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赤峰市春季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20-11-02刘漩
刘漩
[摘 要] 2020年春季(3—5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但新惠镇降水量偏少;平均日照时间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入春气温回升快,土壤解冻早,春季前期降水正常,气温偏高,日照充足,土壤墒情良好,有利于备耕春播、旱坡地作物播种及出苗,有利于粮食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北部春播区大部水热适宜,有利于春播作物播种出苗;南部气象条件有利于作物产量形成和早稻生长发育。但春季出现2次大范围降温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不利影响,4月上旬高温无降水大风天气对墒情有不利影响。
[关键词] 春季气候;农业生产;影响
[中图分类号] S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5-119-2
1 2020年赤峰市春季气象条件整体特征
2020年春季(3—5 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平均气温9.5 ℃,较常年同期偏高0.7 ℃。从区域分布来看,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林东、乌丹气温比往年偏高1.0~1.2 ℃。春季极端最低气温为-22.3 ℃,于3月5日出现在经棚站;极端最高气温36.3 ℃,于5月1日出现在宝国吐站。赤峰市平均降水量为88.6 mm,比常年同期偏多53%(偏多30.6 mm),各地区降水距平分异明显,其中林东、林西、大板偏多106%~192%,其他站点偏多11%~79%,新惠偏少5%[1]。3月赤峰市平均降水量为10.1 mm,比常年偏多3.5 mm;4月为23.7 mm,比常年同期偏多9.3 mm;5月降水量为54.3 mm,比常年同期偏多偏多17.6 mm。赤峰市平均日照时间为803 h,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松山、大板、锦山、天义、八里罕偏多9~59 h。3月赤峰市平均日照时间比常年偏多36 h;4月赤峰市平均日照时间比常年同期偏多12 h;5月赤峰市平均日照时间比常年同期偏少49 h。
综合来看,2020年入春以来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正常,且在抓苗期出现了关键性透雨,墒情良好,有利于备耕春播、旱坡地作物播种及出苗、牧草返青生长。但在4月上旬出现了持续的高温、无降水的天气,导致墒情快速下滑,4月15—17出现关键性的大范围降水,墒情有所好转;3月下旬、4月中旬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致使旱地作物播种大面积推迟;5月后,气温回升,春播进展加快。总体来看,2020年赤峰市春季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利大于弊。
2 2020年赤峰市春季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2.1 备耕期降水充足改善耕作層土壤墒情
3月,赤峰市气温偏高,全市平均气温为1.2 ℃,比常年偏高2.6 ℃,其中天义偏高3.2 ℃,其余各站偏高2.1~3.0 ℃,各站月日照时间为250~317 h,全市平均日照时间296 h,较常年(260 h)偏多36 h。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3月出现了3次大范围降水过程,有利于改善耕作层土壤墒情,为备耕春播做好准备;3月末,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明显提升,一至二类墒占比达70%。据土壤墒情实测显示:一类墒约占23%,主要分布在阿旗中南部、翁旗东部、敖汉北部、松山区东南部和宁城东部;二类墒约占53%,主要分布在阿旗北部、左旗大部、右旗大部、林西、翁旗西部、松山区西部、喀旗、宁城县西部及敖汉南部地区;其余地区为三类墒,约占24%[2]。赤峰词春季气象有利于牧草返青和备耕春播生产,对降低森林草原火险等级和提升空气质量,以及对水库蓄水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2 春播区大部分水热适宜对春播作物播种出苗有利
3月至4月上旬,大部分农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 ℃,气温回升快,有助于积雪融化和土壤解冻。除西北部高寒山区外,大部分农区土壤墒情充足,有利于春耕整地及备播工作的开展,虽然4月中旬出现中度倒春寒,使春播短暂受阻,但4月底至5月上旬,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春播进度加快。3月以来,良好的水热条件有利于小麦、玉米、谷子等作物播种出苗。
4月中旬至5月下旬,大田作物播种关键期,赤峰市平均降水量为78 mm,比常年同期偏多63%。赤峰市平均气温为14.9 ℃,比常年偏高1.6 ℃,各地区偏高0.8~2.0 ℃。大部分地区4月24—28日,10 cm平均地温稳定通过10℃,进入适宜播种期。4月16—17日、5月21—23日、5月30—31日,赤峰市普降中到大雨,大部分地区墒情提升,主体农区在4月17日达到抓苗雨。5月末,80%以上旱作耕地为一类墒、二类墒,当10 cm地温稳定通过8 ℃初日,或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初日,且0~10 cm平均土壤相对湿度达60%~85%,则可开始裸地玉米播种。赤峰市春季良好的水热条件为全市春小麦、春玉米等粮食作物正常播种出苗提供了有利条件。
根据农业部门农情调度信息,截至6月1日,赤峰玉米已播种51万hm2,高粱播种6.98万hm2,谷子播种20.83万hm2,小麦播种4.22万hm2,马铃薯播种4.9万hm2,杂粮播种16.87万hm2,春播工作已接近尾声。
3 2020年赤峰市春季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1 2次大范围降温天气对农业生产不利
3月26至4月1日,赤峰市南部及西部地区出现大风、降温、降雪天气,赤峰市14个站共有6个站出现降雪天气,最大降雪量出现在松山区岗子站,为4.9 mm。3月下旬出现了一次全国性的降温过程,赤峰市最大过程降温幅度在16~20 ℃,达到寒潮标准,是2020年春季爆发强度最强的一次。3月26日白天,赤峰市受强冷空气影响,局部地区粮食农作物遭受低温冷冻灾害,同时阶段性大风天气对进入开花期的杏、李等果树十分不利,对部分果树花蕾或幼果遭受霜冻害,延缓了玉米等粮食作物播种时间,同时岗子出现扬沙天气,降低了空气质量,对城市运行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4月19—22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部分地区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局部地区风力达8~10级,降温幅度在8.3~11.5 ℃[3]。松山大部、翁旗大部、右旗大部平均风力达6~7级,阵风9级以上。翁旗乌丹内极大风速为25.7 m/s,风力达10级;海拉苏镇极大风速29.1 m/s;乌敦套海镇极大风速24.2 m/s;巴林右旗大板21日09:05风速21.1 m/s;巴彦塔拉最大风速为20.1 m/s。
喀旗、敖汉旗、右旗、左旗、克旗、岗子及翁旗最低气温降至0 ℃以下;克什克腾旗最低气温在-4 ℃以下;林西、八里罕、宁城、阿旗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 ℃以下。大范围的降温导致旱地作物播种大面积推迟,设施农业需防风、加温,生产成本增加,部分地区苹果、梨树等遭受轻至中度冻害。据民政局调查核实结果显示,4月21—22日三旗县遭受大风灾害。其中,松山区多处大棚塑料薄膜被刮掉,钢筋骨架严重挪位变形,作物冻死,牲畜棚损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97.1 hm2,成灾面积85 hm2,绝收5 hm2。翁旗乌丹镇、乌敦套海镇和海拉苏镇3个乡镇受灾农作物面积123.3 hm2。4月21日下午,大风造成幸福之路、查干沐沦、巴彦他拉三苏木三地蔬菜大棚被刮倒20 m,厂棚房屋均受损严重。
3.2 4月上旬高温无降水对春播和小麦生长不利
入春以来,赤峰市气温回升快,4月上旬,气温偏高,无降水天气,大风多,蒸发量增加,伴有浮沉、扬沙。其中,林西县、八里罕、宁城县出现浮沉;富河、赤峰市里、敖汉旗、翁旗出现扬沙。长时间无降水,导致旱坡地墒情快速下滑,对春播和小麦生长不利,对设施农业影响不大,应及早部署抗旱备耕保春播工作,加强春季农田基本建设,适时进行春汇,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3.3 5月下旬强对流天气频发对农作物生长不利
5月10—11日,赤峰出现大风天气,各站极大风速18.5~28.2 m/s,根据民政局调查核实结果显示,赤峰市里、翁旗、松山区均遭受灾害。5月16日,翁牛特旗中东部地區出现冰雹天气,其中,梧桐花镇头牌子村受灾最为严重,冰雹直径为7 cm,冰雹持续时间13 min,冰雹累计厚度达5cm;5月22日,右旗出现局地强对流天气,部分地区出现强降水,巴彦琥硕降水量为5.1 mm,大板为15.1 mm,形成暴雨洪涝灾害。
4 赤峰市春季农业生产建议
通过分析2020年赤峰市春季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应做好气象观测工作,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3月备耕期旱地作物应做好播种规划,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降雨预报,避开不利天气;二是粮食作物处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过渡期时,是需水关键期,各地区应根据作物长势和天气条件加强作物田间管理,以利作物快速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三是高温天气应加强抗旱保春播准备。
参考文献
[1]周晓敏,张涛.2020年3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J].气象,2020(6):863-872.
[2]何亮,李祎君,钱永兰.2020年春季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20(7):470-472.
[3]王月娥.春季(3-5月)气候影响评价[J].沙漠与绿洲气象,199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