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字化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与保护

2020-11-02曹琪琳赵忠波

戏剧之家 2020年29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

曹琪琳 赵忠波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前进,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之间相互影响。现代科技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传承与成长,经由数字化技术来推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发展进步与完善。充分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地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再现,使其获得传承。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高新科技;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9-0207-02

当今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传承,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具备主要的实际和历史意义。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热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产品开始走向市场,面向大众,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延續的需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现代化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化技术一步步迈向成熟,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运用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与机遇。科学技术是一种新的文化表达方式,就如计算机数字化只是一种文化表达方式,而不是最终目的。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整体化和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提供了可能性。

现代科技下的AR技术是现代社会新型文物和遗产保护的新趋势和新方向。在现今全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情况下,AR技术、VR技术、数字互动等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完善,我们可以利用增强现实的AR技术让文化遗产和已被破坏的历史文化产物重现,这会是当代高新技术下保护文物的新方向,也是新时代技术工作者的主要课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奠定了一定的理论技术基础。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1.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严格来说,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历史进程,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与中华各族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世代相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和主要载体,又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文化资源。

2.现代科技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现代高新技术,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数字化开发,产业化资源开发,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新的发展趋势。应用AR技术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获得更好的保护和传承,特别是民间文化遗产。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它不但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新的力量支持,同时也增加文化在数字艺术中的活力与动力。文化,也可以为新媒体的进步发展带来更加宽广的科学发展空间和机遇。利用全媒体新型互动平台,扩展了文化遗产的传播形式,为大众带来了更为舒适的文化体验,从而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

1.AR数字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是AR数字化文化遗产获得发展的一个新方向。通过虚拟事物与现实相融合的方法既要充分发挥中国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创新和提升功能,又要深入挖掘文化遗产内涵,促进中国文化遗产更好更快地发展。

2.AR数字化文化遗产具有更强的娱乐性、互动性和体验感。AR技术依赖于信息技术、多种传感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多种当代高新技术,把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内容,与用户想要体验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准结合,其目标就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内容与现实相结合,增强用户对真实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体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际应用中的娱乐性、互动性和体验感增强,充分实现文化遗产与数字信息的真正交互。

(三)AR技术使文化遗产具有更好的可视性与可感化

结合现在AR、VR科技,将真实场景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对仿真图像进行实时更新与渲染,通过声音、文字、图形图像、视频、互动等,把虚拟事物与现实相融合,增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视性与可感化,通过人机交互促进“非遗”的丰富化、趣味化,增强了用户的体验感,同时使被破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从而推动数字化文化遗产的传播。

二、当代前沿科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

(一)高新技术与文化遗产

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将数字化技术和文化结合起来,应用数字化和融媒体技术重建丢失和不存在的考古遗址,将数字化信息与现实的文化遗迹相融合,使用户能在文化遗迹现场体验到遗迹背后的历史,增强自身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度。一方面,利用高科技手段保护文化遗产,恢复古代文化魅力,传递中国文化精髓,促进文化传播与欣赏;另一方面,它可以是独立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独特的艺术形式,易于理解和艺术的再创造是高科技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播领域的一项新努力。

(二)虚拟现实、实时交互、AR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

利用AR技术,将稀有文物的3D数字模型带到实际展览中,用户可以通过互动设备从各个角度进行观看和欣赏,而把真实的文物放到更加严密、安全的环境中保存。这将充分解决传统展览手段的不足,隔绝外界因素影响让文化遗产更加长久保存下去,满足游客对文化遗产认知的需要,并有效保存文化遗迹,对我国的“非遗”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后辈对历史文化的研究。

利用AR技术的3D重建技术,将重建的古迹遗址与其曾经存在的实际环境相融合,将场景实时呈现给用户。这是AR 技术体现历史的最直接表达。

我们通过融媒体的平台使用3D技术将毁坏的文化遗产进行虚拟复原,可以让我们利用数字动画、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对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历史文物和古老建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的视觉呈现,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将这些虚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应用与保护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

1.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应用。AR技术与三维数字软件技术结合,这样可以更长久地保存难以在现实中保护的文化遗产。百度制作了28家VR博物馆,其中就包括三星堆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云冈石窟、中国园林博物馆等多个知名展馆,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线上VR博物馆。借助AR、VR技术,实时交互将历史再现,让后辈重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AR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AR技术方面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利用AR(增强现实)技术,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研究与实践,对增进将来文化遗产的进一步钻研、文化遗产与科技交融互动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再现北京阜成门”是北京国际设计周展出的一个作品,在AR技术下重建的文化遗迹会与现实中的残破环境进行融合处理,把已经被破坏的、残缺的古迹文化遗产重新构建出来,通过AR技术再现了阜成门等消失的建筑。

3.投影的空间增强现实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AR技术赋予文化新的生命,借助3D技术将毁坏的文化遗产进行虚拟复原的数字化视觉呈现。新“天堂”这一应用就是“非遗”数字化保护的体现。“洛阳天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就是为了重现盛世唐朝的杰出建筑技术成就,因此借助于数字化技术,在遗址之上重建了新“天堂”,将历史遗址重现。新“天堂”工程的建造很好地借助了一项先进的数字化保护技术,它就是投影的空间增强现实技术,把对文物的保护与展示合为一体,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加以展现和保护“天堂”这一历史遗址,让人们更真实清晰地了解文化遗产,体验感受历史文化的气息。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保護

目前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面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依靠数字化技术,通过数字化复制、模拟或虚拟形式的技术,将文化遗产进行实体布局,之后再进行数字化虚拟保留或复制,从而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构成的资料研究成果,为有关工作人员的研究提供了无消耗、可供反复分析的有利资源。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推广、传播

(一)融媒体平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

1.3D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以3D技术为基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相关产品研发,汇聚3D技术、AR虚拟现实和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内涵,如果可以通过App或者其他音视频的形式得到推广,会极大地推进我国文化自信的进程。

2.多媒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融媒体平台。为多媒体非物质文化数字化保护宣传而建立的融媒体平台,将大大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传播规模与范围,让传统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贴近生活,推动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和传承。

(二)新媒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

1.多种媒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推广。政府机构可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建立相关的文物展览馆、展示基地,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进社区、进校园等各类活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影响力,特别是利用节假日进行各类媒体宣传,展开形式多样的宣传展现活动。

2.新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宣传报道。新媒体被用于报道各种事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资源得以首次向公众开放。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微信、微博和QQ空间等开展一些线上活动,还可以举办一些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题征文比赛,通过各类活动鼓励公众参与,激发公众热忱,让人们更加了解中国历史。

五、结语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是我们对于中国悠久历史和民族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而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作为现今时下的潮流,是现今科技蓬勃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AR技术增进了文化遗产的传播,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奠定了技术支持,在开发、利用和保护文化遗产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今,因为全媒体艺术与技术的影响,保护、普及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了新的进步。不断完善、发展进步和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传承与文化交流,还在现今全媒体和数字化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保护与传承获得进一步升华。在媒体广泛传播的时代,这两个要素相辅相成,在文化的认知与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成战.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媒介研究[J].大众科技,2016,18(07):10-12.

[2]余日季,唐存琛,胡书山.基于AR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产业化开发研究——以黄鹤楼传说为例[J].学术期刊,2013

[3]刘锦宏, 夏高奎, 张亚敏.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9(02):124-126.

[4]梁敏,闫河.数字化下“咸阳形象”传播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80(20):36+42.

[5]左笑.新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途径探究[J].大众文艺,2017,(03):11.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
数字化:让梦想成为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