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式整脊治疗产后腰骶痛1例报导

2020-11-03徐博红,牟开今

康颐 2020年8期

徐博红,牟开今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1例无外伤史产后腰骶痛的患者应用徒手治疗技术的治疗过程及疗效评估,为该诊疗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选用美式整脊手法行整复治疗。结果:经过5天治疗,查体:骶髂关节区域无压痛,腰部活动度正常,患者临床症状消除,达到临床治愈标准。1个月随访未复发。讨论:美式整脊结合关节松动技术治疗本例患者作用明显,能快速消除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同时该疗法相对避免药物治疗的副作用;相比牵引外固定治疗,其定位準确,治疗周期短;较手术治疗无创、无痛,成本低且易于接受。是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的徒手治疗技术。

【关键词】产后腰骶痛;美式整脊;骶髂关节;徒手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8-0-01

产后腰骶痛是临床上产妇分娩后常见疾患,主要表现为腰部和骶髂关节周围的疼痛及下肢的放射性疼痛,经常发现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再接近时形成左右不对称,易造成腰椎和骶髂关节半脱位,进而引起腰骶痛和功能障碍。本研究探讨运用美式整脊疗法治疗产后腰骶痛的临床效果明显。现报导如下:

1临床资料

某患者,女性,2020年2月5日,于本院进行康复治疗入院时,患者口述产前无不适症状,在产后哺乳期出现急性腰骶痛并放射至左下肢,体位转移困难。查体:腰部活动受限。骨盆倾斜,功能性长短腿,骶髂关节局部压痛或放射痛,局部激发试验阳性、“4”字试验阳性、骨盆分离和挤压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影像学检查: X 线检查分别取骨盆正面立姿及腰椎正面、侧面,参照冈氏 X 线判断法[1],确定骶髂关节半脱位的类型为左侧髂骨PIEx移位。

2综合康复

2.1 一期康复治疗。患者腰骶部疼痛,功能受限。优先考虑消除相关症状及体征.

2.1.1康复治疗

2.1.1.1 采用美式整脊疗法进行治疗。患者姿势:患者右侧卧位,左下肢屈髋屈膝 右下肢伸直,左足背侧放于右侧腘窝处,患者双手交叉于胸前,右上臂轻松置于治疗床上,右手轻轻 放在左上臂;左前臂自然放松与床面垂直。身体靠近床沿,与床沿成一条直线。术者姿势: 面对患者,左手握住患者右手腕,压固于患者左臂,右手掌压于患者 上侧骨盆之中点; 两腿尽量外张,右腿由后外侧往内弯曲,并压住患者左膝,使患者左膝盖部位垂向床沿,以右腿下压及左手稍前推的相反方向 做成杠杆姿势。接触点: 髂后上棘。施力方向: 向前向内[2]。

2.1.2 一期评价。一次治疗后,患者自诉腰骶痛症状明显减轻,自行离开诊室。次日上述症状未见复发,独立步行至治疗区完成治疗。2d后患者症状未复发,状态稳定,转入二期康复治疗

2.2二期康复治疗

维持原治疗方案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同时进行健康宣教,指出相关的不良生活习惯,进一步巩固疗效。

2.2.1 不良生活习惯纠正

观察并指出患者不良生活习惯。足够重视,方能充分保障疗效,降低复发机率。

2.2.2 二期评价。经过5d的治疗,患者状态平稳,不良生活习惯明显改善。

3结果

经过5天康复治疗,骶髂关节无压痛,腰部活动度正常,患者症状无复发。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可回归社会。1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4讨论

产后腰骶痛是临床上产妇分娩后常见疾患,该病关键为骶髂关节功能障碍。骶髂关节的骨性结构及韧带结构共同构成了骶髂关节复合体,这 些结构使骨盆的稳定性得以增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关节的活动度,便于重力传递到双下肢[3]。因其承重过大,关节不能自行复位,刺激相邻于骶髂关节下 1/3的坐骨神经,即形成相应临床症状[4],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及心理负担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以上技术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治疗;疗效明确,易于接受。因大幅度整复手法尚存一定风险,故选用美式整脊治疗操作,此手法操作属短杠杆微调技术,安全性高,患者易于接受。

整复后患者的活动度及体征明显改善。1个月后随访患者症状体征无复发。美式整脊技术对治疗本例产后腰骶痛患者作用明显,能够快速消除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及整体状态,是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的徒手治疗技术。

参考文献:

[1]冈斯德.科学与艺术的脊椎矫正[M].台北:中华脊椎健康研究中心,2004,3-4,15-16,65-70.

[2]托马斯.F.伯格曼.美式整脊技术—原理与操作(精)[M]3版.天津:天津翻译出版社,2013:36 -37.

[3]王劲乐,王海涛,朴太奎等.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诊疗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6):1187-1191.

[4]浦维卿.产后骶髂关节半脱位治疗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 9) : 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