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三生”语言在木雕艺术中的体现

2020-11-03马利洋

天工 2020年4期
关键词:三生镂空木雕

文 马利洋

《童年的回忆》

木雕是雕刻艺术的一种,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它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是木雕艺人智慧的高度结晶。一直以来,它以丰富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收藏价值等为人们所青睐。但木雕艺术发展至今,却面临重重困境。历史变革、经济利益驱使、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等,无一不在严重影响传统手工艺的生存和发展。如何保持我国非遗类传统手工艺的生命力及其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一项重大的现实课题。

作为一名从事东阳木雕20 多年的民间雕刻艺人,笔者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如何更好地传承优秀的传统木雕艺术,并发展创新,使之不仅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更能绽放属于它独特的艺术生命力。笔者认为,无论哪一种艺术表现,都离不开“生存、生活、生命”这“三生”语言。具体阐述如下。

一、精雕细琢,夯实生存之本

木雕首先是一门雕刻技艺,它不同于机器的机械操作,机器不能代替雕刻家。前者凝聚了雕刻家的创造性劳动,而后者却制造出千篇一律令人乏味的工业产品。所以,从踏入木雕艺术之门开始,每个艺人都要苦练基本功,娴熟掌握雕刻的各种技法,领悟创新,方能在这一艺术领域中站稳脚跟。

技法是生存之本。以透雕为例,镂空技法是木雕中最精巧的一门技艺,它可以使木雕作品玲珑精巧、雅致美观, 并能产生一种腾跃的动感。在我国木雕的传统技法中,镂空法素来少用,不能不说是件憾事。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笔者逐步摸索出一整套较为成熟而独特的镂空技法。

(一)“五先”原则显水平

无论圆雕、浮雕、透雕,都需遵照一定的工作顺序。笔者结合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实践,总结出“五先”原则——先横后直、先小后大、先外后里、先前后背、先浅后深。如先横后直处理黄杨木料的纹络,先小后大是把镂空处慢慢地由小到大挖。雕刻是减法艺术,只有按照一定的原则,精雕细琢,才能呈现最完美的艺术品。

(二)巧抓细节显玲珑

细节决定成败,在雕刻艺术中体现得尤为鲜明。如作品《四大吉祥》,初步设计为以圆雕为主的弥勒佛像,看上去是一个圆球,比较单调。但笔者在左手腕上,采用透雕法雕刻一串细小的珠串,看似不显眼,却使作品产生粗中有细、实中有虚的丰富感,打破了单调呆板的局面,增强了作品的活力。“引人注目不须多”,是确有实践意义的。

(三)交叉雕镂显灵动

交叉镂空法是镂雕中技艺难度较大又必须掌握的一种技法。碰到云雾、浪花和飘带或花草枝叶等灵动性很强的部分,就必须采用此种技法。如作品《红绸舞》中的红绸飘舞转圈的上下交叉联结处,就得用交叉镂空法进行解决。在雕刻时要层层深入,先将红绸的上下两面进行镂刻,使刀逐步深入,再修细绸带的下面,左右相接处用刀更要转动灵活自如,否则稍一疏忽,就破坏了整件作品。

二、广收博纳,丰富生活之源

有了艺术,生活才有美;有了生活,也才有艺术。艺术创作中的丰富内涵来源于生活。木雕艺术家在创作一件作品时,只有取材自然,表现生活,才能为人们所接纳、欣赏。

传统木雕作品涉及百姓日常生活器具的设计与制造,传统建筑的营造与装饰等,这些内容都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木雕艺人通过器具的形制与雕饰反映人们质朴的情感、喜好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夙愿。艺人借助手中的作品传达他们的生活态度、美好情感。所涉题材内容丰富,如神话图腾、宗教佛像、人物故事、吉祥动物等。作品《天通》《灵山聚会》《九龙如意》等,就属于这类范畴。从古至今,美好的生活愿景一直是大众所追求的,木雕艺人将这些愿景用艺术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无论是建筑中的门窗雕镂,还是家中的梳妆台、木雕床,甚至是供奉的神佛,都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物质生活和百姓居住环境的改变,木雕艺术的实用功能逐渐消失,木雕艺术该何去何从?又该如何和现代社会生活接轨,绽放生命活力和生机?笔者认为,在传承传统木雕艺术的同时,发展和创新尤为重要。就主题内容而言,可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当代人们的价值取向结合在一起,选取一系列反映当代人们生活的题材进行创作。就表现技法而言,可依据时代发展和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进行技法的创新。就传承方式而言,可对传统的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进行创新,如政府的推广宣传、个人工作室的成立、地方非遗馆的建设等,让木雕艺术走入寻常百姓家,走进人们的生活。

三、情倾意注,绽放生命之美

《陕北》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一件木雕作品,如果仅呈现艺人精湛的雕刻技艺,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每一件作品都应该是有呼吸的,有雕刻家的真情倾注、全心投入,这样才能使之从一块原始的木材中“解放”出来,成为真正有灵魂的艺术品,绽放生命之美。

初入木雕之门,创作心态很重要。当今时代浮躁喧嚣,能平心静气投入木雕艺术的人越来越少,学艺就要有“闲”的心态。“闲”是静得下心境,耐得住寂寞,拒得了诱惑。对雕刻的作品常怀敬畏之心,沉默无言地精雕细刻,是保持高质量创造力的基本前提。

绽放艺术之美,创作感觉不可少。一切创造,都需要有想象力。莱特兄弟善于思考,富有幻想,由一个会飞的蝴蝶礼物,最终制造出了第一架飞机。吴承恩将想象凝聚于文字,创作出我国第一部神魔小说《西游记》。逍遥于天地之间的庄周,“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成就了“庄周梦蝶”的佳话。艺术创作,更需要想象力,它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是艺术作品区别于机械产品的根本所在。

赋予作品生命,创作精神是关键。坚持和热爱,才能让职业成就为事业,让技术转化为艺术。笔者作品《四大吉祥》,从选材到构思,从造型到精雕,无不考验雕刻者的技术和毅力。在“首届嘉兴市工艺美术精品展”上获得金奖的作品《十八罗汉如意》,全情投入,揣摩立意,体悟禅理,最后才有了笔者对十八罗汉的独特理解。下刀之前是敬畏是热爱,下刀之后是坚持是忘我投入,木雕作品才能真正被注入感觉和灵魂,成为有生命的存在。

生存是技法,生活是内容,生命是灵魂。研究、探索、掌握木雕的艺术语言,这是每一个有志于木雕事业的人都应该努力的。

猜你喜欢

三生镂空木雕
镂空幻想
拼折镂空立方体
镂空窗花朵朵开
浅析初中英语课如何融入“三生”教育
木雕鱼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三三”法
浅析“三生”德育有效整合研究
木雕创作随想
黄杨木雕的镂空技法
自然形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