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传播学界话语分析研究的知识图谱
2020-10-29岳慧
岳慧
摘 要:本文以SSCI数据库中近10年新闻传播学话语分析的研究文献为对象,基于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对研究现状及热点的分析,勘探话语分析领域的发展脉络与趋势。研究发现需要进一步与国际学术体接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话语实践的话语理论,加强中国学界研究的“本土化”和“国际化”。未来应以否思的思维方向探究学科的发展,在数据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背后隐含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话语分析;研究现状;知识图谱;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9-0093-04
一、引 言
“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提出已有近70年的历史,以符号学为其总体学术背景,以语言学和类语言学文化探索为其主要研究领域,以跨学科的综合性为其基本方法论特征,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1]。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领域,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从各自的知识背景出发,形成不同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关怀。我国的话语分析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仍然停留在语言学单学科领域里,学科融合以后才加快了研究的步伐。话语分析被各学科广泛应用的现状及其在当今具有的重要意义,对当下国际学界进行总结和存在的问题展开反思很有必要。这对于系统把握该研究领域、提高科研效率非常关键,有助于中国学界研究的“本土化”和“国际化”。
二、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
数据选取全球最为权威的核心期刊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库(SSCI),保留高质量文献数据(Article)作为数据源。将检索式设置为:TS=(discourse study OR discourse analysis OR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时间跨度是1999~2019年,以“传播学”(Communication)为主要类目对数据进行进一步提纯,获得目标文献数据4 287条,利用CiteSpace除重得到有价值数据总共4 284条。
本文借助由陈超美教授开发的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版本5.5.R1),绘制图谱来呈现发展脉络与研究趋势,实现文献研读方式从主观化、碎片化向客观化、全景化的转变[2]。目前,国内对CiteSpace的使用主要集中于管理学、经济学和图书情报学等学科,在新闻传播学领域的研究较少[3],利用软件分析的结果可为新闻传播学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论文数量与国家分析
统计文献数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绘制时间分布曲线可以有效评估目前的研究状态,进一步预测未来发展动态和趋势。话语分析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99~2003年属于起步阶段,年文献量低于100篇,数量较为平稳;2004~2012年属于成长阶段,数量逐年增长,2010年是转折点,数量突破200篇;2013~2018年属于发展阶段,平均每年文献增长超过35篇,2018年发文量突破500篇,研究进入炽热状态。黑色点画线是年度发文数量的两次拟合函数曲线,带箭头的黑色虚线是年度发文数量的指数拟合曲线,另一条是多项式拟合函数曲线。两条拟合曲线的拟合优度(R2)都达到80%(如图1所示)。可以近似認为,国际新闻传播学界在话语分析领域的研究文献数量呈现指数型增长趋势。按照文献计量学著名学者普赖斯的观点,如果某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呈指数型增长趋势,则表明该领域发展态势尚未饱和,仍然处在快速发展期,将不断涌现新理论、新方法[4]。由此推测,未来新闻传播学界话语分析的发展前景依然很大。
为深入了解每个国家在话语分析研究领域的贡献力,挖掘发文群体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话语分析的学术版图以美国、英国为研究重镇,美国以1 650的发文量排名第一,拥有绝对的影响力,英国以558的发文量排第二。中国发文量为231,研究也取得一定成果,位居第四,但中国在话语分析领域的初现年份是2001年,研究开始的时间较晚。进一步统计发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合作关系较为紧密,分别位列中介中心性前三。值得注意的是马来西亚发文26篇和南非发文52篇,虽然发文量较少,但其中心性分别达到了0.21和 0.10,排名第四和第七。中国的中介中心性0.07,排名第11位,文献数量与影响力并不对等,未来在话语分析的研究领域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论文作者与机构分析
研究性文献的作者是学科发展的主体,对作者的分析可以有效探测公共外交的主要研究力量,初步了解学界当前研究[5]。通过对作者发文分析发现,作者之间的合作并不明显,彼此之间联系极少,尚未形成共同的学术共同体。近20年间至少有60位学者发表5篇以上的论文,代表性学者有David Machin和Martha Augoustinos,以发文量14位居第一。除此之外,还涌现出Martha Augoustinos、Karmen Erjavec、Ruth Wodak等一定数量的核心研究学者,多学科背景与话语分析交叉融合,拓宽话语分析的研究领域。
在研究机构的分布中,高校的占比极高,是该研究领域的主力军。尽管话语分析研究机构的网络较为松散,但英美发达国家机构间的合作逐渐形成。英国的兰卡斯特大学、美国的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和伊利诺伊大学是研究最多的学术重镇,美国和英国无论是在总体还是代表性研究机构的数量上都遥遥领先。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排名第八,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以中山大学为代表的中国内地研究机构在话语分析领域发文较少。中国学者需重视与国际学界的研究接轨,并且与国际学术共同分享探讨。
(三)学者与文献共被引分析
学者共被引中诺曼·费尔克拉夫、范·迪克、欧文·戈夫曼、露丝·沃迪克等是话语分析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占据主导地位,其著作共被引频次反映了作者的影响力。英国语言学家、当代西方著名批判的话语分析学者诺曼·费尔克拉夫被引频次位居第一,他的主要著作《话语与社会变迁》力求发展一种通向语言分析的方法,致力于填补某种空白,它对于语言研究中的变化十分有用,而且也能够适用于研究社会的和文化的变化。他提出从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分析的三维框架,成为探究话语、权力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有力工具。
文献共被引可以用来确定话语分析领域的关键文献和研究前沿,对研究领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设置文献共被引图谱,计算得到Modularity Q=0.8159>0.3,Silhouette S=0.5359>0.5(如图2所示)。Mean Silhouette值是用来衡量网络同质性的指标,指标越接近1, 表示网络的同质性越高, 当该值为0.7时, 聚类结构具有高信度,说明话语分析领域的研究较为集中。#0organizational discourses(组织语言)、#8social construction(社会建设)、#14analytical perspective(分析视角)等紫色板块为研究基础。#1Pol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政治话语分析)、#17Racist nationalism(种族主义)等黄色区域为研究前沿,红色年轮节点为每个聚类板块研究热点文献。最大的集群(#0)有53个成员,最活跃的研究文献是1999年Iedema发表在DISCOURSE & SOCIETY的《组织话语和实践》。采用CiteSpace双图叠加的功能探究2017~2018年国际新闻传播学界研究话语分析的前沿领域,发现研究重点是在聚类板块#1pol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政治话语分析)、#17racist nationalism(种族民族主义)上。近两年研究所涉及的知识点分布聚类特征明显,研究的专注度与深度也达到一定程度。
(四)关键词及时间线聚类图谱分析
关键词作为论文主题的高度凝结,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20年来国际新闻传播学界话语分析的研究热点关键词主要集中在#1news frame(新闻框架)、#5pol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政治话语分析)等方面。在研究热点关键词中Social media(社交媒体)、Media coverage(数字媒体)这类词语的突现最高,组成了前沿最大版块。其次Multimodality(多模态)、Framing(框架)、Rhetoric(修辞)等对于研究方法的探讨。关键词可视化图谱分析仅能把握知识关联的演进脉络,脉络背后的规律性信息解读才是关键。为了更形象地展现国际新闻传播学界在话语分析领域的发展阶段与趋势,基于关键词时间线聚类图谱(如图3所示)的分析,对国际新闻传播学界话语分析的研究热点归纳整理,从宏观视角将其分为以下几个研究热点,以期归纳话语分析领域的知识体系和演进态势。
1.话语分析的理论研究是早期的切入点。话语分析的学术思想一直在发展,源自批判性话语理论和话语建构的理论也在不断创新,学者把理论视角拓宽,将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处。随着话语分析的发展,性别、种族、意识形态等拓展了“话语”的意义,#1 theorizing global media、# 6national identities 是话语分析的研究热点。批判语言学和批判话语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2018年第2期刊出“马克思与话语研究”,涉及马克思关于语言与批判、生产关系和生产条件、符号等问题的论述,拓展了理论研究的新视角,帮助话语分析研究的学者更加深入认识社会实践。
2.话语分析研究方法的创新吸引长久的关注。从事话语分析的学者在各自的案例研究中,采用不同分析步骤及借助AntConc等多种分析工具,发展出许多研究方法。#4heterosexist talk(案例访谈)中活跃的文献《纠缠不休的网络:对女性广告的意识形态和话语研究》,结合话语文本分析和长期采访方法。此外还有Deductive frame-analysis(演绎框架分析)、Rhetorical use(修辞使用)等方法。除了学者开创新的研究方法,还会更新以往的方法路径。如诺曼·费尔克拉夫的分析方法最为明显,1992年提出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分析的三维分析框架,1995年提出五步分析框架,2018年提出“过程路径”的四步分析框架。
3.社交媒体和某区域的发展获得聚焦。近年来社交媒体以及互联网终端的普及,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和问题,使得人们对社交媒体话语分析案例有更迫切和深层次的研究。对于媒介话语研究和大众媒介研究是一个显著特征, 如学者对Campaign blog post(活动博客文章)的分析。此外,某地理区域的问题也吸引学者目光,#8german public discourse(德国公众话语)探讨德国在公共话语中的竞争性构架策略探索、#12south korea(南韩)针对基于韩国Twitter研究政治话语等。此外,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学者主要关注的领域集中在政治话语传播分析上,可能是由于话语与权力以及话语与民主社会的关联引起了政治理论与实践的浓厚兴趣的缘故。
4.重点领域的长足研究以及与交叉学科不断融合。研究发现,近20年来,政治话语分析一直是国际传播学界的重点研究领域。学者通过分析新闻等文本语篇来揭示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权力阶层如何运用语言来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从而维护自身利益和现存社会结构。此外,话语分析与其他交叉学科不断融合,包括Psychotherapeutic discourse(心理治疗话语)、Ecolinguistic approach(生态语言方法)、Structural-cultural dialectic(结构文化辩证法)等,提出了更多有价值的见解。
四、研究結论
话语分析的理论及方法为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思路,这个新兴的领域不仅在理论上日渐完善,而且在应用上具有可操作性。本文通过对国际新闻传播学界话语分析的现状及热点分析,发现话语分析交叉学科融合明显,总体上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英美等发达国家占据大部分的学术版图,中国学者的贡献力逐年增加,多数受益于海外留学的教师已经具备独立国际学术生产的能力。但中国学者的学术成果尚未获得等比的影响力,未来需要进一步与国际学术体接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话语实践的话语理论。通过关键词新动态领域发展,发现话语分析的理论研究,研究方法的创新,社交媒体和某地理区域的发展及重点领域与交叉学科是长足研究。
本次研究中数据收集是关键一环,目前本文的检索方式仍存在进一步优化的可能性。话语分析涉及学科广泛,新闻传播学领域的文献数量有限,很难了解中国其他学科学者的发文情况。此外,有学者认为CiteSpace核心技术不足以支撑开发者许诺的愿景大厦,应该以否思的思维方式方向探究学科的反常[6]。未来可以融合其他方法弥补CiteSpace只能从宏观视角着手,难以深入细节的局限。对于每篇文献的全文内容有足够的关注,深入在数据的基础上挖掘背后隐含的丰富内涵。
参考文献:
[1] 丁和根.大众传媒话语分析的理论、对象与方法[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1):37-42+95.
[2]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3] 刘光阳.CiteSpace国内应用的传播轨迹——基于2006-2015年跨库数据的统计与可视化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7(2):60-74.
[4] 王炳立.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国际大数据研究可视化分析[J].情报杂志,2015,34(2):131-136.
[5] 陈瑜.公共外交国际研究的传播学转向——基于SSCI、A&HC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J].今传媒,2018,26(8):57-60.
[6] 廖金英.愿景与悖论:传播学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引入现状批判[J].国际新闻界,2018,40(7):145-155.
[责任编辑: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