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萨克族绣品艺术在文创设计中的传承与重构

2020-11-03王进华

天工 2020年4期
关键词:石榴花哈萨克族刺绣

文 王进华 孟 瑶

哈萨克族刺绣艺术源于生活,是哈萨克族人民草原游牧文化的产物。它应用广泛,涉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绣品是哈萨克族生活的必备工艺品。

哈萨克族民间刺绣艺术,题材丰富、寓意吉祥。在构图上,突出对称规整、阴阳互补的特色。传统图案反映了哈萨克族人民图腾崇拜的原始观念,以羝角纹、鹰纹、几何纹居多,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在组织结构上,哈萨克族刺绣具有对称、规整、均衡及虚实相生的特点,整体效果大气豪迈,粗犷雄浑。

一、哈萨克族纹样中的万物有灵观念

哈萨克族毡绣布绣是新疆少数民族“精准扶贫——手工艺扶贫”项目之一,2008 年6 月7 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种风格鲜明、粗犷豪放的刺绣艺术不仅展示了哈萨克族的审美取向,也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

在中国美术家协会新疆分会编著的《哈萨克民间图案》一书中,共收录了174 幅具有代表性的哈萨克族刺绣作品,通过对这些纹样的拆分、归纳和整理,共有纹样687 个,其中植物纹样约占65.6%,动物纹样约占24.9%,其余有少量几何、人物、建筑、自然纹样(图1)。这些纹样的产生与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和历史息息相关。

图1:《哈萨克民间图案》书中各类纹样整理后所占比例

图2:哈萨克族刺绣中的植物纹样(来源:《哈萨克民间图案》)

(一)游牧见闻与植物纹样

哈萨克族刺绣纹样中存在大量对植物的表现,是其草原游牧生活的反映。新疆境内的哈萨克族是由多个古老部族在漫长的不断迁徙、互相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且都保留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特性,因此必然游牧见闻涉猎甚广。

现代哈萨克族主要活动区域以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巴里坤哈萨克族自治县为主。在历史上,这些地方均是较适于生产、生活的区域。据汉代司马迁著《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载:“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余万,临大泽无涯,盖乃北海云。”①(汉)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第六十三,中华书局,1982,第3161 页。又据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第七十八载:“奄蔡国改名阿兰聊国,居地城,属康居,土气温和,多桢松、白草。”①(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卷八十八·西域传第七十八,中华书局,1965,第2922、2923 页。清经费局抄本《新疆图考》中记录的新疆总图、木垒舆图,也表明了古代伊犁、木垒地区均处于近河流的冲积平原处,水草丰茂,宜居宜牧。②(清)经费局:《新疆图考》,国家图书馆馆藏,清经费局抄本,第2、14、15 页。

哈萨克族刺绣中的植物纹样主要包括草原花卉、树木、果实、野草和茎叶等,写实的有石榴花、雪莲、铃铛花、蝴蝶花和刺猬花等,想象再创作的有多瓣花、太阳花、月亮花、心形花(图2)。

美国学者弗·杰姆逊著《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艺术是人类用来再现生活的手法之一。”③(美)弗·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因而,哈萨克刺绣艺术中出现了大量植物纹样就不难解释,哈萨克族人民逐水草寻觅过草原上无数的角落,他们把所到之处的自然植物变成纹样展现在毡绣布绣艺术上,既显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又映照出整个部族的沧桑历史。

哈萨克族刺绣描绘的是美好的自然景物,这种源于自然的创作理念,使得作品既朴实无华,又充满了少数民族异域的生活温度。哈萨克族毡绣布绣作品内包含了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少数民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这正是当代非遗文创设计所应该传承的。

(二)民族起源与动物纹样

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第六十四上载:“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其俗,宽则随畜田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天性也。”④(东汉)班固:《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第六十四上,中华书局,1962,第3743 页。记述了游牧民族对草原动物天生的亲近感,说明动物与他们的生产生活有重要联系,牲畜既是他们生活的物资,也是保卫家园的武器。

据说,“哈萨克”一词在哈语中意为“白天鹅”。这无疑是图腾崇拜的写照,苏联海通著《图腾崇拜》中:“相信群体起源于图腾,相信图腾群能够化身为图腾或者相反,相信群体成员与动物、植物等图腾之间存在血缘亲属关系,并由此而尊敬图腾,这些都组成了图腾崇拜观念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图腾崇拜观念的基本核心。”⑤(苏)海通著:《图腾崇拜》,何星亮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47 页。另据《周书·异域下》记载:“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泥师都既别感异气,能征招风雨。娶二妻,云是夏神、冬女也。一孕而生四男,其一变为白鸿。”⑥(唐)令狐德棻:《周书》卷五十·列传第四十二·异域下,中华书局,1971,第907 页。这里的白鸿即为白天鹅。哈萨克牧民认为白色是最圣洁的颜色,居住的毡房上会绣天鹅图案,女子服饰中也会以天鹅羽毛作为装饰。(图3)

图3:天鹅纹样

图4:哈萨克族刺绣中的动物纹样(来源:《哈萨克民间图案》)

哈萨克族刺绣艺术中不仅有天鹅作为“守护神”的吉祥动物纹样,也有对普通牲畜的描绘。通过史料分析,这可能是哈萨克族对远古时代构成其民族的各个部族的生活习惯的一种继承。

根据史书记载,现代哈萨克族的祖先是由古塞种、大月氏、乌孙、康居、阿兰(也称阿兰聊)、匈奴和突厥人融合而成。晋郭璞在《山海经笺疏·海内东经》中记载:“月氏国多好马。”⑦(晋)郭璞:《山海经笺疏》第十三章海内东经,齐鲁书社,2010,第4953 页。汉武帝时乌孙为与汉朝交好,向汉进献好马,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有记载:“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好马,名曰‘天马’。”⑧(汉)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第六十三,中华书局,1982,第3170 页。可以看出这些民族皆擅长牧放牛、羊、马和骆驼等牲畜,他们将动物纹样用于生活物品的装饰上,更多的在于记录历史,彰显本民族在畜牧这一行业的优势,显示部族势力的强大。这种生活习惯伴随着部族融合发展,也被现代哈萨克族继承了下来(图4)。

图5: 八瓣花与八角形图案

图6:石榴花纹样

(三)植物、动物纹样的变形与简化

象形的动植物图案经过变形、简化演变为几何纹样是必然的。早期动植物图案出现在洞穴石壁、鼎盆壶碗上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记事,埃及壁画概念法和视觉法并用正是为了记录完整的事件信息。

几何图案不只是线条和形状的简单组合,西方形式主义艺术理论代言人克乃夫·贝尔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是指具有的审美性质的“美”。哈萨克族图案中存在大量中心对称的多角图案、联珠纹、折形图案,大部分由植物图案演变而来。以中心对称的多角图案为例,它的外形和植物纹样中的多瓣状野花外形极其相似,常被使用在服饰、织物、器物的装饰上,从外形和用途可以推断,它是野花图案的简化(图5)。动物图案可能由于寄托对生命的关怀和情感,少有简化,倾向于复杂且抽象。

这样的变形与简化规律是有迹可循的,在现代文创设计中,可以通过将某些传统纹样变化得到更符合现代审美的图案,运用于设计活动当中。

二、情系众生——哈萨克族刺绣的吉祥寓意

(一)哈萨克族刺绣的审美原则

1.象征性

哈萨克族刺绣审美原则与传统中式审美原则有许多共通之处,传统中式审美下的艺术创作是寄情于山水万物,每一物象有它对应的社会性寓意,正如《庄子·外物》载:“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①孙通海译注《庄子》卷九上第二十六·外物,中华书局,2016。传统中式审美追求的目标是富于暗示而不是一览无余。自然属物被“人化”后,即是人们发掘了“形象”地替代作用,在艺术创作上变得委婉、含蓄,图案从象形中升华出诸多象征含义。

哈萨克族刺绣的纹样除了具有写实描写的含义,也在历史的发展变化中衍生出许多象征含义。例如,花卉植物象征女性,动物象征男性力量,日月等自然图案象征自然崇拜。因而不同类型的纹样有它特定的适用范围,“服不以牲畜形饰”正是遵循了这一原则。

2.偏好性

哈萨克族人民崇尚白色,还崇尚蓝色和红色,认为白天鹅居于水中,白天鹅是神物,水是通往天界的灵物,哈语中水的颜色被称为蓝色;喜欢红色是因为传说哈萨克族的先民之一——古代塞种人崇拜太阳,在祭祀中会把优质的马作为祭物献给太阳。

哈萨克族不喜欢黄色,但近代已不明显。哈萨克族刺绣作品中的颜色种类丰富,颜色搭配大胆,喜欢较明亮的配色。

(二)哈萨克族刺绣的多重寓意

哈萨克族刺绣纹样丰富,大多都包含了对家庭、婚姻、社会方面的期待,主要有保佑平安、镇宅辟邪、婚姻美满、传宗接代、团结稳定等。

其中植物类图案多用于服饰、首饰、日用织物上,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大多具有祈福的作用。动物类图案则多用于器物、兵器上,表达对部族强大力量的歌颂及推崇,也含有一定崇拜保佑、震慑目的。其余的几何、自然、建筑图案一般作为装饰与动植物图案一起使用。

三、哈萨克族刺绣工艺与非遗文创设计结合的探索

(一)“阿娜尔古丽”系列文创首饰设计理念

汉族和哈族文化语义下的石榴、石榴花表达的内涵是基本相似的。石榴被称为西域三圣果之一,据传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将石榴的种子带回了中原。“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描写的便是石榴。在我国古代,石榴被视为吉祥物,民间用石榴象征多子多福,成为孕育生命的象征符号;王珪在《端午内中帖子词·夫人阁》写到 :“一样红裙试舞斜,阶前妒尽石榴花。明朝只是天中节,旋刻菖蒲好辟邪。”石榴花的红色被古人认为有辟邪作用,石榴花同石榴一样有求子、辟邪、祈福的吉祥寓意。

在哈萨克刺绣的植物纹样中,有大量的石榴和石榴花纹样(图6),它们大多被用于女子的服饰、配饰上。“石榴花”在哈语中被称为“阿娜尔古丽”(Anangyl)。农历五月石榴花开,嫣红之色明丽动人,古代女子用石榴汁染罗裙,朴实的哈萨克人民用“花”来比喻女子,赞美她们花一样的青春容颜,希望她们的生命如花一般灿烂幸福。

(二)“阿娜尔古丽”系列文创首饰设计说明

“阿娜尔古丽”系列文创首饰借助哈萨克族刺绣工艺和手工编织工艺,成品可用于日常佩戴,制作过程主要分三个步骤:

1.制作绣片

绣片是制作产品的重要基本材料,本系列首饰的绣片在材料上综合了所有人的审美偏好,颜色选择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蓝色;布料上选择普通的绸布,这种绸布在刺绣时既耐磨,又有轻微弹性,能承受钩针穿刺时的巨大力度,而且颜色鲜亮,美观大方;绣线使用的是一般缝纫机惯用的机绣线,这种线质地坚韧结实,无弹性,不断股,在钩针刺绣的过程中可以保证绣片平坦紧实,同样机绣线有光泽、色系多、色阶多,可以制作更多靓丽的产品。

绣片在制作工艺流程,运用了哈萨克族布绣中经典的“锁绣”技法,它是使用哈萨克族特制的锥形钩针从布料的正反面来回钩刺,刺绣痕迹像锁链而被称为锁绣。用这种工艺制作的绣片图案立体感强、装饰性强。

2.编制配件

除主体绣片外,本系列首饰的其他部分也全部由手工制作完成。配珠方面为了突显哈萨克族朴实、粗犷、大胆的风格,选用了新疆地区特产的红玛瑙、绿松石、蜜蜡、银饰,颜色纯净鲜亮;配绳用深棕色的线手工编织,用金刚结的方法编制了配绳的主体,绣片与配绳联结处用了纽扣结、吉祥结的编织方法。

手工制作的目的是为了让配绳与绣片部分保持风格统一,使这个系列的非遗文创设计首饰有现代感的同时,保持民间手工艺产品的风貌。

3.缝合成品

“阿娜尔古丽”系列文创首饰包括项链、耳坠和手镯。各部分配件制作完成后,就是缝合完成整体设计。第一,珠荷包刺绣项链,主体部分是将正反两块绣片缝合并填充少量棉花,底部用玛瑙珠和流苏装饰,使它有垂坠感、立体感,最后再将编制好的配绳与主体连接;第二,刺绣布艺耳坠(图7),分别将花型、圆锥形的绣片与流苏缝合,最后用银制耳钩连接而成;第三,绣花布艺手镯,主体部分将单面绣有石榴花纹样的绣片与同等大小的蓝色绸布缝合成长方形,在末尾处缝上手工编织的盘扣。

图7: 刺绣布艺耳坠

(三)非遗文创设计中的“绣片”

现代文创设计中常用的文化符号之一便是图案,许多设计存在的误区和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将“看起来漂亮的图案”随意粘贴复制到现成的产品上,并未领会其精神内涵,显得空洞无味。

传统民间艺术中的每一幅传统图案,都是一个完美的“绣片”,现代非遗文创设计应该为它们找到最合适的归宿。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少数民族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以技艺、经验、精神为特点的活态流变,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在现代文创设计过程中,要以汲取民族文化为根本,摆脱简单的传统纹样的再现,也只有这样,文创作品方能展现出独树一帜的鲜明文化风格。

猜你喜欢

石榴花哈萨克族刺绣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写作教学中融入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的策略研究
哈萨克族小学生识字策略探究
适彼乐土
清新唯美的刺绣
石榴花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石榴花
石榴花
浅析新疆哈萨克族民间劳动舞蹈的动作来源与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