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系统构建新商科产教融合生态圈研究
2020-11-02卢立红
卢立红
摘 要: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校一定要做好产教融合工作,但是就目前高校的产教融合现状来看,存在融合程度不足、融合状态不稳定等现象。鉴于此,高校一定要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来对目前的产教融合生态圈进行研究。鉴于此,本文先对产教融合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案例对高校产教融合生态圈构建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转型 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 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9-0-02
引言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高校人才的综合素质,我国教育部门专门出台了系列政策性文件,期望对我国高校的产教融合和转型升级有所帮助。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专门指出,一定要通过产教融合提高我国高校、各级科研院校的人才培养能力。
一、产教融合的相关内涵
1.产教融合的相关概念
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可知,目前我国学术界还没有对产教融合给出统一的定义。就产教融合的概念而言,最早江苏无锡技工学校认为,所谓的产教融合,其中的产,主要指产品,而教主要是指学生的实习教学。结合大量的文献和研究案例,可以对产教融合进行如下定义:所谓产教融合,其实质就是指高校可以同相关产业一起,以合作或者契约的形式来培养人才,通过产教融合,一方面,可以提高高校人才的就业率;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产业输送优质人才。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借助产教融合来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并以此来大幅提高教学质量。
2.产教融合的重要性
当前正处于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一二产业的发展动力日渐不足,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数字经济正在深刻改变人民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企业要得以长期发展,就必须做好创新和研发。通过创新和科技研发,不仅可以推动企业产业升级,同时还可以大幅提高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企业的转型升級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其人才需求模式,鉴于此,高校如果想要提高人才就业率,就一定要做好产教融合工作,借助产教融合来培养人才。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高校,高质量的产教融合都是有益无害的。一方面,产教融合可以为企业提供低成本和低风险的技术;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校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3.产教融合的途径
虽然产教融合概念起源于中国,但是和国外高校相比,我国高校的产教融合步伐相对缓慢。综合来看,欧美地区的高等学府拥有相对丰富的产教融合经验。举例来说,德国的很多高等院校都借助以企业为主导的“双元制”教育来对人才进行培养;日本通过企业访问模式来带动人才就业等等。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导致产教融合的结构和形式也存在一定差异。鉴于此,高校在进行产教融合时,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特色专业,以及重点研究领域选择合适的产教融合方式,并根据自身的特点探索适合的产学模式。
二、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当前产学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虽然产教融合对高校和企业都有好处,但是在实际的产教融合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缺乏政府主导
就产教融合来说,高校和企业都是主体,但是高校毕竟和产业不同,二者无论是目标、文化、程序以及价值体系之间都存在巨大的差异。鉴于此,如果想要提高产教融合效率,一定要让政府参与其中。目前,已经有部分高校深刻认识到了政府参与的重要性,同时政府也出台了系列主题文件来促进产教融合,但是政府的支持却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2.产学双方的动机不同
在产学融合中,产业和学校都是主体,但是二者的终极目标却存在巨大差异。就产业而言,其功利性更强,更倾向于解决实际问题,而高校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人才。具体来说,企业期望借助学校和学校输送的人才来为企业制造市场价值和利益,而高校则寄希望于产学融合来改变和优化教学模式,并通过产学融合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就业。
正因为二者的终极目标和动机不同,导致产业融合程度难以深入。
3.高校缺乏改革决心和毅力
当前,已经有很多高校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也期望通过改革来促进高校发展,但是就实际的改革效果来看,很多高校虽然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是却缺乏改革的决心和毅力。具体表现如下:首先,高校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并没有针对商科专业的发展前景进行深入的调查,缺乏专业预见性;其次,高校商科教师对产业中的时间限制不够敏感,教学质量整体欠佳;再次,高校在对商科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时,并没有进行战略性的思考,缺少对行业、企业高校资源整合联系的平台化思维;最后,高校并没有制定相应教学机制,由此导致教师缺乏产学融合积极性。就实际的产学融合案例来看,很多高校往往都依靠关系和熟人来维持产教融合,从而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赞助学校的重点项目,正因如此,才使得产教融合不够稳固。
4.新的经济背景下,产教融合的深度不够
数字经济背景下,产生了新的职业,有了新的市场需求,而“新商科”是对传统商科进行学科重组交叉,将新技术融入商科课程。要求商科职业院校培养数字服务贸易一线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由于产教融合的不深入,导致校企在协同育人时仍然停留在用工或一些浅层次的培养与培训上。由于政府的主导不够,某些体制上机制上的障碍没有破除,数字服务贸易领域人才培养与市场急需人才不匹配。
三、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商科产教融合生态圈建设路径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深度学习、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正在颠覆传统商业,商业出现了新范式——数字化商业。商业运行的具体方式和场景出现了巨大变化,比如说产品、服务、货币的数字化,交易的平台化,金融的泛在化,支付结算、票据、合约的电子化,数据资产化,还有企业组织变得更加灵活,业务流程、知识工作自动化,管理、经营决策智能化等等。高校在进行新商科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和教学特点对自身的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的创新。如商科类院校可以从优化师资力量、教学模式转型升级入手,通过打破产教融合的壁垒,建设产教融合生态圈,并以此来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就业。
1.高校新商科更应该积极寻求政府支持
产教融合生态圈的建设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政府部门不仅可以为高校商科的产教融合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同时还可以成为产教融合的主体。
例如在建设产教融合生态圈的过程中,高校应该积极同当地的教育部门以及政府基层部门进行合作,积极主动地寻求政府的政策支持。同时,政府也要充分认识到产教融合的优势,借助产教融合来带动地方企业发展。如高校可以同当地的商务局、住建局以及各大景区管委会进行合作,通过同基层政府合作来寻求政策扶持和帮助。
2.高校新商科应该积极对接各类知名数字服务贸易企业
为了进一步促进商科发展,促进新经济背景下商科人才就业,高校可以和区域内知名数字服务贸易企业进行合作,让学习数字化商业,体验数字化贸易环境,真实数字化贸易服务实训场景。根据商业数字经济岗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完善教学内容。
例如高校可以根據分析结果重点对接区域内的人工智能技术企业、数字科技企业.新兴科技商贸企业,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制定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此外,高校的商科还可以同业内较为知名的一些企业进行合作,为区域内知名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方案和服务,向这类企业输送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实习生。借助这样的手段,不仅可以推动产教融合生态圈形成,同时也可以为商科专业学生提供对口的就业岗位。
3.采用“五共同”策略推动产学融合
五共同策略是当前高等院校进行产学融合建设常采用的一种手段,借助五共同策略,不仅可以提高高校人才的综合素质,达到新经济,新职业背景下人才市场需求,同时还可以带动地区产业发展。所谓五共同策略,主要包括:①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②共同开发相关的教材;③共同开展教学活动;④共同对产学融合质量进行评估;⑤共同推动学生就业创业。
就第一点而言,高校商科专业可以通过分析地方企业发展前景来和地方企业、政府等共同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例如高校商科可以在新的技术背景下加入信息技术课程,商务数据分析课程,来满足新经济背景下对商科专业交叉型,融合型人才培养,以培养数字服务贸易生产服务一线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也可以采取目前较为流行的双带头人模式,所谓双带头人模式,即高校的商科专业可以邀请业内一些优秀的商科人才和管理人才作为商科专业专门的负责人,然后利用目前较为流行的微课教学手段构建专门的商科专业群,在商科专业群内,学生可以通过即时通信的方式向业内顶尖人士进行学习,同时专业负责人也可以通过线上教学的模式来对学生进行培训。就第二点而言,为了提高商科专业教学质量,高校可以同对接的企业共同开发精品新商科课程,如高校可以结合目前商科的就业优势开发系列线上课程和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或根据新经济的要求,改革教学内容等,并借此来跟上新经济的要求。就第三点而言,高校还可以同地方企业共同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例如高校可以开展主题形式的“商科精英”讲坛教学活动,通过举办讲座、沙龙、线下聚会等模式吸引区域内或者国内知名的商科精英进入学校,对当前的教学活动进行指导。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商科专业的学生不用走出校门就可以及时掌握到相应的新技术和知识。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在企业和政府的帮助下,建立集综合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并安排商科专业的学生进入实训基地进行学习。在实训基地内,商科专业的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业内先进的商科知识,还可以通过沙盘实训、顶岗实习等方式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就第四点而言,为了确保产学融合质量,高校还要同企业共同对教学质量进行控制和评价。如高校可以同企业一起制定相应评价标准,并按照该标准对商科专业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同时,高校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评价方式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此来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从顶层设计、过程培养、人才质量上与业界最新要求保持一致。就第五点而言,高校还应该同地方企业一起,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学生就业和创业。如高校可以针对商科学生开设专门的电商,会计等商科订单班和孵化创新创业班,吸引一批致力于从事电商专业和想要创业的学生进入订单班内进行学习。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奖学金、创业扶持金等模式来带动学生创业。
4.优化高校治理结构
为了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生态圈建设,除了采取五共同策略之外,高校还可以通过优化治理结构等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高校商科可以依托自己所在的学院同区域内知名的企业成立专门产业融合理事会,并以理事会为主体,对高校内部结构进行优化和治理,如高校商科专业下属的学院可以在产业融合理事会的代理下,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采用院长负责制模式,并对理事会的职能、成员结构以及工作内容进行明确。同时,还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设备对商科专业的产教融合工作进行系统化和综合化管理。通过这样的模式,一方面可以对高校的管理体制进行优化,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学校的产教融合过程中。
5.对原有的师资队伍进行优化
在五共同策略中,高校商科专业期望通过开展商科精英讲堂主题模式来进行产学融合,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借助该模式来提高商科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当高校邀请业内精英进入学校进行演讲时,学校内的商科教师可以积极向业内精英进行学习和请教,并借此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拿出部门专项资金用于选派教师深入科研生产和基层。例如为了提高学校商科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校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如要求专业教师每年参与时长不低于3个月的顶岗实习。通过这样的模式,不仅可以大幅提高商科专业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为产学融合生态圈建设做好教学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正处于高校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在该阶段内,高校一定要做好产学融合工作,并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精品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如高校可以通过寻求政府政策支持,采取五共同策略以及优化师资队伍等模式来提高产学融合质量。
参考文献
[1]谢清先.新商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产教融合探析[J].智库时代,2019(44).
[2]陈晖.供应链背景下产教融合共育新商科人才的实践探索——以厦门华厦学院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10):151-152+161.
[3]庄旭升,李小丽.新商科“理实一体”课程教学在“产教融合”中的实施——以"推销原理与技巧"课程为例[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
[4]从静.新商科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路径探索——基于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办学模式[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1):12-15.
[5]邢娜,王西娅.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商科订单班“1+2+1”教学改革的探索——以西安培华学院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