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策略
2020-10-30唐安敏
唐安敏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更为注重构建知识与学生认知、学生生活的连接,真正让学生在感受到知识实用性,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于生活中,促进他们思想境界的提升和行为约束能力的增强。本文注重从生活化实践、合作教学以及角色扮演三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打造具有自主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促进他们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增强此门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有效性是现阶段教学的重要指标,既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也向学生的学习能力发起更大的挑战。在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对知识的讲授方面,并不注重为学生搭建自主交流的平台,也不注重构建知识与学生认知的连接,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死记硬背状况,而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便成为空谈了。针对这种状况,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注重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立足学生的生活,构建具有自主性、交流性和生活性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让学生畅所欲言,而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针对性引导,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一、运用生活化实践,让学生懂得感恩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十分接近学生生活的学科。教师在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过程中,应转变原有的“为了教教材,而教教材”的教学心理,构建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之间的连接,创设生活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将学习的眼光,转入生活,并进行相应的实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辅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行。本文注重从运用生活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懂得感恩的角度,开展此部分内容的论述。
例如,在讲授《沟通传递爱》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生活实践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让学生为父母洗一次脚,真正让他们在此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為家庭的付出,让学生树立感恩的意识,并运用具体的行动,报答父母,为家庭出力。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着力。第一点,展示视频。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大部分学生家长从事的职业视频,注重展示父母工作的辛苦。第二点,开展交流。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交流,说:“看完视频,你们有何感想?”小陈积极地举手说:“通过观看视频,我感受到父母为了整个家庭的付出。他们的工作太不容易了!”第三点,布置任务。在学生内心有所触动的情况下,教师布置如下的任务:为自己的父母洗洗脚,并在再次上课后,说一说自己的体会。第四点,展示成果。在再次上课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实践感受。小陈积极地举手说:“在洗脚的过程中,我发现母亲的右脚总是向后移。我仔细观看,原来她的右脚小脚趾处有一个水泡。与此同时,我联想到教师展示的视频,感受到工作的辛苦和挣钱的来之不易!我应在空余时间,积极地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应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让他们开心。”教师运用生活化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体会到父母的不易,真正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促进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二、使用合作教学法,让学生珍惜生命
生命具有唯一性和单向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即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而且还应尊重他人的生命。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教师可以运用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感悟和分析,真正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提升整体的合作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授《生命的思考》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真正懂得尊重自己的生命,珍惜他人的生命,促进合作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了达到上述教学效果,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点,划分小组。在小组划分的过程中,教师注重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第二点,开展活动。教师制定如下的活动:每个小组由四名学生。每个学生有属于自己的绳子,而绳子上面绑着一个小石子。每个学生需要将石子放入到小瓶中。与此同时,教师让学生拉动绳子,并保证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拉出自己的绳子。假如你们从小瓶中抽出石子,则代表你们获得安全。第三点,实施引导。教师走入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并针对有问题的小组,进行启发性的引导。第四点,展示成果。教师在此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简要介绍。小洛说:“我们小组通过讨论,制定出如下的策略:按照小组长、发言员、观察员以及记录员的顺序,撤出自己手中的石子。通过这个活动,我们懂得只有尊重他人的生命,自己的生命才能得到同样的尊重。”通过运用合作教学法,教师真正让学生彼此配合的过程中,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并尊重他人的生命,促进学生正确生命观的形成。
三、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规范行为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法,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融入到相应的角色扮演中,运用个人的感知,体会情境;运用个人的情感,表示其中的情境,真正让学生理解和感悟道德与法治知识,并让学生将此部分知识的理解,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促进角色扮演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注重从培养学生的行为约束能力入手,开展角色扮演教学。
例如,在讲授《社会离不开规则》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自主挑选相应的角色,进行扮演,并真正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感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促进学生自我行为约束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此,对教学的经过,进行简要介绍。首先,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位中年人因为怕迟到,闯红绿灯的状况。其次,教师和学生讨论,是否该闯红绿灯。再次,教师让学生选择个人喜欢的角色,并进行相应的角色扮演。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扮演破坏者的角色,将汽车主动开到人群中。最后,教师和学生交流,并真正让学生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促进他们行为约束能力的增强。
总而言之,在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构建具有自主性、交流性和生活性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认知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和行为约束能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 李维红.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24)
[2] 刘东德.浅谈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