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读美术史与原作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2020-10-29曹佳音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情景再现

曹佳音

摘 要:美的传播离不开以经典作品为例进行解构与引申,而经典的作品解读需要美术教师有着大量的艺术史储备、审美敏感度,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如今大多数美术课本的教学与原作存在着偏差,如果没有见到过原作或者熟读美术史的发展历程与一般规律,在课堂教学上就容易脱离实际就事论事。但如果有好的作品来支撑,美术教师熟悉美术史并加以解读引导,课堂就成功了大半。

关键词:美术史学  原作还原   情景再现

2018年7月,笔者有幸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徐芒耀教授一起在法国参观了大量的博物馆美术馆。

在奥赛博物馆,一群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莫奈的作品前讲课。讲毕,学生席地而坐,开始用手中的画笔临摹莫奈的作品,这样的场景在博物馆比比皆是。结束了巴黎的行程,当我们来到莫奈故乡吉维尼小镇时,竟然遇到了在奥赛博物馆的那拨学生,老师带领着学生正在写生,而写生的地方正是一百多年前莫奈写生这张作品的地方!看过原作,对着原景,从临摹到写生。这是一堂多么生动丰富的美术课!

我们国家也拥有着丰富的博物馆馆藏。在学校教育的延伸课堂,美术馆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作为美术教师,怎样让课堂更加丰富,让知识更加深入人心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一、熟读与精读美术史在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高校美术教育课程中大部分为技法教学。而在练就基本功的同時,美术史显得尤为重要。国外高校美术史的教学贯穿整个本科教育,而我们的美术史课程基本在一个学年就结束,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深究美术史、学习绘画基本能力的时候,“取法乎上”,充分说明了美术史的重要性。熟读美术史,清楚每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艺术流派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我们熟读美术史就够了吗?光对照教学课本里的经典,会有“炒冷饭”的嫌疑。历史由人来写就,往往是精彩且曲折的。但胜败与好坏向来都不能划上等号。如果能有不一样的美术史,课堂就会与众不同,展开讲述鲜为人知的经典才能有更为上乘的创新。

接下来结合本人的真实体会,举一个不一样的美术史的例子。

在奥赛美术馆,笔者看到了让人叹为观止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的作者并不为人熟知,但他们的能力绝不亚于我们熟知的安格尔、德拉克罗瓦、席里柯、库尔贝等。这就让人不禁产生疑问,他们是谁?他们当时经历了什么?为什么画的如此精妙的作品我们的美术史上都没有提到呢?

通过徐芒耀教授的讲述以及翻看一些书籍才慢慢发现他们是当时名震西方的19世纪学院派画家。

在我们的印象中,国内美术史相关资料文献从新古典主义的安格尔到浪漫主义的德拉克洛瓦后,更多为人熟悉的流派就进入了库尔贝、米勒以及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大部分史学资料都把大量篇幅给了印象派以及以塞尚为代表的现代艺术的开端,而把这个时期的学院派艺术家群体遮蔽。但真正在这个时期占据绘画高地的是学院派画家,他们主宰着欧洲绘画,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参观过程中,笔者看到了19世纪艺术史的另一种可能,一种延续了学院的写实风格。但当直面这些作品时,却发现梅索尼埃、博纳、德拉罗什、柯尔蒙、莫洛、布雷顿、博德、纽维尔……这些陌生的名字曾经在官方艺术沙龙中“熠熠生辉”。

而这些人确是印象派和之后的画家争相学习无比崇拜的人。19世纪下半叶,当时的巴黎是世界艺术的中心,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青年美术家蜂拥至巴黎学画,其中来自俄罗斯的列宾、萨金特、索罗拉、佐恩、日本现代绘画之父黑田清辉。而契斯恰科夫更是在法国游学近10年,回到俄罗斯直接影响了列宾、克拉姆斯科依……这些大名鼎鼎的艺术家的成功都离不开学院派的影响。

我们今天看到的美术史都是后者的“天下”,而这其中发生了什么?这都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限于篇幅本文在这里不一一展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一样的美术史是何等的精彩。这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如果结合到我们的课堂里再去讲述写实主义作品,比如课本中罗中立的《父亲》会不会更加丰满,更加引人入胜呢?

二、经典原作对情景再现式教学的重要性

有了丰富的美术史知识,就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地上好每一堂课。但自身一定要有对美的鉴别能力,不是人云亦云。

人类的文明得以延续,艺术是极为重要的手段。从功能性的纪录事件,到思维观念的转化都丰富了文明的延续方式。回望历史这些筚路蓝缕、匍夜前行的艺术大师留下的不朽作品,更是将美定格成永恒。因此,经典作品的解读是美术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课,而如何讲好欣赏课,需要美术教师有大量的艺术储备。

卢浮宫、奥赛、蓬皮杜等有着大量经典作品供人们临摹学习,中国也有着丰富的美术资源,并且在各个美术馆、博物馆之间巡回展出,这些都是最重要的教学素材。看原作的效果远远胜于看印刷品,这相当于在电视机和现场看体育赛事的区别,感受更直观,印象更深刻。而由于美术作品的特殊性,印刷品的质量再精致,与原作始终存在差距。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原作的解读必不可少。

结合如今的美术教学,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不可能每堂课都会在博物馆开展。但在教学中往往最经典的作品故事性更强,因此笔者在博物馆拍摄时会将照片对着原作的色调进行色相、明度、对比度进行调整,力求最大化的还原,以在日后的教学中能无限接近原作,作为原作教学的替代。

笔者始终认为,学好历史的最好方式是去历史的发生地,而不是局限在纸上谈兵、死记硬背,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在卢浮宫, 笔者看到很多孩子在对着伦勃朗、鲁本斯等大师的作品临摹。孩子的临摹过程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显得非常的滑稽可笑,但作品最后的呈现却显得率真可爱。他们的观察方式有别于成人,没有杂念,充满未知,效果也是出人意料的好。在美术教学中知识点的传授,是通过讲解引导,但它的强化和趣味性往往是靠自己的双手去挖掘,那么临摹就是最好的途径。但要注意的是,与临摹对象是否接近,绝不是判断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标准,毕竟学校的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的美术技法训练,要以经典作品的创作历程与艺术家正面的励志故事为基础,以临摹作品的态度,以及大胆创新为主要标准。

以实际教学为例,当今国内画过西湖的艺术家不胜枚举,中国美术学院的金一德先生画过很多表现性的西湖作品,我们的学生对西湖也不会陌生,教学中可以金一德先生的作品为例,就可以拉近学生的直观感受。因此,当美术教育能让一个学生终生难忘,那传播美的目的就真正达到了。

参考文献:

[1](荷)曲培醇著,丁宁译.《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英)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艺术的故事》.广西美术出版社.

[3]罗斯金著.《印象巴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蒋跃著.《绘画形式语言研究》.安徽美术出版社.

(杭州东南中学浙江杭州)

猜你喜欢

情景再现
纪录片“情景再现”的模糊化处理
秦汉四百载兴盛存亡的影像表述
纪录片“情景再现”的模糊化处理
“情景再现”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情景再现
多媒体课件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探究
提高自主性游戏评价有效性的研究
多媒体在现代英语教学中的思考
纪录片《故宫100》艺术解析
“情景再现”在播音主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