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措施探讨
2020-11-02杨堂斌
杨堂斌
摘要:数学作为初中教学系统的基础性科目,是学生认知这个客观世界,并建立其良好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但在初中教学实践中,受多重因素影响,整体工作效果不佳,应有的价值效能缺位,如何实现进一步改革提升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对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就其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提升措施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影响因素;互联网;提升效果
【引言】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进展,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信息化新时代,并成为了各行各业创新改革的重要发力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生态下,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嵌入亦是成为了一种潮流,为之贯入了无限的创意基因,是提升育人效果的重要手段。
一、分析影响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
初中数学教学作为一项系统化实施工程,涉及到人力、物力等条件支持,包括师资素质、教具装备、教材开发、教学方法等均会对之实施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教师作为初中教学的“轴心”,扮演着组织者、实施者、引导者的多重角色身份,他们的思维意识、技能水平、创新素质等驱动着该项工作进展情况,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其专业化建设显得至关重要。然而事实上,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尚未完全从应试教育的格局中跳脱出来,沉浸于既往经验所得,创新意识及能力薄弱,阻碍了相关工作进展。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路径单一,仍旧以“理论讲授+重点板书”为主,对知识的呈现模态相对滞后、呆板,与学生之间的交互缺失,加之学科本身特点,容易触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包括惰学、厌学等现象层出不穷。尤其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势必会挫败他们的学习信心,继而导致排斥情绪。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嵌入则为上述问题解决提供了新的路径,为初中数学教学灌入了无限创意基因。
二、探讨互联网环境下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建设师资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现代素质教育结构下,教师的身份角色定位越发趋于多元化,既是教学改革的先驱者,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同时还是学生的知己朋友,他们思维意识的转变至关重要,并且互联网环境下面临着更多挑战。基于高度开放、自由的互联网空间,教师以聆听公开课的态度从中汲取经验,突破既往的思维定式,通过对比发现自身短板或不足,针对性地加强自主学习,积极探寻有益的教学方法,基于个人魅力的升华,牵动学生的学科兴趣。同时,教师还需紧跟时代潮流,树立正确的“互联网+”意识,主动深入教研工作,积极与其他教师进行交互,不断反思,力求擦碰出璀璨的思维火花,协同推动初中数学教学发展,实现工作效能的提升。
(二)开发教材
宏观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对人们现实生活的影响是尤其深刻的,并提供了诸多便捷性服务,丰富多样的信息呈现模态,冲击着用户的多重感官享受,使之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更加形象、清晰,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无限的创新创意可能,对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作用显著。互联网环境下,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应当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开发校本资源库,将之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唤起他们的联想和想象,继而借助已有经验深化对相关概念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中,教师可引入篮球比赛的活动场景,基于积分制的原则,按照胜一场赢5分、负一场得2分的赛制,提出“如何才能晋级40分底限的校级联赛”。
(三)创新方法
互联网环境下,各类信息传播更加便捷、高效,为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持。在此过程中,大力推进“翻转课堂”建设,教师事先做好筹划,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精准地抽离其中重难知识点,并形成系统的知识脉络图,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预习,帮助其了解课堂学习的目的,同时带着问题深入其中,有助于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另外,初中数学教学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不少学生时常感到束手无策且兴趣泛泛,应用实践环节的缺位,单纯依靠死记硬背导致学习实效不佳。对此,可通过微视频的导入创设应用场景,刺激学生多重感官,提升其思维活性。如,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通过形象可感的动画视频呈现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特点,直观体现正弦、余弦、正切的区别与联系,并提出富有探究性趣味的课题,引导组内讨论。
(四)完善评价
传统应试教育模态下,期中、期末考试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更加偏重于学生的理论知识获得,忽视了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能动表现,对“后进生”成因的解读不到位,无法针对性地作出指导,继而降低了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互联网环境下,要提升初中数学教學效果,应当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科学的评价,了解他们的层次水平、能力素质、学习态度、行为方式等,找准“后进”的关键,继而开具个性化“成长处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在此过程中,有机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基于互联网的痕迹管理功能,加之教师日常教学观察,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薄弱点等,帮助其更好地认知自我,从而找准前行的方向。
【结语】综上所述,影响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教师、教材、教法等,而互联网则可从全生命周期切入,对上述因素进行优化或重置,有利于带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并基于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最终获得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建设师资、开发教材、创新方法、完善评价,继而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井国乐.互联网环境下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措施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160-161.
[2]谢清.“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对策初探[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03):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