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劳动品德观念的培养策略分析与解读

2020-10-30马芙蓉

天津教育·中 2020年9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小学生

马芙蓉

【摘  要】通过对我国小学生劳动品德观念形成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小学生劳动品德观念十分薄弱。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劳动品德观念已经成为现代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基于此,本文结合小学生劳动品德观念的培养现状,提出几点培养小学生劳动品德观念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小学生;劳动品德观念;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6-0137-02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labor morality concept of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we can find that the labor morality concept of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is very weak. Therefore, how to cultivate pupils' labor morality has become the key content of modern elementary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cultiv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abor morality concepts, and proposes several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abor morality concept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help to relevant educators.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Labor moral concept; Training strategy

隨着社会经济以及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需要人们进行体力劳动的地方越来越少。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受到长辈的过度溺爱,导致处于优越环境的小学生劳动观念欠缺,最终导致其在步入社会后难以适应社会环境,步入工作岗位后怕苦怕累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加强对小学生劳动品德观念的影响至关重要。

一、小学生劳动品德观念的培养现状

在对小学生劳动品德观念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管是家庭、社会还是学校,都觉得小学生年龄还小,应该以学习为主,不需要承担劳动任务,当小学生长大再培养也为时不晚。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让小学生劳动品德观念培养受到限制,出现自私自利的意识并做出一些不良行为,使小学生健康成长受到严重影响。

二、小学生劳动品德观念的培养策略

(一)在相关课程教学活动中融入劳动品德观念培养目标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在小学阶段会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其作为一门引导小学生了解生活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小学生劳动品德观念的理论依据,因此需要在该课程教学活动中融入劳动品德观念培养目标,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加强小学生对劳动品德观念的理解,促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该观念植入心中。

例如,在对小学生进行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爱我家》这章教学时,第12节标题为“干点家务活”,授课教师可以在该节教学中融入劳动品德观念。首先,因为本章前三节已经讲授了长辈的辛苦、长辈通过劳动为晚辈创造的幸福生活,所以小学生会对长辈产生一种敬佩、感恩的情感;这时授课教师对该情感进行利用,引导小学生明白想要更好的生活就需要付出努力,具备不畏艰辛的精神,同时引导小学生通过行动去感恩长辈,要求小学生回家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小学生劳动品德观念得到有效培养。另外,授课教师也可以让小学生去了解不同岗位,使小学生明白他们的便利生活都是劳动者创造的,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学会珍惜劳动者的成果,进而使小学生改变只为自己着想的错误观念。

(二)通过创建劳动小组来帮助小学生养成劳动习惯

想要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劳动品德观念,需要从帮助小学生养成劳动习惯着手,使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感受到劳动品德观念的真谛。因此班主任应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兴趣对其进行科学分组,让每组小学生负责不同的劳动项目,比如校园环境设计小组、班级环境设计小组、绿化协助小组等。通过该种方式不仅能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还能够使小学生明白生存环境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打造,这样才能使自身处于一个舒适的环境中,从而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三)通过举办班级“岗位”竞争活动来增强小学生的劳动责任意识

小学生具备较强的表现欲望,因此班主任可以对小学生的该种特征进行充分利用,通过“竞争”激发小学生的劳动激情,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到劳动活动中,培养劳动责任意识。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班主任可以结合班级和小学生的情况举办班级“岗位”竞争活动,引导小学生亲身融入活动中。首先,班主任应该与本班小学生进行全面交流沟通,让小学生自己设置班级“岗位”;其次,当班级“岗位”确定之后,让小学生共同商定岗位职责,并引导小学生报名竞争这些“岗位”;最后,根据“岗位”创设相应工作奖励,引导小学生积极投入工作中,增强劳动责任意识、树立“为大家”的劳动品德观念。

(四)通过组织小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来培养小学生的劳动荣誉感

对于小学生而言,被表扬也能够有效激发其参与到劳动活动中的欲望,因此班主任可以组织小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并对小学生的行为进行表扬,培养其劳动品德观念。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小学生参与社会公益组织开展的植树活动,当活动结束之后要求小学生将感想写下来,并与社会公益组织共同为小学生的公益劳动行为进行评价,为其颁发具有纪念意义的小物件。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小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同时也能让小学生感受到劳动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情。

(五)通过家校合作来强化小学生的劳动品德观念

小学生出现劳动品德意识观念薄弱,以及劳动能力不足等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家长的溺爱。由于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所以家长会将小学生捧在手心,除了学习不要求小学生进行任何劳动,处于这种安逸生活的小学生自然没有较强的劳动品德观念,因此为了强化小学生的劳动品德观念,就需要通过家校合作来实现。首先,班主任需要与家长就劳动品德观念培养的重要性进行有效沟通,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其次,家长要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身作则,与小学生一同进行劳动品德观念培养教育;最后,班主任要对家长进行正确指导,帮助家长设计正确的培养方案,保证小学生劳动品德观念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关于家校合作的培养方案,主要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自主型家务劳动。关于该种方案,主要是针对年龄较小的学生,引导其进行自我服务型的劳动活动。比如在吃晚饭后自己洗碗、鞋子脏了要自己擦、洗干净的衣服要自己叠好并放置到自己衣柜中,以及书柜、书包要自己整理。

2.自选型家务劳动。关于该种方案,主要是针对年龄稍大一些的学生,需要从小学生的兴趣着手,让小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家务活动,并要求其承担该家务活动。比如为家中的花草浇水、扫地或倒垃圾等。

3.责任型家务劳动。关于该种方案,主要是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的小学生具有一定责任意识,家长可以为其分配一些劳动任务,让小学生自主完成。比如,在妈妈做家务或者做饭的时候打下手,以及设计自己的房间或打扫自己的房间。

三、结语

通过对小学阶段的小学生进行劳动品德观念培养,不仅能够使小学生身体健康发育,还能够使小学生心理以及智力得到有效发展,使其具备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从而使其能够在未来更好地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王丽霞.试析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道德品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