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方式路径研究

2020-10-30司润霞马玉萍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路径研究思政课教学方式

司润霞 马玉萍

摘 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职教二十条”的要求,思政课教学坚持守正创新,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实现职业院校德技兼修的目标。笔者就如何推进思政课教学方式的创新,对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方式路径进行研究,这也是目前思政理论课教师面临的新挑战和新课题。

关键词:民族职业院校; 思政课; 教学方式; 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0-105-002

柴达木地区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数量居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思想状况上也具有特殊性,所以,针对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在认知民族特点与地域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并对教育规律和方法进行研究,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方式的实效性,也为职业院校思政教育方式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

(一)地域特殊性

民族地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保留其相同的民族特征,如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文字等,也正是因为这些文化环境的特殊内容,才能让民族地区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柴达木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地,地理位置特殊,拥有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经济相对落后。

(二)民族学生特点

目前海西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占比较高,且大部分来自玉树、果洛、黄南、海南、海北、海西等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他们在知、情、意、行、信等方面可能容易受思想品德方面的影响,也影响到自身的心理素质,对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职业院校民族大学生的特点,这成为当前思政教育的实际性问题,对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目前思政课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和新课题。

二、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柴达木职业院校大学生思政课现状作为调研样本,采用线上线下调研方式,共发放问卷调查700份,由于15份问卷填写答案缺失而作废,共收回有效问卷685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98.7%,符合问卷调查的比例要求。通过运用“问卷星”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具体的数据支撑。

(一)调查对象简介

从男女比例来看,男生占38.39%,女生占61.61%。从被调查者的年级来看,以大一居多,占到被调查人数的50.36%,而 大二及大三人数相对较少,分别占47.15%和2.48%。虽然调查人数以大一居多,但被调查者均上过思政课程,调查结果真实有效。从被调查者的专业分布来看,医学系和机电系类大学生相对较多,分别占44.67%和30.8%。而其他专业类相对较少,只占24.53%。柴达木地区的职业院校专业分布以医学和工科类为主,其他专业大学生人数相对较少,调查结果符合职业院校实际情况。

(二)民族职业院校思政课现状分析

根据对柴达木地区职业院校思政课的调查结果,从思政课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学生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1.课程设置分析。根据教育部下发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实施方案(05方案),明确规定“专科课程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为必修课程。同时,专科学生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1学分),有关具体要求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规定执行。”民族职业院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均参照教育大纲,基本符合教育部规定。但实际上受国家节假日或学校活动等影响,学生少课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其他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设置较多,导致选修课的课时明显不足,课程设置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课程内容分析。考虑到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理论基础薄弱等影响,课程内容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政课内容在讲授时应偏向通俗易懂化。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而有所调整。而且授课方式多以理论讲授为主,占67.01%;57.66%的教师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3.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发现,在学习兴趣方面,有75.18%的学生本身对思政课缺乏学习兴趣,而且有48.91%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实用性不强;在学习态度方面,有58.39%的学生能够认真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但是仍然有36.5%的学生上网搜索答案,被动对待学习。

三、思政课教学方式的实践路径

作为柴达木地区的职业院校,结合地域和学生特殊性,进一步探索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下的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尝试思政课教学新模式,构建“一核三环”的思政课教学方式,即把“立德树人”作为思政理论课教学方式的核心;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为主要环节,努力促进思政课与专业课相结合,以主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一)“立德树人”为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一论述明确了新时代下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遵循的指导方针与教育理念,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职业院校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则承担起解决民族学生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充分体现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取向,是实现思政课程教学方式的延展和创新,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注重教育环节

1.理论教学。发挥好思政课堂的主渠道。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教学思政和思政教学相统一,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域特殊性以及自身理论基础薄弱等,教师授课方式应该多样化,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在正面教育的同时,发挥隐性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将思政课教育与通识教育融会贯通,对抽象化的理论知识进行案例讲解,使其具体化。

2.实践教学。以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实践教学方式,增强他们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们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在实践教学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实践中培养民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利用地域特点开展“四爱三有”主题教育、德育实践基地教育和劳动教育等,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提高民族大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3.网络教学。为顺应“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自觉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在现阶段的思政课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运用蓝墨云班课、学习通等APP进行网络教学方式,利用网络平台、整合信息化资源,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做到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3-18

[2]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3]张炜.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政教学魅力的方法研究[J]读与写杂志,2016(10):65

[4]朱淑琴,陈翾.创新性策略在大学思政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27):179-180

[5]陈月梅,李艳红.论微课在大學英语教学应用中的困难性及应对策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5:115-117

猜你喜欢

路径研究思政课教学方式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