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研究
2020-10-30王伟
王伟
[摘 要]公共投資项目具有周期长、投入大、需求复杂的特点,如何进行有效的跟踪,事关政府投资是否落在实处。本文对公共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进行了研究,对公共投资项目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从体系建设、人员行为、资源配置方面提升公共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水平的对策,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投资;项目;跟踪审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16.025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16-00-02
0 引 言
长期以来,我国审计部门对一系列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了审计,多数情况下使用事后审计的方式。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公共项目的投资、开发形式不断变化,如何进行有效审计,及时发现问题,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其中,跟踪审计是一个有效的工具。通过对项目进行全过程分析,能够更加全面有效地跟踪审计工作,并渗透到项目建设过程中,为政府投资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促进我国政府公共投资项目合规、高效。
1 公共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1.1 跟踪审计不能全面涉及大项目
公共投资项目具有规模大、时间跨度长、分项目多、地理范围大、行业跨度大的特点,导致审计部门在跟踪审计过程中难以面面俱到,持续进行审计。以高铁工程建设项目为例,每条线路的耗资大、标准要求高、距离长,项目的社会关注度高,跟踪审计过程的要求高、任务重。高铁工程涉及了基建材料、车辆制造、铁路配套通信、信息系统、运营项目、物流环节等,其中,基建环节分包给几十家分公司完成。审计过程要分阶段进行,在短时间内对诸多项目进行全面深入审计,难度大、后续困难多、连续性差,这些都导致审计工作出现漏洞,难以保证投标的合法性,无法及时披露资金来源、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内容。
1.2 审计资源不足
公共投资项目的审计资源多,审计人员的流动性大、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且跟踪审计对物力、预算的需求多,导致审计成本高,难以满足跟踪审计的需求。被审计项目的规模与需要的审计人数成正比,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人员变动大,跟踪审计周期长,地域跨度广等,常常因为审计人员的职责调整、离职、退休等原因,使审计工作进行到一半中断,交接时面临断档问题;还有一些审计小组面临多个项目的同时审计,而公共投资项目的领域跨度大、技术含量高,如资金使用、技术标准、环保评估、物资采购等领域都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出具具有专业水准的审计报告。有些审计项目的资金要求高,审计小组更加关注工程账务、资金使用问题,但是在工程设计、监理、施工标准、环保等领域的审计专业性不足,可能掩盖一些问题。
1.3 审计结果披露不连续
公共投资项目的周期长,审计单位必须分阶段进行跟踪审计、披露审计结果。以汶川大地震后重建项目的审计报告为例,从审计报告中可以看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合规的操作,多数资金流向不明,但是群众往往只看到不合规的点,并未看到后续改进点,审计仅仅局限于发现某些问题,对后续改进措施的跟踪受限于资源并没有跟踪到底和公之于众。这些审计结果缺失和不完整,让群众对跟踪审计的效果产生疑问,对政府公信力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1.4 审计不及时
跟踪审计有别于传统的事后审计工作,能够提前进入审计项目内,及早发现苗头、及时处置和披露,在问题发生前及时控制势头。但是,在诸多跟踪审计项目中可以发现,很多审计报告没有及时发布,有些报告往往拖了一两年才发布,即便报告内容在当时准确可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报告早已失去了弥补、预防的作用,无法完全体现跟踪审计的优势,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公开、透明。
1.5 审计的独立性低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审计部门,公共投资项目审计的难度都非常大,除了繁杂的信息、巨大的工作量以及协调各方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地方政府、参与投资、参与建设的单位都会产生一定的审计阻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许多公共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对象、环境极为复杂,导致跟踪审计难以协调、难以有统一的标准。同时,许多地方政府对跟踪审计工作不配合、不理解、不信任,导致审计工作开展困难重重。此外,审计人员要顶着诸多压力调研、搜集信息,而一些违规的地方部门千方百计地阻挠审计工作,降低了审计的独立性。
2 公共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审计计划不完整
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在很多时候都是全新的情况,没有前人的经验,许多审计人员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工作模式、思路往往受限于传统事后审计工作。而跟踪审计的重点在于过程管理及过程管理的连续性是否合规,跟踪审计需要的计划性、应变能力极高,需要审计部门明确重点、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但是在现有的模式下,跟踪审计人员往往难以适应业务动态变化,难以应用业务变、审计也变的方式,使审计计划的目的性不强。
2.2 审计效果不佳
目前,社会大众对审计产生的成本质疑声音较多,要求降低审计成本的呼声很高,而公共审计部门对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需要很高的成本。如果跟踪审计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挽回损失,这种投资成本还是值得的,但是如何在关键时间点选择关键审计对象进行审计,最大限度地保证审计的时效性,控制审计成本显得非常重要。由于审计过程的复杂性,如何选择进入时间点成为审计单位的一大难题。另外,在审计绩效方面,项目审计对象复杂、耗时长、面临阻力大,这些都是让政府审计部门需要关注的重点,如何利用有效的资源确保跟踪审计效果成为一个难题。
2.3 審计风险制约
很多跟踪审计项目的工作隐含了诸多审计风险。首先,由于跟踪审计能力不足引发的审计风险值得关注,有些项目可行性论证、招投标、拆迁安置等工作在准备阶段应进行审计,这超出了传统事后审计的范畴。其次,不同项目的审计可能由不同审计机构负责,审计关系比较复杂,有些项目的跟踪审计难以保证独立性,有些行为披露不利于审计工作持续深入,这些可能给政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加大了审计风险。
3 公共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对策
3.1 加强审计体系建设
我国当前已经有一套非常完善的传统审计体系,但是跟踪审计的体系建设还任重道远,加强审计建设势在必行。第一,深化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和融合。除了将绩效评价体系的内容融合到跟踪审计的过程中,并沿用传统事后审计的方法外,还应将过程管理、经济量化方面的知识纳入跟踪统计过程中,让跟踪审计更具指导性和实用性。第二,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加入经济责任审计元素。审计部门应将经济责任审计元素纳入领导干部的审计和考核中,将对项目进行的跟踪审计转化为对人和项目的同时审计,这样一来,更容易及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三,构建政府项目的跟踪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加入定性指标,一些难以用数字衡量的项目,应使用定性指标评估和衡量,这要求审计人做到公正客观。加入定量指标时,可以加入正向指标、负向指标和评价标准不固定指标。通过对被审计对象的定性、定量双重评价,综合权重和评价结果的得分汇总,得出审计项目的最终评价情况,使之更加量化、客观。
3.2 规范跟踪审计人员的行为
第一,维护审计人员独立性。公共投资项目的周期长,审计时间长,审计人员和被审计人员的接触来往较久,长此以往会出现密切利益关系的风险。被审计人员出于不正当需求,腐化审计人员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审计人员自身不正,难免出现被攻陷情况。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要提升审计人员的独立性,首先要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录用、培训、监管机制,提高审计人员的公信力,确保审计独立性。另外,还要持续完善职业道德体系,加大违法必究的处罚力度。第二,规范审计人员的工作合规性。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流程和标准,在规定时间用规定的方式方法完成审计工作,及时出具审计报告和整改报告,重视后续整改环节,确保全过程的流畅性。
3.3 加大跟踪审计资源的配置力度
首先,满足审计人员的资源需求。公共投资项目的范围广、技术要求高、时间长,导致跟踪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重。如果审计人员的配比不足,可能造成审计草草走过场,项目难以从一而终。因此,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部门要提前计划好人力资源的配比,针对项目的不同需求有效配置资源,确保人力资源充足和稳定。尤其是不同领域的专家、技术人员相对比较缺乏,容易出现审计工作的真空领域。而我国审计人员多数是财务、经济领域的人才,对于公共投资领域的审计,往往只能从财务角度判断是否合规,对超出这一领域的审计往往力不从心,难以满足跟踪审计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审计部门应通过外调专家技术人员、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等方式,提升跟踪审计的专业性。其次,合理分配审计经费。项目投入越大,跟踪审计所需资源越多。在现有项目跟踪审计过程中,资金缺乏成为普遍现象。如何让有限资金发挥有效作用,合理分配审计经费至关重要。第一,在跟踪审计过程中,评估工作规模,根据跨度和规模科学计算资金总量需求。规模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统筹,制定科学的经费管理方法。第二,对于大项目的不同阶段审计,根据审计目标、成效,制订不同的资金需求方案。例如,在高风险、重难点领域应加大资金投入;在低风险或次要领域,可以忽略或者减少资金预算。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曼,陆贵龙.问题导向的公共投资审计模式研究[J].审计研究,2018(4):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