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中风险因素及有效护理措施

2020-11-03张新明

康颐 2020年8期
关键词:静脉输液老年患者综合护理

张新明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中风险因素及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选本院接收的74例老年患者,时间选自2018年5月-2019年12月,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输液,依据平行对照法分为对照组(37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37例,综合护理),對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和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静脉输液风险发生率和满意度方面,对照组分别是21.62%与75.68%,观察组分别是5.41%与94.59%,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优,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与护理人员因素,根据具体因素开展综合护理方法,有助于静脉输液风险发生率降低,促进满意度的提高,值得采纳、推广。

【关键词】静脉输液;老年患者;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8-0-01

静脉输液是当前医疗常用的一种救治方法,向患者机体内直接推注药物,联合机体血液循环,在短时间内向机体各个部位作用,从而实现杀菌的目的。但是,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患者自身因素及护理人员因素等,极易导致输液风险提高,危害到患者身心健康[1]。因而,本次研究进一步分析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并探讨护理方法,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74例老年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5月-2019年12月接收,以平行对照法为基准分组,各37例;对照组中,男、女例数比是20:17;年龄最小、最大分别是60岁与82岁,均值(66.32±2.65)岁;观察组中,男、女例数比是22:15;年龄最小、最大分别是60岁与80岁,均值(66.41±2.59)岁;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由患者本人或者家属签署了研究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方法。严格按照急诊科静脉输液穿刺标准开展操作,合理调整液体滴注速度,及时更换药物等。

1.2.2 观察组

综合护理方法。详情如下:(1)心理疏导。输液前,多与患者交流、接触,同时对其心理状态综合评估,根据具体诱因展开心理调节。与此同时,讲解静脉穿刺的重要作用和目的,以便患者自愿参与治疗,促进其配合度的提高。(2)对穿刺静脉有效选择。对患者液体滴注速度、病情变化、滴注时间和输液药物等全面了解,针对需要长时间静脉输液者,需要进一步保护血管,按照“先远心端后近心端”的原则展开治疗,降低回针率。(3)全面落实无菌操作原则。输液前,对穿刺位置有效消毒,并要求护理人员落实洗手原则,实现一人一带一巾。用药前,对药物质量进行检查,了解瓶口是否发生松动,避免输液发生的发生。(4)避免渗漏的发生。针对伴有慢性疾病患者,严禁频繁穿刺同一血管,并血管有效保护。完成穿刺后,禁止马上离开,并对是否发生渗液进行2分钟观察。穿刺针拔除后,增加按压时间。若发生渗漏,需要实施相应的治疗。(5)增加巡视次数。对液体输注速度合理控制,同时对患者是否出现不适进行询问,及时更换液体。穿此前,将药敏试验做好,针对具有过敏史者,需要密切监测。

1.3 观察指标

(1)记录静脉输液风险发生状况,包括静脉炎症、用药错误、感染等。(2)统计满意度,分值0-100分,包括三项指标,分别是满意、较为满意与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计数资料(%)的处理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以x2检验;P用于两组判定,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静脉输液风险发生状况

静脉输液风险总分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满意度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满意度更高,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 讨论

输液是当前用于抢救及治疗患者的主要方法,输液整体操作期间,往往伴有一定风险的发生。由于老年患者自身伴有许多基础疾病,再加之长时间治疗,一般存在暴躁、固执及抑郁等不良情绪。穿刺过程中,大部分希望一次性穿刺成功,因此,护理工作在输液中具有重要作用[2]。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老年患者静脉穿刺风险因素,具体如下:首先是患者自身原因。老年人自身色素沉着较多,静脉穿刺时,具有较大的穿刺难度,血管变滑且细,皮下无许多脂肪,松弛度偏低,再加之管腔相对狭窄,进而增加了血管穿刺难度。若短期输注许多液体,则会导致血容量增加,提高并发症发生率。其次,护理人员操作不合格。穿刺过程中,并未根据标准开展操作,药物多次抽吸,导致痛苦程度增加。再次,缺乏较强的责任心。成功穿刺后,并未对患者密切监测,而且也未巡视,进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得输液风险提高[3]。最后,缺乏较强的服务意识。护理人员穿刺过程中,并未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沟通,无论是沟通方法,还是沟通次数均没有采取合适方式,进而提高了护患纠纷发生率。而综合护理方法的实施,需要对患者输液过程严密监测,并提前预防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确保顺利输注液体。与此同时,及时与患者接触、交流,与之建立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静脉风险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5.4121.62,21.62%),而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94.59%,75.68%),差异均明显(P<0.05)。

总而言之,通过分析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并为其提供综合护理方法,有助于静脉输液风险降低,改善紧张的护患关系,促进满意度的提高,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红星, 何培红, 彭晓文.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中风险因素与护理对策研究[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 025(10):92-92.

[2]王有珍. 舒适护理在老年患者急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19, v.26;No.556(33):211-213.

[3]肖奇贵, 刘培培, 贾丽娜,等.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老年患者输液并发症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 v.25(8):5-8.

猜你喜欢

静脉输液老年患者综合护理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不同护理方法对静脉输液后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比较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