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监护室的人性化护理措施总结

2020-11-01李华丽

康颐 2020年11期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人性化护理常规护理

李华丽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ICU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19年01月—2020年04月期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人性化护理,分析2组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包括护理管理、工作效率、护理操作、服务态度、基础护理(P<0.05)。结论:ICU实施人性化护理可获得显著价值,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在护理领域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1.170

重症监护室(ICU)是一个抢救设备齐全、专为危重患者建立的病区,该病区配备多功能呼吸治疗机、床边监护仪、麻醉机、气管插管、起搏器、气管切开等所需急救器材,虽ICU设备较为先进,但抢救患者成功率并不高,因该科室抢救着重于设备及技术层面,而忽略了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因此为该类患者提供先进的治疗措施外,还需制定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护理方案,积极规避不良症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显得极为重要。基于此,我院在此环境下研究出人性化护理模式,该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之一,主要以患者为中心贯穿于这个护理过程,且应用于ICU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淡化其负面情绪,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护理质量[1]。鉴于此,本文选取该类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100例ICU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19年01月—2020年04月期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男女比例分别为:20:30例、25:25例;年龄分别为:24—68岁、25—69岁,平均值分别为:(51.14±3.14)岁、(52.21±3.23)岁;基础信息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均属于ICU患者;(2)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3)所有患者、法定代理人及家属均知情本次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除标准:(1)存在传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患者;(2)实验过程中退出、无法按时完成实验者;(3)认知功能存在异常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各项指标,并予以常规的体位护理、皮肤护理以及心理干预,同时对不同疾病实施相应的对症干预、用药护理等。实验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营造舒适、安全的监护室环境,并保障监护室宽敞明亮、清洁整洁,同时控制噪音,需将设备报警音量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将暂时不用的设备、仪器均关闭,医护人员进入监护室时,需走路、交流、操作轻盈。(2)认知方面护理:选择呼唤、音乐、交流等刺激方式,促进患者能够充分感受他人的关心,并缓解和规避其产生昏迷等现象,对其脑神经功能起到一定缓解作用。(3)个性化健康宣教:由专业性护理人员依据患者个体状况,如职业背景、文化程度、性格以及疾病状况,选择科学性、针对性宣教方案,如卡片、录像、模型等方式,确保其能够轻松掌握宣教内容,正确认知自身疾病,进而提高对医护人员专业的认同感及战胜病魔信心。(4)饮食护理:全面掌握患者饮食习惯,并结合其具体状况,制定针对性、合理性饮食方案,从饮食方面对患者加强调理,进而促进其病情快速恢复。(5)积极心理暗示:对患者实施面部表情、语言、身体形态等积极暗示,保障其接收鼓励和良好的刺激,需动作轻柔协调,不谈论其他患者恶化或死亡等信息。(6)加强基础护理:护理人员每日需对患者皮肤护理2次,每2h予以翻身一次,按需实施热人工吸痰及晨晚间护理,并做好表情温暖专注,动作轻柔细心。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护理质量比较(护理管理、工作效率、护理操作、服务态度、基础护理),分值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護理质量越佳。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开展数据计算软件为SPSS19.0,检验结果表法为 “x2”、“t”, 计数资料表示为“%”、计量资料表示为“x±s”。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护理管理、工作效率、护理操作、服务态度、基础护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ICU集中了不同程度的重症患者,是治疗和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首要科室。由于该科室病情较为复杂,加之病情变化较快,使ICU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及风险明显增加,因此采纳高效的护理方案,积极规避不良症状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显得极为重要[2]。

既往临床以常规护理为首选方案,虽取得一定认可,但随着人们对就医要求的增加,传统护理方案已无法满足现阶段人们的需求,加之常规护理属于一种被动护理模式,缺乏一定针对性,未考虑患者实际状况,未依据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护理内容较为单一、片面,进而直接影响临床护理效率[3]。而人性化护理模式可有效弥补上述护理的缺陷,该护理模式属于当前较为新型的一类护理方案,其主要秉承以患者为中心,规避不良症状发生,促进其快速康复。相关研究发现,展开全面综合护理不仅为患者提供舒适医疗环境,更要注重心理交流,进而为其制定精细化、科学化及人性化心理、心理方面的舒适护理,改善医患关系[4]。而本文主要通过全方位为患者服务,用护理人员诚心、细心、爱心来换回患者的安心、舒心、放心,使其能够充分感受社会温暖及关怀,进而淡化其负面情绪,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本文研究显示,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ICU实施人性化护理可获得显著价值,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ICU实施人性化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姝研,王晶,安宁.标准化镇静护理方案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9):47-49.

[2]朱耀辉.重症监护室冠心病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式及疗效[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3):2077-2080.

猜你喜欢

重症监护室人性化护理常规护理
集束化干预措施在预防ICU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分析
人性化护理在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探究
集束化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分析
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自由体位分娩中的应用表现
护理干预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率、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改善作用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分析
试论重症监护室的实习带教体会
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疗效影响的研究
整体护理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和保障母婴安全的实施效果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