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痹心痛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临床应用

2020-11-01陆云霞

康颐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护理

陆云霞

【摘要】目的:探讨胸痹心痛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临床应用。方法:择本院5个年度收治的60例胸痹心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将西医护理与中西医结合护理分别应用在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胸痹心痛患者可明显减轻各项症状,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胸痹心痛;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0.146

胸痹心痛主要症状为胸部闷痛、喘息、不能平卧等,重者伴随胸痛、心痛贯穿至背部,并且持续时间长,伴有盗汗、手足发凉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在现代医学中,胸痹心痛属于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除了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外,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有效护理措施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意义[1]。本研究中对胸痹心痛实施了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本院收治的60例胸痹心痛患者,时间2015年1月到2020年2月。采用随机数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9~80岁,均值(63.7±2.4)岁,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7~78岁,均值(62.7±2.8)岁,对比两组的个人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

1.2方法

将西医护理应用在对照组,方法: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视具体情况给予吸氧等措施,实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变化,对患者疼痛部位以及持续时间详细记录。叮嘱患者定时服药,并指导正确药量,注意观察服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叮嘱患者绝对卧床并保证睡眠充足。遵守少食多餐、低脂、低钠、低糖的饮食原则,避免饱餐、劳累,应戒烟限酒。病房里面配备抢救药物及物品等以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以中医护理,方法:(1)情志护理,避免情绪紧张激动而诱发或加重疾病,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耐心交流,详细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以及预后情况,舒缓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2)辨证护理,①心血瘀阻(主症心胸疼痛,伴心慌、胸闷等症),以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护理,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每日一次按摩患者的心俞、膻中、内关、足三里等穴。②痰浊闭阻(主症胸闷重,痰多气短,形体肥胖等),以通阳泻浊、豁痰宣痹护理,口服瓜蒌片。③寒凝心脉(主症心绞痛,手足不温,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以辛温通阳、宣通心阳护理,采用中药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减。④心肾阴虚(主症头晕耳鸣、心痛憋闷、腰膝酸软),以养心清火、滋阴和络护理,服用左归饮汤加减[2]。⑤心气虚弱(主症心胸疼痛反复发作,气促易汗),以补气养阴护理,以生脈散合人参营养汤加减。⑥心肾阳虚(主症自汗、胸闷气短、难以平躺),以温补阳气护理,以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两组护理时间持续8周。(3)中医护理技术,①耳穴贴压。胸闷心痛表现可取患者穴心、神门、交感、内分泌等穴位埋豆,心悸气短表现可取患者皮质、心、肺、肾、神门等穴位埋豆。②穴位贴敷。胸闷心痛表现选取患者心俞、脾俞、膈俞、肾盂等穴位贴敷。心悸气短表现取患者气海、膻中、关元、太溪、足三里等穴位贴敷。注意皮肤处是否出现过敏反应。③穴位按摩。胸闷心痛表现取患者的神门、内关、心俞等穴位进行按摩。心悸气短表现取患者心俞、肾盂、神门、内关、三阴交等穴位进行按摩。④中药泡洗,选当归、红花、川芎、薄荷、艾叶等活血化瘀药物,用温水煎煮,加入适量水,每日早晚各一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显效: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有效: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无效:上述指标未改变。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 20.0,用均数标准差(±)和百分比(%)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用t、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疗效

对照组治疗率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胸痹心痛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与现代医学中“冠心病”症状类同,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对患者危害较大。以胸痹为主要病机,心痛为主要症状。其主要病因多与饮食与情志不节、寒邪内侵、气机受阻,血液运行不畅等因素相关。单纯依靠西医护理效果不够理想。而中医学对胸痹具有独特的认知,根据具体的临床症状进行辨证分型,将其分为心血瘀阻、痰浊闭阻、寒凝心脉、心肾阴虚、心气虚弱、心肾阳虚6个类型,根据每个类型的特点及病因具体实施中医药物护理,大多采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益气补血、化痰泻浊等组方来进行护理,围绕活血通脉的基本方法而达到同病异护的效果[3]。再配以中医情志护理改善患者心气郁结,促进血流运行;通过耳穴贴压、穴位贴敷与按摩等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能够使经脉得以有效疏通、活化血管、舒筋活血、促进血液循环,应用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泡洗来全面改善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能够使经脉得以有效疏通、活化血管、舒筋活血、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应用西医护理,严格监护患者的症状体征,对突发情况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等。将中西医的护理优势有效结合而进行整体性的护理指导,达到标本兼治的疗效,使患者获得到良好的护理感受,有助于预后恢复。此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率低于观察组(P<0.05)。

综上所述,对于胸痹心痛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能提升治疗率,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赵鑫.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护理中的观察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9,025(005):788-790.

[2]单鸿波,徐浩.徐浩教授辨治胸痹心痛病经验举隅[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17(15):2388-2390.

[3]丁慧鑫,于春光,张春花,等.中医实践护理学应用于胸痹心痛中医护理的前景[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16):2085-2088.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与养生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