因为它是最充分最能够宣泄情绪的艺术形式,我们在元宵节中跳云彩灯舞来疏解自己的情绪,无论对演员还是观者都有着同样的效用。
四、结语
山西民间舞蹈云彩灯是传统民间舞蹈文化的缩影,是记录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云彩灯舞为研究对象,以民俗功能为研究视角,分析其研究对象的舞蹈本体形态以及体现的民俗事项内容,旨在揭示灯舞如何通过教化、规范、维系、调节四个功能体现传承发展的规律,使其民间舞蹈的发展更具长久性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