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竞赛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初探
2020-10-30韩菁林立杰
韩菁 林立杰
[摘 要]竞赛教育有“第三本教育护照”之称,赛事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文章通过调研目前高校竞赛管理存在的弊端,探讨如何构建高校竞赛管理信息系统,打破各学院的信息孤岛,综合调配学校资源,加强参赛选题的项目管理,为全校师生提供相关培训等,实现对竞赛的高效科学管理。
[关键词]竞赛管理信息系统;竞赛项目管理;竞赛信息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16.101
[中图分类号]G647;TP311.5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0)16-0-02
0 引 言
从全国学校、学院提供的线上线下竞赛管理涵盖内容和精细化程度分析,多数学校的竞赛管理仍处于粗放式经营阶段,表现为重数量轻质量、重奖励轻投入、重宣传缺服务。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如何构建竞赛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竞赛管理水平,协调多方优势,加大对竞赛共享数据集中控制和挖掘力度,为竞赛提供综合支持与服务。
1 竞赛管理现状
1.1 学校宏观层面
①管理分管多,层级多。自上而下的竞赛管理一般分为3层。第一层为竞赛中心或者现代教育中心等部门。二级管理中心为共青团、学生处、教务处和各院系。三级为院系学工及科技部。分管主要依据是竞赛归口管理,如由共青团中央牵头的“挑战杯”归属共青团,专项赛事由院系直接参与。②管理浅表化。这3层管理部门业务多为竞赛信息的发布、登记、奖励派发等具体业务下达上传,基本没有管理层级区别,造成任务严重重复,各级资源空置率高,部门间协调性差。③数据存储风险高,利用率低。历年竞赛各类数据保存在部门电脑上,遗失风险高。部门信息相对独立,导致数据流动率低,检索困难,开发利用率低,海量数据成为“僵尸数据”。④重奖励轻投入。为提高参赛水平,学校纷纷加大奖励力度,但是赛事绩效奖励评价体系多为结果绩效导向,忽略竞赛过程服务支持,导致参赛体系建设不平衡,现有政策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1.2 院系中观层面
院系的学科特长,使院系在竞赛中更多承担项目的具体指导和技术支持责任。目前,竞赛系统中,院系更多作为传话筒和派发任务的工段长。①缺少对项目的专业管理。学院由学工教师负责竞赛管理,但没有涉及参赛组团后的导师推荐、项目优化、历年竞赛优选作品分析、项目跟踪和阶段性考核检验等。学院逐渐开始追求参赛数量,导致竞赛管理质量不断降低。②竞赛梯队建设工作任重道远。除了不断进行优秀项目迭代,知识和技能的传承在竞赛培养中也非常重要。学院需有意识地对各年级学生进行有序选拔和培养,建立新旧衔接和多种能力匹配的健康梯队,确保学院内拥有一批训练有素、经验丰富、善于自我激励的优秀学生,通过树立榜样,激励同学接受未来挑战。③服务资源利用不充分。仅凭学生、指导教师的个人经验和能力无法将教书育人与双创结合,实现校内重研究、校外重实践的发展目标。如果学院能充分发挥其社会资源、科研资源的服务优势,为项目提供配套服务和人才培养平台,就能真正精雕细琢地打造精品参赛项目。
1.3 参赛团队微观层面
①大量参赛团队处于无管理状态。在团队组建方面,成员招募多依赖同级同学、好友关系构建,后果就是团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合理,再加上选题缺乏调查、与指导教师交流少、缺少核心带头人物等,导致学校难以完成竞赛项目沟通、控制任务。②选题质量低。学生参赛热情高,特别是低年级同学锻炼愿望强烈,但是受经历和学识限制,选题能力差,选题水平较低,选题重复率高,因选题不佳退赛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些队伍直接使用以往参赛项目和文档。③缺乏必要技能。“干中学”是非常有针对性且见效快的学习方式,但是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指导教师在参赛过程中都心存困惑。对于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良好的网络培训系统显得尤为重要。综上所述,目前多数高校竞赛管理混乱、信息孤岛严重,部门层级相互割裂脱节、协调低效、数据难利用、竞赛成本高居不下。因此,构建实时、动态、准确的竞赛系统,为竞赛提供决策和支持势在必行。
2 影响竞赛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因素
2.1 从校外宏观环境分析
虽然我国信息化建设近20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但是信息化整体水平较低,信息化基础建设、行业规范、数据保护和应用法律制度等方面有待补充,同样的问题也存在高校信息系统建设中。数据挖掘技术方兴未艾,海量数据分析整理难度大,需要投入多,但数据付费标准难以制定和执行,数据开发风险高。另外,竞赛项目的排他性,使数据保密要求高,数据共享程度自然降低。
2.2 从校内微观具体环境分析
高层管理并没有把竞赛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纳入战略规划,学术科技活动和竞赛教育与传统大学教育融合的方法处于探索阶段。新兴的竞赛管理较学工管理、教学管理等传统高校管理内容而言,发展不够成熟,规范化程度低。此外,竞赛管理不同部门利益分割严重,学生科研资金投入少、资源共享难,使信息系统建设面临艰巨挑战。
总而言之,竞赛信息管理有别于一般的行政管理,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本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提升素质教育。基于此,学校应成立竞赛指导中心,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竞赛信息系统,将“学”与“干”及“用”与“创”结合,清除理论学习中天花板效应;将竞赛教育与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特征相结合;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3 竞赛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优化竞赛管理系统流程
为了实现竞赛信息化管理,相关研究人员需要对现行学校竞赛管理流程进行优化。优化原则是注重项目前期管理,重视对过程的检查、审核和控制;提供竞赛服务和支持;重视数据共享及信息反馈和利用;减少不必要的非增值管理环节,即实现流程控制过程自动化、管理过程规范化、信息处理集中化。优化后的竞赛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3.2 竞赛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本文通过详细了解竞赛管理的目标、业务流程及数据流程,分析和理解学校、院系、团队和个人4类使用者对用户与竞赛管理业务的实际需求;从竞赛项目管理、竞赛信息管理、系统后台管理3个方面分别设计了相应的功能模块。前期对竞赛管理部门和参赛同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需求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将多层分离框架结构作为竞赛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架,如图2所示。
4 竞赛管理系统具体功能设计
4.1 竞赛项目管理模块
竞赛项目流程为管理信息發布、立项、评审和表彰,使用者为校、院级管理者。项目管理模块的主要目的是加强项目协同与监控,以工作主线为核心实现任务推送、便于成员沟通、观点分享保留、文档管理及成员贡献评估,使用者主要为参赛队员和指导教师。
4.2 竞赛信息管理模块
竞赛信息管理模块可以提供相关信息资源,为提高参赛团队技能提供帮助等。该模块包括:专家校友资源、社会实践、技能培训、数据服务、组队专区、基金申请和自由讨论模块。其中,数据服务为重点、技能培训为基础。数据服务模块由校内数据查询模块、评审标准及要点、热点搜索区模块组成。由数据处理中心支持其运行并提供数据处理功能,为参赛团队提供历年各类申报项目的选题、每个项目评审意见、入围项目优缺点、团队成员、团队项目书等珍贵资料,目的是使后继参赛队伍通过全面了解历史作品审视自己的项目选题,为后续申报和研究提供较充足的背景资料。培训模块面向全校师生提供综合技能培训,如团队计划书写作、演讲表达、PPT制作以及为创新创业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较为集中的技能和团队建设提供咨询服务。
4.3 系统后台管理模块
系统后台管理模块包括管理权限模块、数据库备份模块。管理权限模块功能主要是功能级权限管理和数据级权限管理。数据库备份模块是保证数据安全对系统数据库的备份功能,使用者为校级信息管理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1]汪云.基于.NET技术下大学生学科竞赛网络管理系统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9):77-79.
[2]俞欣妍,奚曦.基于.NET平台的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初步实现[J].科技展望,2016(35):5,24.
[3]毛洪贲,王石发,姜琪,等.基于.NET的学科竞赛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2013(12):107-110.
[4]袁玖根,沈晓军,邢若南.基于.NET平台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考试周刊,2016(19):144-145.
[5]丁兆云,王晖,李沛,等.“互联网+竞赛”驱动下的研究生教育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7(3):18-22.
[6]陈伟,方霞,吴俊.基于数字化校园的学生学科竞赛管理系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10):201-205.
[7]李忠刚,王兴芬,彭书华,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科竞赛管理机制改革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2):34-36,40.
[8]陈红玲,崔宁,崔树林,等.基于.NET平台高校竞赛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3(1):173-176.
[9]戴海容.以学科竞赛推动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职教通讯,2013(14):27-29.
[10]颜如钻,施芝元.论高校数字化校园统一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与发展[J].现代计算机,2013(25):61-6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