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视域下专业群建设探究
2020-10-30姚亚锋徐广舒
姚亚锋 徐广舒
摘 要 “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起点高、要求高、目标高。南通职业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被列为“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该专业群建设优势虽不明显,但有着区域产业优势,同时也面临着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基于上述背景,该专业群确立了错位发展目标,未来将着力于建立专业群建设动态调整机制,重构专业群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深化“三教”改革,构筑产教融合平台。
关键词 “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课程体系;产教融合;三教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26-0023-05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从“宏观”的层面表明了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实施重大改革的态度和方略。2019年3月,为贯彻落实这一方略,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称“双高计划”)。此后在一年的时间内,围绕职业教育改革,教育部等部门陆续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 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等系列“微观”层面的指导性、实施性、支撑性文件,使“双高计划”得以有力实施。在“双高计划”中大力推进专业群建设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关键所在,是推动高职教育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面向高端产业、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南通职业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被列为“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的现实基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983年开设的工民建专业)是学校的“起家专业”和“拳头专业”。历经近40年的建设,先后获批为教育部、建设部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专业、江苏省首批高等院校特色专业、央财支持国家级实训基地建设的依托专业、省“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群核心专业和省政府品牌专业。专业依托南通建筑业超级平台,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产教融合、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形成了专业特色,在省内高职院校和建筑行业领域均享有一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以“领域相容、岗位相关、技术共用、平台共享”为原则,将工程造价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有机整合,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成为本次“双高计划”6个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单位之一,也是江苏唯一的一所。然而,与其他5所入围“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比对,学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的优势并不明显,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见表1。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的目标定位
(一)产业优势带来新机遇
学校所在地南通是全国知名的建筑强市,全市共有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24家,约占江苏的1/3(江苏73家),建筑从业人员150余万,累计获得建筑业“鲁班奖”110座,为全国地级市之首。2018年南通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452.3亿元,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24.8%(全省34053.9亿元,全国第一);2019年前三季度,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231.7亿元,同比增长12.2%。与此同时,南通也面临着如何把传统的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增长数量型向效益型、发展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等问题,尤其是近几年,南通建筑业企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人才断层,新一代南通建筑业企业掌门人更加重视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十三五”期间,南通及周边地区建筑行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更侧重于BIM技术运用、EPC全过程管理、施工现场管理、项目成本核算、PC工艺质控、钢结构安装、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等方向,缺口高达5000人/年。产业发展现代化和高质量人才需求,为专业探索更有效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共建共享教学资源,打造技术技能平台等带来更加多元的合作形式和广阔的合作空间。
(二)转型升级面临大挑战
一方面,产业转型升级对专业教学内容提出新要求。如,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新建建筑预制装配率、装饰装修装配化率、新建成品住房全装修率等各项建筑产业现代化指标将越来越高,大中型以上项目将逐步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化技术进行设计建造,建筑业企业需要更多适应绿色精益建造、智能建造的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对建工现有专业的教学内容和专业实训项目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1+X”证书的实施、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互聯网+”“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三教”改革,多源生源引发的课堂革命,需要教师具备更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学内容的二次开发能力、教学资源建设能力、教研科研能力、指导学生技能大赛的能力,需要采用与之契合的更加有利于学生技能达成的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模式、灵活开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意味着教师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同样需要“转型升级”。
(三)确立错位发展目标
“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方案应把握“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质量内涵[1],聚焦区域建筑业产业链关键节点,明确对应的岗位集群,明晰专业群与岗位群的映射关系(见图1),精准指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核心目标[2],注重差异性、发挥自身优势,做强做精与办学定位匹配、与区域产业发展协调、与其他高职院校“双高计划”错位发展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培养具有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建筑建造过程性必需的理论知识,获得“1+X”等证书,能运用BIM、物联网等新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知晓国际工程建设法律法规的“技术技能型”“复合创新型”“国际视野型”即“三型”卓越人才。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的实施路径
“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涉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实践教学基地、技术技能平台、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等诸多板块建设内容。
(一)建立专业群建设动态调整机制,适应经济社会和产业转型发展
产业发展是专业建设的外驱力。建筑产业是包含建筑业、房地产业、勘察设计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延伸的建材、装备制造等有关行业在内的大产业概念[3]。南通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将迎来普及应用期(2021-2023年),建筑产业现代化建造方式成为主流,工程建设中普遍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化技术[4]。而在庚子新春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集成建筑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和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以预制和模块化为特征的集成制造和集成建造更有利于推动建筑企业的资源整合优化,有利于加速项目进度、提高建筑质量、降低成本预算和安全生产管理,预示着建筑产业发展趋势。因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从产业链上建筑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去找寻找准群内5个专业与建筑产业(链)的对应关系,具体见图2,并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区域产业发展目标,将增设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建筑工程技术(装配式建筑方向)等专业,形成与产业发展协调互动、动态调整、实时优化、自我完善的建设发展机制[5]。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调查和分析南通及周边不同层次建筑业企业现有各专业人才分布状况、各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规格,研判和预测产业链不同岗位对专业群人才的需求。
(二)重构专业群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支撑学生技能和学习成效达成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面向的“服务域”为现代化智慧城市的建设、管理和服务,精准分析建筑业产业(链)关键岗位执业资格、岗位资格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6],从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技能供给质量出发,嵌入思政教育、SEQ(Safe、Environment、Quality)三识教育、双创教育和“1+X”技能证书,构建以学生学习成效达成为导向的“平台+模块+方向”专业群课程体系,具体见图3。平台类课程培养通识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模块课程培养更具针对性的岗位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7]。每个模块的课程可对接不同职业技能证书,如建筑工程技术模块对接“装配式构件制作与安装”技能证书,工程造价模块对接BIM中级(工程管理方向)技能证书,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对接“建筑工程识图”技能证书,物联网应用技术对接“传感网应用开发”技能等级证书等,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将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转化为专业群课程资源,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知识、方法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8],发挥行业企业、专业群的资源优势和资源整合作用,形成项目资源、课程资源、企业资源、职业培训资源、行业标准规范资源等资源库或资源平台。
(三)深化“三教”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是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三教”改革的成效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双高计划”建设的成败,抓住了“三教”改革就抓住了“双高计划”建设的“牛鼻子”[9]。
教师是专业群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与突破现有高校用人机制,改革现有“唯文凭、唯课题、唯论文”职称评审制度[10],通过“青蓝工程”、企业顶岗、国培省培、国(境)外进修、访问工程师、教学能力大赛等多渠道、多途径,不断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实施能力、课程评价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岗位职业能力。同时,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科学素养和人文修养,争当新时代“四有”好老师,锤炼和组建德技兼备、育训皆能的“双师、双能、双语、双创、双带头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创新团队[11]。
教材是专业群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学生的学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职业技能的获得、工程素养的形成乃至价值观的确立。加强教材的开发和修订,严把教材的选用和审核,推动校企合作开发“互联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教材及配套信息化资源,融入1+X证书要求,融入SEQ(安全、环境、质量)三识教育,融入思政元素和“双创”教育等。遴选典型工作案例,增强教材的实操性,突出职业特色,强调个性化、差异化[12],并实现教材内容的实时更新。同时,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建筑行业人才本土化培养的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双语教材。
教法是专业群专业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针对生源多样、需求多元的现状,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动“课堂革命”。以学生为中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的传承、人格的塑造和习惯的形成。依托智慧校园,充分利用在线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爱课程、学堂在线、雨课堂等信息化教学平台,引入VR/AR 虚拟现实和AI人工智能技术,将“进不去、看不到、摸不着”的建筑构造、施工方法、工艺流程可视化、形象化,创设虚实结合、线上线下互动,智慧化、个性化、一体化、泛在化的全生态课堂教学环境[13],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四)构筑产教融合平台,服务师生和企业发展
产教融合平台体现专业群建设的高度和深度。面对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新要求,专业应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搭建产教融合协同平台,完善师资队伍共建、实训基地/平台共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等协同育人机制。推进南通职教集团的实体化运作,在专业群内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學生学徒双重身份,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学生与员工零过渡”。校企双方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和条件,开发基于项目研究过程的创新课程,服务学生成才。推行校企人员互访、岗位互聘,加快高技能人才集聚,组建技术创新团队,有效提升专业教师岗位职业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以BIM聯合研究院、预制装配式建筑研究所、产业教授工作室、教师实践工作站、“育训赛”一体化平台为依托,校企携手打造技术服务高地,瞄准建筑工程中的“重、大、难”问题和关键技术,开展技术研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研究区域建筑产业发展规划和行业动态,为政府、行业的决策提供数据和咨询服务,同时反哺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同频共振。
参 考 文 献
[1]王丹中.深刻把握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N].中国教育报,2019-09-24(9).
[2]温贻芳.把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向[N].中国教育报,2019-07-09(9).
[3]江苏省“十三五”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EB/OL].[2020-05-20].http://www.jshouse.com.cn/jshouse.
[4]南通:“三步走”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EB/OL].[2020-05-20].http://www.zgjssw.gov.cn/.
[5]崔岩.创新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N].中国教育报,2019-05-28(9).
[6]徐广舒.“互联网+”时代智能建造专业集群的教学资源建设[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3-86.
[7][8]任占营.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变革意蕴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4-8.
[9][12]秦华伟,陈光.“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三教”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3):35-38.
[10]徐广舒.产业现代化视角下的建筑工程技术品牌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59-62.
[11]祝玉华.建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关键在教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1):14-18.
[13]胡伏湘.信息化导向的高职未来课堂探讨与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0):14-19.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Double-high Plan”specialty group has a high starting point, high requirements and high goals. Th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pecialty group of Nanto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is listed as a high-level specialty group construction unit of the“Double-high Plan”. The advantage of this specialty group construction is not obvious, but it also has regional industrial advantages and faces th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of service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Based on the above background, the specialty group has established a misplaced development goal. In the future, it will focus on establishing a dynamic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specialty group construction, restructuring the specialty groups ability-based curriculum system,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s, and building a platform for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Key words “Double-high Plan”;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groups; curriculum system;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reform of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s
Author Yao Yafe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Nanto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Nantong 226007); Xu Guangshu, professor of Nantong Vocation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