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中高职衔接探讨
2020-10-30邱金林
【摘 要】本文阐述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针对中高职衔接受重视不够、政策配套不足、人才培养创新不足的问题,提出健全中高职衔接体制机制、深化中高职衔接办学改革、创新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等对策,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高职衔接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7-0095-02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要求,是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抓手。新时代,中高职衔接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热点问题和重要课题,对于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支撑现代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一、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结构性改革阵痛期、增长速度调整换挡期,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成为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产业升级是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粗放增长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劳动力结构高级化和人才需求结构变化的过程,对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呈现结构性矛盾,尤其是一线劳动力对先进技术的适应能力日益成为產业和企业升级的人力资源瓶颈。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加强中高职衔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变得日益紧迫。
中高职衔接是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办学规律、体现产教融合育人思想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大创新举措,对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强调“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逐步扩大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权和学习者自主选择权,形成多种方式、多次选择的衔接机制和衔接路径”。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是职业教育内部纵向贯通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举措。中高职衔接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难点,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育人的实现路径和有效方式,有效破解中高职衔接的堵点和难点问题,才能深入推进中高职有效衔接与协调发展,有力地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二、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中高职衔接改革重视不够。中高职衔接涉及同属于职业教育的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两个不同层次,但长期以来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相互割裂,无论是内在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还是外在的招生、就业等各环节,缺乏系统的融合与衔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文件大力倡导并推进中高职衔接培养,但大部分职业院校在推进过程中重视不够、改革不力。在国家开展中高职衔接大政方针之下,中职学校大多数是被动衔接,没有从改革角度和长远发展深入思考分析中高职衔接问题。中职学校由于社会环境、生源、招生竞争等因素影响,对中高职衔接认知存在偏差,认为中高职衔接对高职院校比较有利,对中职学校容易造成经济、生源上的损失,因而对中高职衔接不予重视,缺乏改革精神。如广西大部分县级中职仍然面临生存危机和转型发展等突出问题,没有抓住中高职衔接带来改革机遇,走出发展困境。但也有少数县级中职学校如浦北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等通过中高职衔接实现了与高职院校“捆绑式”协同发展,提升了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二)中高职衔接政策配套不足。中高职衔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多个层面,特别是在政策配套支持方面的重视和支持尤为关键,为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铺路,但从近几年实践效果来看配套支持政策仍然不足。一是从管理层面看,教育行政部门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中高职衔接指导性文件,但由于中高职衔接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操作和实施等具体层面研究和指导不足,特别是省市一级管理部门缺乏出台针对性更强、更具有地方特色的中高职衔接政策文件,解决中高职衔接过程中许多具体问题。二是从职业院校层面看,对中高职衔接研究不够,职业院校鼓励性政策和改革性举措支持不足,以至于中高职衔接缺乏吸引力、缺乏活力,成为仅仅是招生环节方面衔接,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培养过程衔接。同时,由于涉及利益协调等多方面原因,中高职院校双方在学制划分、管理收费、教研活动、师资互派、实践实训及责任区分等方面深层次的协调合作政策更是匮乏。
(三)中高职衔接培养创新不足。人才培养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问题。人才培养质量是提高中高职衔接吸引力的内生动力,目前中高职衔接在招生层面的衔接已经比较成熟,但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内涵方面的衔接还不够深入,对中高职衔接培养和教学改革的创新探索不足。一是中高职在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方面的衔接性不强,人才培养定位、培养规格、培养层次不清晰,职业能力递进培养存在中间衔接“断层”问题,专业衔接培养整体上缺乏层次性和衔接主线。二是课程衔接上没有形成衔接课程体系,仅仅是中高职课程的简单拼凑和合并修补,同时高职院校招收生源大多数来源普通高中学生,分段教学基本采取高职现有的课程体系,课程设计缺乏兼顾普通高中和中职两种不同起点、不同基础的现实情况,容易造成基础文化素养不扎实的中职学生对高职课程的不适应性。三是人才培养模式上缺乏探索创新,高职院校基本上沿用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对中职阶段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实习实训、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分析,对人才培养岗位适切性把握不准,衔接过程中缺乏行业企业的深入参与,对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技术新标准对接不足,没有真正意义上建立独具中高职衔接育人特色、产教深度融合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推进中高职衔接的对策
(一)健全中高职衔接体制机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仅是一个层次分明的框架体系,更重要的是需要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同层次之间教育形式的衔接和沟通,实现学习者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有效流动,避免出现“终结”和“断头”教育,中高职衔接从内涵和外延上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工作深入开展,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中高职衔接体制机制来保障。一是加强外部政策支持。加强宏观管理顶层设计,建立符合中高职衔接要求的制度体系,合理规划职业教育资源配置,通过中高职衔接政策、项目、经费等方面支持,有效地引导职业院校注重并加强中高职衔接工作,满足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出台相关激励支持政策,引导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工作,发挥多方资源市场配置作用,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格局,共同致力于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二是健全内部衔接机制。充分调动职业院校的积极性,建立并形成中高职有效互动的衔接机制,推进招生、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紧密沟通,协调中高职双方责、权、利,形成责任共担、人才共育、合作共贏的长效机制。特别是针对中高职衔接教学改革与管理的难点问题,加强中高职衔接校本标准建设,积极探索并建立中高职衔接相关专业建设标准和课程标准,保障中高职衔接真正落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
(二)深化中高职衔接办学改革。由于中高职衔接培养对象是中职学校毕业生,深化中高职衔接办学改革,应从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组织形式和中高职衔接学制设计两方面实现紧密对接。一是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职教联盟形式下的中高职衔接。集团化办学作为现代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在促进中职高职衔接方面,优势和作用明显,成为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重要平台。一方面,充分利用中职、高职之间紧密合作关系,优化中高职衔接的资源配置和规模优势,深入推进中职高职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质量评价等方面的衔接,建立“校企互动、合作共赢”的机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评价机制,积极发挥职教集团的行业组织、企业、中高职院校和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作用,开展衔接有效性评估工作,着重开展中高职衔接的第三方评价。二是积极推行“五年一贯制”“中职对口升学”等中高职衔接的学制模式。“五年一贯制”和“中职对口升学”是中高职衔接普遍采用的主要模式,“五年一贯制”模式可分为“3+2”和“3+3”等形式,使学习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得到统筹,保证学生学习系统化。“中职对口升学”模式是对口升学考试的形式,是目前中高职衔接主渠道。无论是哪种衔接模式,中高职衔接应在合作协议基础上建立,既保持各自教学系统的相对独立,又能实现生源与资源的有效共享。
(三)创新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体制等方面,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一是优化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教学计划、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的纲领性文件,是衔接专业建设的首要环节。中高职衔接要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有效衔接,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设计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统筹规划教学全过程。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有效衔接中职、高职两个不同学习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使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现层次递进、前后衔接,促进人才培养过程一体化。二是以“职业带”理论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育人的重点,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以“职业带”理论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解决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人才培养岗位适切性差的问题。三是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衔接要立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和专业性特征,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行业企业参与到中职、高职衔接培养的全过程,培养造就大批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与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晓晓,陈晨,李增杰,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J].科技风,2019(7).
[2]吴青林.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研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6).
【基金项目】2016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6B088)
【作者简介】邱金林,男,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