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

2020-10-30李维杰

天津教育·中 2020年9期
关键词:劳动素养培养策略小学生

李维杰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劳动创造财富的理念已经深入社会各界群众的心中。劳动是创造一切的基本,也是建立一切的基础。然而在现阶段中,由于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在生活中都存在不爱劳动、蔑视劳动甚至歧视劳动者的行为。这些都会造成学生过度远离劳动,从而失去了进行劳动的相关机会,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轻视劳动、不愿进行劳动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6-0135-02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society, the concept of labor to create wealth has penetrated into the hearts of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 society. Therefore, labor is the basis for creating everything, and it is also the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everything. However, at this stage, since most students are only children, there are behaviors in life that do not love labor, despise labor and even discriminate against laborers. All these will cause students to stay away from work excessively, and thus lose the relevant opportunities for work. Over time, they will develop the habit of despising and unwilling to work.

【Keywords】Primary school students;Labor literacy; Training strategies

人类生活的基本都源于劳动,而劳动也为人类创造各式各样的帮助。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与环境,还可以促进大脑潜能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对于儿童而言,未来的教育中,劳动生产同智力体育应进行合理的结合,继而为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勤劳且勇敢的民族,正是因为这种勤劳,才建立起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继而为代代人的成功与发展打下有利基础。因此劳动是生活与生产的必备素质,同时也是广大人民应尽的义务。

一、小学生劳动素养培养过程中的问题

首先我国的教育文化一直都秉承着古老的传统,将读书写字作为一个人发展的基础,导致我国的传统教育文化一直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绩,因此对学生自身的劳动素养没有一个合理的掌握。根据相关调查可以得出,不少小学校园给予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机会不是很多,虽然一些学校偶尔安排卫生大扫除或植树等劳动活动,但是学生在校接受的劳动教育不是很充足,基本都是集中在日常的劳动课或值日大扫除中,也存在因课程排不开而占据劳动课的情况,导致学生对劳动课缺乏兴趣,甚至有不少劳动课作业都由家长代替完成的情况。其次劳动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存在脱节的情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劳动课程缺乏对现代科技的体现,使劳动教育内容存在枯燥乏味且方式单调的情况。劳动教育多以教学大纲为基准,大纲的编制中多是采用一套规定式劳动教学方案,这种教学方案不一定百分百适用于所有的校园,导致不少学校都采用这种盲目的劳动教育方式,起不到任何教育效果,严重时甚至会适得其反。

二、小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们树立科学的劳动观念

教育归根结底就是为学生服务,不仅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还要不断挖掘小学生的潜能、塑造学生的个性、提升相应的地位。劳动教育要从小就进行相应培养。例如:家长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比如当家长在做家务的时候,要让孩子知道劳动的辛苦,劳动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这样就能够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了解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且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树立科学的劳动观念。当孩子升入小学之后,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卫生打扫以及操场的分担区,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劳动分配,让学生了解在班级学习中也要记得相应的劳动。笔者相信经过一整套科学性的劳动素养教育,小学生都能够理解其深意,并且可以为学生树立科学的劳动理念奠定基础,这对小学生日后的发展也具有良好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习惯能够铸就学生的性格,而人的性格能够决定人的命运。从这一角度进行仔细分析,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能够影响他们的成长,并且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加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教育,还可以为学生开展良好的、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实训活动,在进行日常的实践活动时养成学生日常的劳动习惯,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三)在劳动中能够磨炼小学生的意识

意志行为属于人类特有的,只有人类才能够预先进行自主活动,能够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然后锻炼自己的意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这样才能够对他们日后克服困难有一定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进行日常的作业布置时,要为学生布置一些为父母做家务或帮父母洗脚的劳动作业,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小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距离,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以及劳动意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自我劳动意识,对于日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对于小学生日常劳动意识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意识形态,对于小学生的成长以及学习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化的改革,注重对于小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劳动技术素养

(一)提高教师本身的理论与技术修养

在为学生进行教学之前,教师首先应该拥有相应的知识。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劳动素养的养成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对教学方式保持精通、认真钻研劳动精神培养的方法,同时领会养成劳动思维的好处。这样不仅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对于学生培养劳动精神的必要性,更能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劳动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参加一些有关劳动技术培养的培养班,或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实践活动,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劳动能力,并且从中找到更多相关的教学经验,将其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这样能够更有效地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二)丰富教学资源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多方面且直观的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从图像和声音方面去表现,让学生对劳动更有兴趣、让学生的技术素养得到提升。而对于一些操作中的难点,多媒体教学也能让学生更好克服。例如:教师可以在进行日常的教学课堂中,将一些农民在田間农忙的图片放映给学生看,或者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视频供学生观看,在学生观看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分别阐述一下自己的感想和启发。通过实际、生动的教学让学生更加明确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教师教学的资源。

四、结语

在学生劳动素质的培养下,只要家庭进行足够的配合、社会给予大力的支持以及学校能够足够重视,那么就可以产生一定的凝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形成人类所能体现的劳动素质,并且激发孩子成为有理想、有素质、有知识的适应劳动社会的人才。在日后的社会中,学生也会拥有极强的劳动能力,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一定基础。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利用开心农场培养农村小学生劳动素质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S[2019]GHB075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飞.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技术素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

[2]秦红.劳动教育的创造性实施策略[J].江苏教育,2019(23).

[3]刘建龙.劳动实践在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作用的研究[J].学周刊,2018(15).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劳动素养培养策略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阳光菜园”:提升留守儿童劳动素养的策略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初中生劳动素养缺失原因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