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20-10-30张春琴
张春琴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既是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传授者,也应该是通信技术工具的应用者、践行者和宣传者。教师要围绕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科学、合理地选择现代化通讯技术设备进行教育和学习,形成“自身知识储备+现代化教学设备+科学教学”的良性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对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移动终端;应用探讨;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6-0057-02
【Abstract】Teachers of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bjects are not only the instructo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related knowledge, but also the users, practitioners and propagandists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ools.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select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for education and learning, and form a benign teaching model of "self-knowledge reserve + modern teaching equipment + scientific teaching",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mote students Effective cultivation of core literac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words】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obile terminal; Application discussion; Effectiveness
一、通信技术的运用分析
移动终端,特别是手机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是对可以随时随地移动使用的计算机设备的简称,主要包含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等。手机通信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目前,作为一个超小型计算机系统,手机已经拥有极其完善的信息处理系统,通信方式也更趋多样化,能够通过无线运营网及无线局域网、蓝牙、红外等多种渠道进行通信,满足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通信需求。运用移动终端进行教学,能够保证现代化教具使用的灵活性和随意性,让教学环节不再拘泥于课堂上,课堂时间和容量都有明显提升,为高质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设备供应。
二、移动终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现代通信技术的广泛使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教学技术变化的日新月异,教师也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思想,顺应时代潮流,有目的、有意识地对自身的信息化能力进行巩固和提高。尤其是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既是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传授者,也应该是通信技术教学工具的应用者、践行者和宣传者,要在自身所具备的丰富的信息化专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围绕教育教学工作的開展,科学、合理地选择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育和学习,形成“自身知识储备+现代化教学设备+科学教学”的良性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纵观当前国内高中学校的情况,大多数学校设有网络教室,并且配备相应的网络设备,这就为移动终端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提供了相应的便利条件,使学生能够在网络教室运用移动终端进行教学平台的访问、相关知识点的搜索、微课视频的下载及师生的交互沟通,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需要,全面解决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移动终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例析
(一)仿真学习软件的应用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到技术使用环境及设备操作模式等因素的束缚,高中生要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存在较多的障碍。而移动终端教学工具的出现,让教学情境的创设更加便利、简洁,师生都可以运用移动终端商的3D模拟学习软件,真实再现实践操作的全部过程,让学生能够对过程进行近距离、细节化的观察和体验,增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强化记忆的稳定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重难点知识。
(二)微课视频的应用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微课是指以微型视频为载体的全新教学模式,视频时间在10分钟以内,结合教学标准及实践要求,将教学主要内容高效融合到短小精悍的视频中,形成对核心要点的深度解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难点内容,丰富教学模式。以运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书籍的编排过程。整个过程生动有趣、清新自然、贴近生活,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到视频学习中,兴趣倍增,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来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需要解决的任务。通过这种生活化场景的创设,一方面能够将知识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声影图文等形成对学生多重感官的刺激,拉近理论学习同生活实践的距离,消解学生内心对枯燥理论知识学习的抵触情绪,调动学习热情,自主自觉地跟随教师的引导参与到课堂问题的发现与探究中;另一方面微课视频所具备的主题突出的特点,也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点对点地在线搜索和下载视频,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巩固,查漏补缺,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三)网络学科主题社区的应用
随着网络教学平台的兴盛和繁荣,不同的学习群体围绕信息技术学科内容在网上组建成不同的交流空间,由此推动了网络学科主题社区的产生和运用。首先,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需要选择不同的主题社区。其次,在主题社区内,学生可以围绕某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经验,达到培养团结协作能力和互助共享提升的目的。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主题社区的应用渠道不再局限在电脑上,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成为青少年学生参与网络交流互动的主要选择,为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选择“门口学习网”作为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向学生提供相应的用户名和密码,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录,继而在平台上浏览、观看优秀信息技术作品和课件,并进行点评,灵活自由。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点评、留言等与学生进行沟通,切实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师生之间的高效沟通双重目的。
四、通信技术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思考
在通信技术运用的学习情境中,我们的学习时间不再局限在课堂上,学习地点也不再只停留在教室,可以是下课后的操场,可以是放学后的家里,可以是上学路上的公交车,这就让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得以运用。同时,经过长时间在嘈杂时空内的学习训练,能够让学习者有针对性地对自律能力、自学能力、注意力管控能力等进行培养和提高,促进综合成长。虽然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丰富和优化,但是仍有很多教学难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这就有赖于技术的持续进步,继而在监管上给予更多的丰富和完善,減少软件广告等投放,规范软件操作模式,让学生在运用移动终端进行学习时获取更好的学习体验。
总而言之,通信技术的应用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学习方式的限制和束缚。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学生只要手持移动终端,就可以灵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地点,既保证了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又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学生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师生关系更趋健康,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常态,进而促进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注:本文为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9立项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的移动终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2019-R-7380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倪珺.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化多任务式翻转课堂的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5.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