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提琴作品《戏曲两折》的音乐鉴赏分析

2020-11-02姜瑞娟

戏剧之家 2020年29期
关键词:中提琴作品音乐鉴赏

姜瑞娟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音乐艺术快速发展起来,很多经典乐曲就是在这个阶段创作而成的,《戏曲两折》是经典曲目中的一首,采用中提琴进行独奏,它是郭文景先生于2007年为全国中提琴艺术节暨全国艺术院校中提琴比赛所创作的曲目,也是每位参赛者必演奏的一首经典曲目。笔者作为当年的参赛者,就这部中提琴作品《戏曲两折》的音乐情感以及听觉感受进行分析,并深入其中进行详细鉴赏阐述,希望能够让更多人认识到此首优秀作品,了解我国的戏曲音乐艺术。

【关键词】中提琴;作品;《戏曲两折》;音乐鉴赏

中图分类号:J64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9-0053-02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提琴作品《戏曲两折》在中提琴界的地位可谓是无可撼动,这部作品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有着深层次的艺术内涵,值得聆听赏析和细细品味。这部作品所取得的成功,也为推动我国中提琴原创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有必要对这首作品进行深入的鉴赏分析,追随作曲家的思路,听懂作曲家创作出来的音乐语言,以求获得新体验、新成果。

一、作曲简介

这首《戏曲两折》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郭文景先生的原创作品,是于2007年为全国中提琴艺术节暨全国艺术院校中提琴比赛所创作的曲目,也是每位参赛者必演奏的一首经典曲目。郭文景先生是重庆人,自小便接触了一些四川民间音乐,对于作曲有着深深的喜爱,同时刻苦钻研中外作曲技巧,因而积累了诸多作曲经验。郭文景先生与川情川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凭借自身的文化积累以及对音乐风格的掌控,创作出《戏曲两折》这样经典的作品,这首作品也得以迅速传播。

二、作品核心段落

(一)川剧青衣

川剧青衣原指川剧剧目中的主要行当之一,在传统戏剧中多扮演贞洁烈女这样的角色。在《戏曲两折》中,巴蜀戏剧文化中的“川腔川调”不多见,但是部分高亢凄厉的元素还是显而易见的,是一种作者的精神寄托。在这首作品中,抒情主题和旋律主线随处可见,在旋律中,青衣仿佛也在深处叹息。其中有一曲调穿插着戏曲中的“哭腔”,犹如人的哭诉。在进入D音后,G羽调式与G徵调式巧妙地融为一体,独奏的中提琴悠长松弛地运弓与拨奏着,仿佛夜幕低垂时有人在低声清唱,声音缥缈而不可寻。

作曲家郭文景先生曾经评价过川江人民,他赞叹川江人民有着伟大的力量,不怕苦、不怕累,有着坚韧的毅力和明确的目标,因而他用音乐来描述川江风情,川江人民的精神与川江地区的文化是这首作品的创作来源。

(二)京剧武生

该作品中的“做功”和“武打”本是戏曲表演中的亮点,以虚拟的形式呈现出来,恰似京剧武生的现场表演,角色造型和人物表情都可产生丰富联想,仿佛置身其中。在这一乐段的开头部分,独奏中提琴的曲调从“attacca”似断非断中转换到急忙慌张、粗犷豪迈的切分音节奏上,犹如一个气派武生在随着锣鼓声英姿勃勃地亮相。随后即出现快速且连续的下行音程,让人感觉似乎是有规律的唢呐二黄。再往后的乐段,作曲家利用中提琴高把位音域,以模仿京胡音色。整个段落作曲家都以即兴的急速跳弓、和弦拨奏、连弓等来表现,以凸显武生的出场与打斗场面,这也是很考验中提琴演奏者演奏功底的段落。

三、中提琴作品《戏曲两折》鉴赏与听觉感受

在中提琴作品《戏曲两折》中,含有多处中、西方理念互通的地方,这是这首作品的亮点,更是这首作品的优势,是值得揣摩与研究的,既能反映出作曲家对传统乐曲的偏爱,也能探求到作曲家对戏曲的由衷热爱与深切感悟,进而让创新、不走寻常路的思维意识得以彰显,让不同风格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在演奏中的随意发挥阶段,为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浪漫情怀与独有的艺术格调,既不保守,又不夸张,将美感体现得淋漓尽致,使得戏曲有了新的寓意和韵味,可谓独树一帜,开辟了另类创作领域,提供了全新创作灵感,可让后世不少作曲家受益匪浅。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戏曲两折》作品的最大特色,是将中提琴的音色和戏曲相结合,且结合得极为巧妙,让人不禁拍案叫绝,没有丝毫的生硬与刻板,大大提升了该首作品的创新气质。在聆听过程中,中提琴作为整首曲目中的唯一乐器,撑起全曲,不加以其他任何一件乐器的合奏或伴奏,以单纯的独奏形式存在。只用一件乐器就想要凸显主题,刻画作品中各种人物并衬托意境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作曲家完美地做到了。该首作品中,中低音部分发声温和而厚重,高音部分发声明亮而清晰,鲜明地刻画出了乐曲中的人物形象,将戏曲艺术完美地与中提琴相融合。作曲家创作时将重点放在音色与节奏的变换与模拟上,从而将戏曲音乐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这首作品的成功之处、点睛之笔,为该首作品增色不少,也由此积累了较为广泛的受众人群,是该首作品能够广为流传的主要因素之一。

《戏曲两折》这部作品分为两大主题,为“川剧青衣”与“京剧武生”。青衣在戏剧中通常扮演的都是比较端庄、严肃的人物,多数为贤妻良母,或贞洁烈女,抑或是命运不太好,遭受遗弃,生活穷苦的妇女等。作曲家利用中提琴独有的悲情音色,加以滑音、泛音、和弦拨奏等以突出人物的哀怨等内心情绪,之后又采用中提琴演奏的特殊技巧来衬托人物的呐喊等情景,让聆听此作品的听众仿佛看到一个鲜活的人物在悲伤地低声抽泣,仿若在掩头追悼着亲人,哭诉着生活的凄苦和不公。由此看来,不得不说作曲家的实力是不可小觑的,看似简单的作品,实则复杂且拿捏到位,没有一丝一毫情感的浪费,对于人性的刻画非常透彻清晰,也由此促使了作品的成功。

“京剧武生”部分,显然与“川剧青衣”部分有着不同的氛围和情绪。武生通常是指擅长武艺的人物,不仅武功高,且英俊潇洒有气度,而京剧的西皮成为了衬托人物英姿飒爽风貌的最好元素,它灵活轻快、铿锵有力、节奏紧凑,可以给人带来多种感受,如轻松、诙谐、刚直、愤慨等。作曲家通过中提琴高音部分并使用“快二六”技巧来模仿武器之间碰撞时发出的脆亮音响,使听众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目睹舞枪弄棒的场景。急速的音符跳动又给听众增添了紧张感,仿佛争斗越来越激烈、人物动作越来越迅速。将京剧配乐的创作手法巧妙地融合在中提琴音色中,生动展现了一幅武生打斗画面,在丰富和创新了中国戏曲的同时,也推动了音乐的多元化發展。

整首作品聆听下来,我们在中提琴的独奏中感受到了青衣与武生极为鲜明的情感倾诉,是那样真实,是那样的情真意切,我们也仿佛置身在了那个氛围和场景中,沉浸感与体验感十足,可谓是回味无穷。与此同时,好像我们就是乐曲中的主人公,在切身体验,由专注的倾听者转变为了故事的参与者,如此获得的体验则较以往会更胜一筹,因而我们不得不佩服作曲家的创作功底,能够巧妙地将这些戏曲元素融入中提琴演奏技巧中,这是值得后生学习和借鉴的。难能可贵的是,作曲家没有完全执着和沉醉于西方乐器的应用上,他的思路很清晰,他的目的很明確,摆脱了器乐中的迂腐思想,转而投向中国巴蜀戏曲文艺,他没有忘却创作的使命,也没有消减对于戏曲的热爱,有效地结合巴蜀当地的历史,把自己内心想要展现的情感,以及巴蜀人民的鲜明性格和民族气节,都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所创作的《戏曲两折》,既表明了自身对民族音乐深深的热爱之情,也对巴蜀人民的命运做了认真细致的思考,显然这部作品取得了最终的成功,可谓是优质原创作品,值得细细研琢和品味。

整体而言,《戏曲两折》的核心主题和乐曲发展,都是以传统戏曲的思维、审美作为基础的,乐曲段落中的慢板和快板可视为带有川剧高腔特征的曲牌音乐的演绎,带有浓浓的戏曲性。在音响设计方面独具一格,在风格特征方面又能做到面面俱到,不失为一首优秀的作品。除此之外,该首作品在传统作曲风格和模式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创作思路,创造了作曲的新格局,没有生搬硬套西方音乐,而是巧妙地摘选了西方音乐中的精华,并掺入了巴蜀地区的文化素材和生活素材,将西方乐曲和中国戏曲进行了一个巧妙的融合,讲述巴蜀人民的故事。这是以往乐曲史上不多见的创作,促进了我国传统音乐的创新和改革,向多元化音乐发展方向又迈进了一步,也将我国戏曲的魅力和西方音乐的作曲技巧鲜明地体现了出来,使人如痴如醉,久久不能忘怀。

不管是出于传承经典的目的还是对音乐进行再创作的目的,都有必要鉴赏和学习中提琴作品《戏曲两折》,这首作品汇聚着作曲家的才华,凝结着作曲家的智慧,不可简单地看待。该首作品不仅在作曲上有讲究,在内容和内涵上也不含糊,充分将西方音乐技巧和中国戏曲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融合得巧妙、融合得大方,可谓中西文化结合的典范之作。在鉴赏的同时发现亮点、汲取优点,方可为今后我国原创音乐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郭文景先生创作的中提琴作品《戏曲两折》是一首少有的经典作品,需要细细品味、句句斟酌,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沉醉其中,也正因如此,这首作品才会成为比赛中每位参赛者必演的曲目,经久不衰。希望通过本文的鉴赏、研究与分析,能让更多的演奏者与音乐爱好者了解、认识到这首作品,使更多的创作者从此曲中汲取精华,从而创作出更优质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张博阳.浅谈中提琴的发展史及演奏艺术[J].中外企业家,2019,(34):231.

[2]郭文景.戏曲两折[J].音乐创作,2013,(02):2-7+4+1.

[3]钱建明.中西合璧 谐韵回响——评中提琴独奏<戏曲两折>[J].人民音乐,2008,(05):18-21.

[4]于洪晨.西方作曲技术在当代戏曲音乐创作中的应用[J].文化产业,2019,(14):36-37.

[5]钟楚婷.中国小提琴作品中戏曲音乐元素运用研究——以<梁祝>、<王昭君>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56.

[6]丛密雨.郭文景音乐创作旋律特征[J].音乐生活,2019,(12):44-50.

猜你喜欢

中提琴作品音乐鉴赏
中提琴演奏艺术的特点与发展
中提琴上的“马背民族”——探析李自立《第一中提琴协奏曲》
谈中提琴在交响乐队中的作用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简论20世纪的法国文学潮流
浅谈优化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路径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