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台风灾难报道中的“温情呈现”

2020-11-02叶张迪

新闻传播 2020年13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电视

叶张迪

[摘要]台风灾难舆情信息具有随机性、动态性、自发性、盲目性特点,新闻媒体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舆情引导任务。基于此,文章在简要剖析电视台风灾难报道中的“温情呈现”难点的基础上,论述了电视台风灾难报道中的“温情呈现”原则,并对电视台风灾难报道中的“温情呈现”手段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电视;台风灾难;防灾减灾

在台风灾难来临之际,新闻媒体不仅肩负着传播防汛防台风知识、引导公众开展防灾减灾准备、发布防汛防台预警、播报抗灾救灾进程等一系列职责,而且需要利用自身社会职能,及时平息网络谣言,稳定社会大众情绪。基于此,充分而真实的反映台风灾难造成的损害及社会各界暖心救援行动,充分满足公众在短暂悲伤、震惊后深入了解台风灾难事态发展的需求,对于电视台风灾难报道中的“温情呈现”就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电视台风灾难报道中的“温情呈现”难点

(一)反管制性并伴随谣言

一般来说,能够引起网络民众关注的台风灾难报道大多为各种负面事件,这与电视台灾难报道中的“温情呈现”目标相背离。再加上台风灾难舆论中经常出现对管制类信息的反抗,极易加剧流言扩散,增加“温情呈现”阻碍。

(二)舆情信息动态随机性

较之“沉默者”而言,网络中关于台风灾难“发言者”大多缺少深思熟虑,导致台风灾难舆论发生、增长具有较大随机性。而随着台风灾难信息的不断公开,台风灾难意见环境也处于动态变化状态,对电视台风灾难报道工作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三)舆情信息自发盲目性

台风灾难事件的舆情报道大多是由网民在随机状态下自主发布,快餐式阅读方式、从众心理影响,导致民众流于表象化跟风评论,导致台风灾难舆情具有较大盲目性。再加上台风灾难事件中蕴含着较多的非理性因素,亟待主流媒体第一时间发布正确信息,“温情呈现”,把控舆论走向。

二、电视台风灾难报道中的“温情呈现”原则

(一)实事求是

媒体产品是代表时代公理、社会良知的特殊精神产品,而真实性是电视媒体的生命。因此,在电视台风灾难报道中,电视台工作者应坚持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坚持实事求是的报道温情事件。

(二)“3T”原则

为了解决台风灾难事件发生时媒体、民众信息不对称问题,电视记者应依靠大众传播媒介,在以我为主提供情况、尽快提供情况、提供全部情况的“3T”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台风灾难事件各种信息的第一时间发布。

(三)人本主义

在台风灾难报道过程中,电视台工作者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维护民众的利益、生命及安全为一切报道的入手点。在此基础上倾注媒体人文关怀,呈现温情事件,增加民众战胜灾难的信心。

此外,在台风灾难事件报道中,电视记者应注意保障自身安全,在敬业的同时,避免无谓牺牲。

三、电视台风灾难报道中的“温情呈现”方法

(一)以服务民生为立足点

在台风灾难事件报道过程中,为了完整呈现台风灾难温情瞬间,电视记者应以服务民生为落脚点,并从台风灾难前、台风灾难中、台风灾难后三个阶段,在台风登陆前,进行台风动态、防台技巧、防台准备等内容播报;而在台风登陆时,及时全面报道抗击台风动态及最新台风灾害情况;在台风登陆后,需要聚焦抗灾自救、灾情损失、恢复生产,将专业防汛防台知识转化为社会普通大众可以看懂、听懂的新闻语言。

以服务民生为立足的电视台风灾难报道需要记者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凌驾于一切事物以上,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生活,及时、精准的将与人民群众相关的信息传递给社会大众。同时在台风灾难报道中,记者应做到“无私大爱”当先,以守望相助筑就温暖屏障为主旨,以消除公众对台风灾难恐惧感、不确定感为目标,报道政府干部在防灾救灾中的无畏表现,化解台风威胁,消除民众恐惧。如2019年8月超强台风“利奇马”是近70年来登陆浙江第3强的台风。台风过境永嘉北部山区受灾严重,特别是岩坦镇山早村。记者在现场报道中准确找到了突破口,将现场的真实情况向外界传递。记者连续八天八夜蹲点山早村,及时反馈当地的抢险救灾全过程,紧扣救灾工作推进的关键节点,以文字的力量,给予灾难后的山早村以力所能及的安慰。通过报道,能够真实地向社会传递:面对灾难时各界力量如何共同携手,同舟共济、共渡难关。通过对上述事件报道,可以传播正能量,增强民众对政府信赖力,消除民众恐慌感,形成正面的舆论氛圍。

此外,考虑到台风具有潜伏期、衰退期及爆发期,在台风灾难报道过程中,新闻记者应首先关注台风对人的影响,为民众介绍减少台风伤害安全知识及各地疏导消息特别是区域内重点集中应急避难场所开放情况。

(二)彰显媒体人文关怀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台风灾难报道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逐台风路径而动、寻台风登陆点而行、追台风中心而跑之外,记者还需要依托强大的指挥及后勤系统,整合社会影像资源,调动手机拍摄、电话连线、全球眼等技术手段,渗透媒体人文关怀,充分满足社会大众对台风灾难事件的了解需求。

为了营造台风灾难面前人的互助与温暖氛围,电视记者应深入挖掘台风灾难中展现人性的故事、以及各地守望相助的感人事迹,传递大爱精神正能量,如政府职能部门迅速行动、市民间守望相助等。同时在台风灾后报道中,新闻媒体也需要渗透人文关怀,避免刻意渲染、放大或者追寻悲伤新闻,而是进入基层,走访村民,深入一线抓取“温情”,用镜头语言真实的记录台风受灾情况、抢险救灾情况、灾区群众生活情况及恢复生产重建情况等。如在2019年8月超强台风“利奇马”报道过程中,8月10日凌晨4时30分,家住永嘉县云岭乡竹房村的孕妇龚萌萌羊水破了,生命体征危险,需立即送往大医院抢救。接到求助后,当地立即派出救援小分队赶赴现场。考虑到孕妇情况危急,救援人员现场决定自制一个简易担架,然后通过徒步接力的方式转移孕妇。终于在12时50分,将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孕妇安全送到了温州市中心医院,当晚成功生产下一名男娃,母子平安,长达8小时的生死接力救援这才划上圆满的句号。真实记录并展示台风灾难报道的温情瞬间,增强民众抗灾救灾自信心。

此外,为了在电视台风灾难报道中充分彰显媒体人文关怀,电视媒体记者应针对具体情况,秉承高度责任感,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入台风灾难现场,二十四小时轮流坚守报道台风灾难现场情况,并适时与相关部门人员连线,为民众提供所需的信息,提高电视媒体公信力。如以2019年8月超强台风“利奇马”为例,新闻记者可以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台风的特点、路径、风力及可能影响范围,实时连线报道台风最新动态,为社会大众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信息。

(三)以普通人为报道核心

在展现“最美的逆行”——消防、武警等救援队员们感人事迹的基础上,新闻记者应聚焦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普通人,发掘普通人在面对台风灾难时展现的人性光辉。台风引发洪灾,瞬间冲毁永嘉岩坦镇山早村23户人家,44间民房。洪灾无情人有情,山早村有这样一户人家,主动把自家房子挪出来,给失去住所的同村人居住,他们就这样,洪灾后成了山早村的一家人。山洪袭来前,潘春蕊一家三代共6口人;山洪退去后,她的家迅速“壮大”,变成了30多人的大家庭。因为房子地势高,这次洪水只漫到了潘春蕊家客厅的水泥地,她的家因此成为不少乡亲的避难港湾。浙江民安救援温州支队救援队员王喜强没时间回家照顾未满月的儿子,更没时间看看自家的灾情。帮助“开路”打通山早第一条生命通道,持续搜寻失联人员,从岩坦镇山早村灾害现场,到中下游的水域搜救,他昼夜坚守,因为对生命不抛弃、不放弃。2017年8月23日第13号台风“天鸽”于8月23日中午12时50分前后在广东省珠海市南部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一名清洁工在雨中坚持工作,路人询问她冒雨工作的原因,她的回答是:怕树叶堵在那里,水排不了。

在普通人感人瞬间报道的同时,电视台新闻工作者可以从另一个视角——受难者绝望时迎来的关切目光,为民众报道台风灾难事件中一方土地上民众守望相助、充满感激的温情瞬间。如在2017年8月23日第13号台风“天鸽”登录广东后,大桥上行驶着数量随风雨一同摇摆的摩托车,在摩托车身旁汇聚着一条由汽车组成的“屏障”。另一条道路上,一女子骑单车滑倒,身旁始终站着一名陌生人为她撑伞。通过台风灾难中平凡英雄的报道,可以促使社会大众在台风灾难的阴霾下感受到一种名为“中国人”的温暖。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台风灾难到来时,电视媒体承担着向民众报道台风动态、缓解民众紧張情绪、增强民众抗灾救灾信心的社会责任。为了完美呈现台风灾难事件温情瞬间,电视记者应打破常规,对台风灾难动态实时跟进。展现受灾人群及抗灾救灾细节。通过真实的画面,促使观众感受到“台风无情人有情”,润物无声的在台风灾难报道中渗透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张明洁,张京红,张亚杰.海南台风灾害实时评估分析——以1816号台风“贝碧嘉”为例[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239-246.

[2]林浩,陈兴中.福建电视媒体的台风报道实践与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12):85-87.

[3]陈蜀艳,张建华,吴莉诗。“10万+”的理论涵义与操作实践——以中山广播电视台应对台风“山竹”的报道实践为例[J].记者观察.2018(10):26-28.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电视
防灾减灾科普要从孩子抓起
我国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电视新闻摄像实验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案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人工影响天气在防御气象灾害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