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钵苗育秧和群体起点构建对不同类型杂交中籼稻钵苗机插产量的影响

2020-10-30王家红杨晓琴许有尊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6期
关键词:秧龄播种量株距

王家红 杨晓琴 许有尊

摘要:以大穗型品种Y两优900和穗粒兼顾型品种徽两优99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秧龄、播种量和株距配置对杂交中籼稻钵苗机插栽培条件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类型杂交中籼稻品种钵苗育秧适宜的播种量均以2~3粒/钵为宜,大穗型杂交中籼稻品种的适宜秧龄和株距配置分比为20~25d、15.7~20.7cm,穗粒兼顾型品种的适宜秧龄和株距分比为25~30d、12.4~15.7cm。

关键词:体苗机插;秧龄;播种量;株距;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6-0060-03

钵苗机插技术是一种新型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与传统毯苗机插栽培技术相比,钵苗育秧播种量大幅降低,且秧苗素质好,秧龄弹性大,机插无植伤,插后无缓苗期,群体动态相对平缓,有利于构建健康高效群体,提高成穗率,更能发挥水稻品种特别是杂交稻品种的产量潜力,并能显著改善稻米品质为了明确钵苗育秧的秧龄弹性和不同群体起点配置对杂交水稻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笔者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以期为杂交水稻高产群体构建和钵苗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提供技术参数。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定远县池河镇半面店村定远县永存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试验田中进行,试验田地势平坦,土壤为马肝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小麦,收获后小麦秸秆全量粉碎还田。

1.2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均为选择大穗型杂交中籼稻品种Y两优900和穗粒兼顾型杂交中籼稻品种徽两优996。

1.3 试验设计 设置3组试验:试验1 (秧龄):设20d、25d、30d、35d等4个秧龄,栽插株行了距为33cm×15.7cm;试验2(播种量试验):设置1粒/钵、2粒/钵和3粒/钵等3个播种量,栽插株行距为33cm×l5.7cm;试验3(株距配置):设12.4cm、14.1cm、15.7cm、17.9cm 和 20.4cm 等 5 个株距。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200m2。3个试验氮磷钾肥用量(纯量)分别为 255kg/hm2、90kg/hm2 和 112.5kg/hm2,氮肥基蘖穗肥比例为60:15:25,磷肥一次性基施,钾肥基肥和穗肥比例为6:4;水分管理按照“浅-露-烤-湿”精确定量灌溉方式进行;病虫草害按照常规高产栽培模式进行。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成穗率:最终有效穗数占高峰苗的百分比;实产:成熟期每小区实收3个点,每点20m2以上测定产量,称重后测定稻谷水分含量,折算成13.5%的标准含水量即为实际产量;产量构成:根据调查的最终平均有效穗,每小区于成熟期选取3~4株具有平均有效穗的植株取样,脱粒后考种测定相应的粒数、实粒数、空瘪粒数和千粒重,并计算结实率和理论产量。

2结果与分析

2.1 秧龄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由表1可知,20d和25d秧龄的有效穗显著高于30d、35d秧龄的,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相差不大;大穗型品种Y两优900的产量以25d秧龄最高,达到12.0t/hm2;其次是20d秧龄的,为11.5t/hm2;穗粒兼顾型品种徽两优996的产量同样以25d秧龄最高,达到11.1t/hm2;其次是30d秧龄的,为10.9t/hm2;Y两优900和徽两优996均以35d秧龄处理的产量最低,分别比25d秧龄的产量下降11.7%、16.2%。说明钵苗育秧秧龄弹性比传统毯苗育秧好,适龄期可延长7~10d,与传统人工育秧适宜秧龄接近,这对缓解茬口衔接紧张具有重要意义;钵苗育秧秧龄超过25d后,与有效穗呈显著负相关,秧龄越长,成穗率越低,有效穗数越少;钵苗育秧秧龄超过30d,产量显著降低;秧龄以25d左右为宜,大穗型品种秧龄可以适当缩短至20~25d,穗粒兼顾型品种秧龄可适当延至25~30d。

2.2 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Y两优900和徽两优996表现一致,产量均以3粒/钵处理最高,分别为11.1 t/hm2和10.4t/hm2;其次是2粒/钵,2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4粒/钵处理;大穗型品种Y两优900的2粒/钵和3粒/钵处理分别比4粒/钵处理的产量高5.8%、7.8%,穗粒兼顾性品种徽两优996分别高3.0%、5.1%;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有效穗逐渐增加,3粒/钵和4粒/钵处理差异不大,但均显著高于2粒/钵处理;结实率和千粒重3个处理之间差异不大,但是穗粒数随着播量的增加逐渐降低,4粒/钵处理显著低于2粒/钵和3粒/钵处理,这也是4粒/钵处理产量显著低于另外2个处理的主要原因。另外,4粒/钵播量处理的成穗率显著低于另外2个处理,这可能是由于中期群体过大,无效分蘖过多。

2.3 株距配置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隨着株距的加大,成穗率、穗粒数显著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略有增加,但有效穗显著降低;大穗型品种Y两优900在株距为15.7~20.7cm时产量较高,单产均超过11250kg/hm2;株距在12.4cm时,单产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穗粒兼顾型品种徽两优996株距在12.4~15.7cm时产量较高,单产均超过10500kg/hm2,株距超过17.9cm时产量显著下降(见表3)。

3 结论与结论

由本次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中籼稻钵苗育秧机插适宜的播种量大穗型和穗粒兼顾型以2~3粒/钵为宜。在适宜秧龄和最佳株距范围方面,大穗型杂交中籼稻品种的适宜秧龄在20~25d,穗粒兼顾型品种在25~30d;2种类型品种的钵苗育秧秧龄均不宜超过35d,否则产量会显著下降。无论是大穗型品种还是穗粒兼顾型品种,穗粒协调才能获得高产,大穗型品种Y两优900在钵苗育秧机插条件下,株距应适当增加,以发挥其大穗增产的优势,适宜的株距为15.7~20.7cm;穗粒兼顾型品种徽两优996的株距不宜过大,株距在12.4~15.7cm时可以较好地协调有效穗和穗粒数的关系,形成适宜的总颖花量,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洪程,龚金龙.中国水稻种植机械化高产农艺研究现状及发展探讨[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273-1289.

[2]周久山,王立勇,吴文革,等.水稻钵苗机插与传统毯苗机插栽培方式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7):22-23,25

[3]吴文革,杨剑波,张健美,等.穴基本苗对机插杂交中籼稻群体构建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4,41(3):401-405.

[4]张洪程,朱聪聪,霍中洋,等.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优势及主要生理生态特点[J].农业丁程学报,2013,29(21): 50-59.

[5]胡雅杰,邢志鹏,龚金龙,等.钵苗机插水稻群体动态特征及高产形成机制的探讨[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 (5): 865-879.

[6] 吴文革,张健美,周永进,等.江淮水稻钵苗机插生育特性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稻米,2015,21(4): 118-124.

[7] 张洪程.钵苗机插水稻生产特点及其利用的核心技术[J].农机市场,2012(8):19 - 21.

[8] 吴文革,许有尊,杨剑波,等.甬优1540钵苗机插平衡栽培单产超吨粮关键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 50-52.

[9] 吴文革,周永进,张健美,等.杂交中杣稻钵苗机插群体特征及产量形成优势分析[J].核农学报,2016,30(7): 1427-1434.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秧龄播种量株距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稀落谷长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弱筋小麦“杨麦15”播种量试验研究
旱育秧秧龄与产量关系试验
秧龄对机插早稻秧苗素质、分蘖能力及产量影响
巧解“植树问题”
机插秧移栽秧龄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