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平县非洲猪瘟防控现状及对策

2020-11-02赵彦敏

乡村科技 2020年25期
关键词:防控对策非洲猪瘟

赵彦敏

[摘 要] 自2018年8月3日,我国辽宁省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配合,科学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随着防控工作的持续开展,麻痹和松懈思想逐步显现,在猪瘟防控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永平县非洲猪瘟防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防控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非洲猪瘟;防控对策;永平县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5-117-2

1 永平县非洲猪瘟防控现状

1.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发热传染性很高的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猪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死亡率高。一旦发生疫情扩散和蔓延,不仅会严重危害生猪产业,造成群众巨大经济损失,导致市场物价上涨,而且会影响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2018年8月3日,我国辽宁省发生了首例非洲猪瘟疫情,根据国家、省、州文件要求,永平县成立了由县长任指挥长,分管副县长任副指挥长,18个县级成员单位和7个乡镇人民政府为成员的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下设在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处理非洲猪瘟防控日常工作,对全县非洲猪瘟疫病防控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安排部署,及时制定了全县非洲猪瘟防控应急预案,并与各单位签订了非洲猪瘟防控目标责任书,明确了防控目标和任务,为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1.2 增加投入,全力保障

截至2019年12月,永平县共投入非洲猪瘟防控资金112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投入80万元,省、州财政投入42万元,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与此同时,永平县人民政府于2018年10月25日00:00起,关闭了辖区范围内所有活畜交易市场,切断了从流通环节传播疫情的风险。

1.3 加强监管,依法检疫和防堵

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中动物卫生监管的2个重点环节分别是流通环节和养殖环节。在流通环节中,一是抓实生猪定点屠宰场和市场监管。永平县县政府制定了《关于永平县加强生猪私屠滥宰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全县私屠滥宰行为进行整治。依法从严要求屠宰企业按照相关规定购买非洲猪瘟检测设备,开展检测工作,做到“批批检、头头检”,凡进入屠宰场的生猪,一律要求检疫证明齐全,佩戴耳标,通过非洲猪瘟检测后方可进行屠宰。出场的生猪产品必需“三证”齐全,有效杜绝了不明来源、病害生猪产品流入市场。同时,依法落实屠宰企业日消毒制度,严防病原从屠宰环节扩散。二是抓实检查站防堵工作。永平县共设立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7个,对过往贩运动物的车辆严格查证验物,严厉打击各种非违法贩运行为。共计检查县境内合法过往运输车辆2 363辆,生猪48 516头,生猪产品16.31 t,有效防堵了境外疫情的传入。三是依法从严开展产地检疫。全面开展“以检促防”工作,凡开具动物产地检疫证明,必须由村级防疫员提供动物免疫合格证明,方能出具产地检疫证。通过严格检疫程序,有效促进了动物基础免疫工作的开展。

在养殖环节中,依法查处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行为,发现一起处罚一起,全面从严禁止餐厨剩余物喂猪,严防非洲猪瘟病毒通过饲喂餐厨剩余物传播。同时,为加强餐厨剩余物的收集处理,制定了《永平县禁止泔水和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全链条监管机制工作方案》。永平县设置餐厨剩余物收集桶966个,发放餐饮企业承诺书1 050份,发放禁止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告知书25 000多份,住建部门制定收集处理餐厨剩余物工作流程,统一规范处理,全面禁止餐厨剩余物流向养殖环节。

1.4 拉网式持续排查,规范处置

自2018年8月以来,各乡镇、村认真对生猪养殖场(户)、屠宰场、交易市场、无害化处理场等重点场所,生猪及其产品的调运、交易、处理等关键环节开展拉网式持续排查。排查中不漏一场、一村、一户一畜,发现异常,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采取隔离、封锁、消毒、采样送检、扑杀等紧急措施,及时消除隐患。在排查中发现从疫区网购生猪、违法贩运等情况,从严查处,规范处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1.5 加强培训,广泛宣传

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一是共组织各种技术培训35场次,培训技术人员2 115人,通过培训,提高了技术人员的防控能力和水平,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二是广泛开展宣传,利用电子政务系统、政府门户网站、手机微信、“三农通”信息平台、手机QQ及入户开展疫情排查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非洲猪瘟科普知识宣传,并要求养殖场从各个环节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印发科普材料6.2万份,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向广大养殖场(户)、屠宰、经营、运输责任主体发放《致全县人民的一封信》5.5万份、《非洲猪瘟防控告知书》4.5萬份、《提前屠宰年猪倡议书》2.5万份,做到了宣传家喻户晓,形成了群防群控的工作氛围。

1.6 加强疫病监测,及时发布疫情预警

在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中,认真做好屠宰和养殖环节动物疫病监测工作。自防控工作开展至今,永平县共监测全血样品3份,组织样品39份;完成屠宰环节非洲猪瘟环境采样送检3次,样品165份;完成5户规模养殖场“点对点”调运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122份,结果全部为阴性;完成博南、杉阳、龙门的4户规模养猪户非洲猪瘟监测采样口腔、鼻腔、环境样品40份。通过监测,为及早发现病原,及时发布疫情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共同努力,全力防控,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永平县至今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确保了全县畜牧业生产安全。

2 永平县非洲猪瘟防控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非洲猪瘟防控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需要长期紧张地开展工作。前期防控结束后,各级领导从思想上放松了警惕,重视程度逐渐减弱,产生了麻痹大意思想;防控资金投入不足,持续开展防控举步维艰,重视不够,资金得不到后续保障。

2.2 防控技术力量严重不足,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后,县、乡人员编制被削减,从过去的112人减少到现在的72人,编制减少40人,减少了36%,多数乡镇(龙门、北斗、水泄、厂街)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只有2~4人。此外,机构合并到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后,由于人员严重超编,乡镇站一旦出现人员调离、退休等人员减少情况,无法招聘新人,形成“老的退了,年轻的进不来”,干事无激情,工作无活力,甚至出现工作无人干的情况,防控技术力量严重不足。二是由于乡镇兽医技术人员年龄多数在45~55岁,部分人员属于聘用制干部,专业学校毕业的人数比例较小,且多年未招聘专业技术人才,人才出现断层,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缺乏,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2.3 政策待遇得不到落实

县、乡、村动物防疫工作人员是长期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主力军。国家财政部政策规定,长期接触危害人身体健康的动物疫病一线工作人员,给予发放兽医卫生津贴补助,体现国家对一线科技人员的关心和照顾,但永平县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开展动物防疫、疫病监测工作的最基层人员,目前永平县村级动物防疫员享受每月320元的补助。2015年,大理州财政局、州农业局下发了相关文件,要求各县将村防疫员的工作标准提高到每月600元,但永平县至今仍未落实。由于政策得不到落实,严重影响了科技人员干事的积极性和热情,阻碍了防疫工作的有序开展。

3 永平县非洲猪瘟防控对策

3.1 进一步加强领导,增加后续投入

非洲猪瘟防控事关畜牧业安全生产、农民增收、扶贫攻坚、社会稳定,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增加防控资金投入,保障防控需求。

3.2 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只有加强人才培养才能适应发展所需,由于永平县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特别是事业单位改革后,编制严重减少,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对此,应从以下方面进行防疫队伍建设。一是增加事业编制,每乡镇兽医站至少设定6~8个人员编制,并从大中专毕业生中不断招考技术力量,更换新鲜血液。二是加快政策落实。加快落实长期接触危害人身体健康的动物疫病一线工作人员兽医卫生津贴,并将村级动物防疫员补助提高到600~800元/月,从而提高科技人员干事的积极性和热情。三是进一步加强防控技术培训,开展县、乡、村层层培训,将非洲猪瘟防控知识宣传到千家万户,不断提高基层防控队伍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技能。同时,应加强养殖场户生物安全知識培训,提高生物安全防控水平,降低养殖风险。

3.3 进一步增加动物防疫资金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永平县县级财政预算资金每年仅20万元,防疫资金十分紧缺,为更好地进行疫情防控,县级财政应将防疫财政预算资金增加至每年100万元以上。此外,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防疫工作提供基础保障。一是加强县级实验室升级改造,提升动物疫病的检测水平和能力;二是加强县、乡、村冷链设施建设,确保疫菌苗规范有效保存;三是通过项目建设,逐步完善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设施建设,提升生物安全水平。

猜你喜欢

防控对策非洲猪瘟
对非洲猪瘟的担忧是否合理?
非洲猪瘟影响有限 短期猪价小幅震荡
双汇遭遇“非洲猪瘟”
我国东北首现“非洲猪瘟”,食用患病猪肉会致死
猪科宿主对非洲猪瘟传播的作用比较
四川省非洲猪瘟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高校学术腐败犯罪原因与防控对策研究
校园网贷风险及其防控对策探析
试析集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存在的风险及防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