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20-10-28李怡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博物馆

李怡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博物馆与信息技术结合是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多措并举加快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传播文化、传承文明、以物化人的教育功能。介绍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分析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并在体制机制、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人才队伍等方面提出加强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必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4-0125-02

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数字信息技术以其高度的创新性、共享性,为博物馆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传统博物馆与数字信息技术结合,是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必然趨势,有助于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助于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1]。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2],进一步明确提出发展智慧博物馆,打造博物馆网络矩阵,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博物馆建设的数字化、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以信息化推动博物馆事业创新发展是新时代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繁荣的必由之路。本文就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必要性和建设策略进行研究。

一、博物馆信息化的内涵

博物馆的信息化是利用互联网、通信、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围绕藏品、展示、研究三项基本工作,开发博物馆信息资源,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水平的过程。博物馆信息化的内涵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技术信息化。所涉及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第二,数据处理过程信息化。利用计算机相关技术采集、处理博物馆信息资源,从而实现信息共享。第三,办公与管理的信息化。以上述两个方面为基础,利用博物馆信息资源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博物馆办公与管理的信息化。第四,博物馆藏品、陈列、研究的信息化。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藏品数字化管理,提高陈列展示的多样性和用户体验,改进研究方法和提高研究效率。第五,博物馆服务信息化。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APP等新媒体,挖掘客户偏好,推出体现博物馆文化内涵和吸引参观者的主题展览和教育活动,并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公众的参与体验感。

二、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0世纪90年代,信息化技术在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国际上,美国、日本、加拿大等文化与科技大国纷纷设立专门机构,着手推动本国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同时期,我国也展开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探索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3]。目前,我国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国内其他行业和领域的信息化发展水平相比,与博物馆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管理体系不完善。文物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不完善,同样滞后于文物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要,亟待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律的文物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完善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标准。第二,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博物馆专业性人才中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文物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紧缺,博物馆从业人员的学科背景基本以历史、考古为主,缺乏信息化技术人才,而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更少。第三,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和对文博事业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影响,文物事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

三、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策略

(一)健全完善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

管理体制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是全国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加快博物馆信息化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建设。建设策略如下:第一,建设博物馆信息化基础标准,规范藏品数据库的建设、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对各种文物信息进行统一规范,制定专用术语、编号、图符等,编制相关的术语词汇集、百科全书、叙词表等资料,并且将文博系统中的各种文献、期刊、资料等编制列表,建立可供检索的题录数据库。第二,建设博物馆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博物馆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的信息设备配置、开发和使用行为。博物馆在藏品保管、展览陈列、事务管理等活动中都应用了较多的文化信息设备,产生了数量庞大的数据资源,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对数据资源和使用设备进行统一规范,实现文物信息资源的馆际共享。第三,建设博物馆信息化管理标准。及时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与管理标准,包括文物信息管理工作规范、藏品信息采集和保存工作规范、文物机读目录数据标准等,推动博物馆信息工作逐步规范化、统一化、标准化与科学化。

(二)加快博物馆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博物馆信息化不仅仅是简单的软件、硬件设施建设,归根结底还是管理模式、工作方法的转变,其核心就是人才队伍的建设。目前,许多博物馆专业人才结构单一,信息化技术人才较少,不利于博物馆人才梯队的建设。同时,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绝大多数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只能通过外包给企业的形式完成,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博物馆信息系统的后期运行和管理维护,不利于博物馆信息化建设。

针对博物馆信息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要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培训。一方面,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与相关的高校进行合作,采取订单培养模式,培养既拥有博物馆专业知识,又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博物馆行业协会的作用,在高校招募各种志愿者,组建各种人才队伍,缓解人才压力。同时,建议由政府出资,对博物馆现有人员进行信息化技术培训,组织工作人员到高校进行专业化学习,组建一支信息化技术复合型人才队伍。另外,博物馆的管理层人员要把握现代化博物馆的发展态势,不断提升战略决策眼光,注重科学思想宣传,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及时对工作人员进行多学科综合辅导,培养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吸引更多的信息化技术人才,推动博物馆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的转变,最终真正提升博物馆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三)加大对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由于传统的政策环境制约,我国博物馆经费仍以国家财政拨款和门票收入为主,在实行免费对外开放后,博物馆的经费就更加难以得到保障。大部分博物馆的建设与运营,也主要是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而部分地区在文化产业上的资金投入不足,博物馆资金投入比重更少,形成较大的资金空缺,从而导致软硬件设备更新滞后,专业人才培养受限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

现阶段,必须加大对博物馆的建设资金投入,并且拓展博物馆资金投入途径。一方面,推动博物馆与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业等文化产业的深入融合,创新博物馆的产业化发展。通过开发文创产品、组织研学旅游、开展虚拟考古体验等活动,增加博物馆的副营业务收入。另一方面,率先尝试探索私人、企业对博物馆投资的共建模式,拓展博物馆的资金来源途径。在此基础上,加大博物馆的信息化资金投入,在硬件方面及时更新高清的摄影机、扫描仪等,軟件方面则加大虚拟博物馆的技术升级与内容建设,还要注重网络安全,系统更新及日常维护等,提升博物馆信息化资金投入的运用效能。

(四)提升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创新能力

3D打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化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国外的博物馆信息化建设[4~5]。与国际知名博物馆相比,我国部分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距离真正的人机交互式智慧博物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在强化内容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技术研发与运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创新能力,使用3D打印技术、信息挖掘与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提升用户的体验,努力向智慧博物馆的最终目标迈进。

四、结语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传统博物馆已经难以满足人民大众的精神与文化需求,信息化建设代表了博物馆未来的发展趋势,反映了人类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不断地完善与创新,要以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基础,推动文物数据处理、保护、展陈、研究与管理等一体化建设,将信息化深度融入到博物馆的陈列展示、科普教育和科研管理工作中,实现博物馆内外资源的高效率合理利用,促进博物馆的智慧化、交互化发展,切实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让博物馆文化及馆藏文物真正“活”起来。

参考文献:

[1]  刘志斌.科技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力路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EB/OL].中国政府网,2018-10-08.

[3]  王佳鑫.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6.

[4]  冯甲策.国家博物馆信息化架构设计探究[J].博物馆研究,2014,(1).

[5]  于善金.数字化媒体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7,(8).

猜你喜欢

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博物馆
博物馆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