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度发展商品经济蕴含的高级社会组织形式

2020-10-28杨云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垄断商品经济

摘 要:建立在自由市场中的商品经济,在经济活动的碰撞下,必然诞生公司这一垄断经济组织。由公司的垄断属性组织社会的生产活动,由公司品牌协调社会需求与商品使用价值供给问题。作为科技载体的劳动者,突破公司垄断这一社会形态,在国家垄断形式的垄断社会组织形态下,组织商品生产的供给与社会需求关系,这是高级的社会组织经济基础,这也决定了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组织形态。

关键词:商品经济;垄断;高级社会组织形式

中图分类号:C9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4-0005-02

由科技革命带来的商品经济发展,诞生了垄断经济形式。公司作为技术、资金、人才各类生产要素的集合体,垄断了商品的设计、生产、供给的各个阶段。垄断这一社会组织形式,是由社会生产方式不断发展,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必然出现的商品形式。企业在不断地进行资本积聚,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不断地扩大资本。在资本积聚的基础上,竞争又引起资本集中。通过企业兼并过程,当生产集中发展到一个部门已被少数大企业所控制的阶段,必然会形成垄断[1]。

对于垄断的社会组织形式来说,这种经济形式首先存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垄断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固有矛盾,历次爆发的经济危机都来自于此弊端。目前没有很好的方法将其协调过来,经济危机会周期性爆发出来,这是公司垄断最大的社会性问题。

一、商品经济与垄断出现的必然性

垄断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形成,马克思关于商品的定义是: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2]。资本论以及计划经济下的商品理论,对于商品或者物品的认识,狭义定义在单件商品这一整体的定义,由计划的形式管理着商品的设计、生产以及供给问题,缺乏理性的消费者的需求属性反馈,商品价值规律作用点在单件的商品形式中。造成的后果是,单一商品在市场内定义为不变化的商品形式,一件商品几十年都没有变化。如苏联时代的伏尔加汽车,中国改革开放前的解放卡车,几十年中基本没什么变化,整个市场缺乏对商品内在属性建设的动力,外部市场认可的商品形式超越了封闭市场的商品形式,整个市场的商品毫无竞争力。

商品由初次在社会需求的属性下,由公司组织生产设计,具现到具体的商品形式,这就创造了商品第一次形成的基础属性,由基础属性构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主体,从而形成主体价值。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渗入科技因素,商品的供给主要在公司,公司通过对技术占有的竞争垄断,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商品定价权,商品是技术实现与市场接受的平衡体。由公司取代设计者建立以商品品牌来处理商品包含的使用价值属性的设计方案与消费者间的功能需求关系,此时商品的主体价值转移到商品的品牌中去,此时商品使用价值与消费者的关系[3](如下图所示)。

商品功能设计方案与品牌、消费者间关系图

在商品初次设计具现为商品形式,构筑成了使用价值属性包含的主体价值后,在市场需求以及利益驱使下,垄断公司根据市场变化以及科技进步,通过对商品的内在使用价值的扩容,利用新的先进技术实现等手段,通过商品的更新换代行为,在商品基础属性蕴含的主体价值上,创造更多的增值价值。

经济活动中的商品增值行为,并不是简单地推高商品价格,而是通过建设商品的内在属性,用新技術实现方案取代原有商品的原有属性,或者建设商品的内在属性使用价值,满足市场更高的消费需求,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的商品形式,通过商品溢价行为,提高此类商品单价,这是普遍而又唯一的财富增殖行为。被取代的商品和相应的生产技术,属于被市场淘汰的内容,其价值被隐藏在特定历史中。

二、垄断的组织形式

社会组织的垄断现象也分以下形式:帝国主义垄断形式,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高度发展,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为金融资本,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垄断是服务于少数资本家、为少数股东服务的经济形式。这样的组织形式渗透到国家机构,左右国家决策,使整个国家机器为这垄断服务,这是资本主义垄断的基础组织形式,并以此组成帝国主义上层建筑的形式。

帝国主义垄断的基础在于公司品牌,由公司品牌的垄断形式处理市场需求以及商品供给的关系,利用垄断的社会资源,组织科技、专利以及地区定义的商品属性,设计出产品的具体形式,在商品第一次形成具现商品形式时,定义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属性,同时也完成了商品主体价值蕴含的竞争力属性,组织商品的生产,并利用公司的品牌掌握商品的定价权。

现在学术上对垄断现象加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标签,实际上对于垄断现象存在误解。从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来看,公司需获取利润,只有掌握一定利润的公司才能获得技术与人才的储备,组织生产活动并进行扩大再生产活动。垄断为公司攫取利润,储备生产要素,组织生产活动的必然诞生的经济形式。

由国家掌控大部分原料、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进行财富分配的生产活动,将利益分配到大多数劳动者而不是少数股东的国家垄断主义,这种社会组织形式便是国家的垄断经济形式。这种由国家垄断的组织形式来服务于国家的经济组织,能有效避免少数股东资本家攫取短期利润,缓解生产私有化与社会化生产的供求问题。这种脱胎于帝国主义的垄断形式,服务于整个国家、民族,这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式。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国家垄断主义,由国家牵头的生产活动,借助公司品牌管理生产资料,将物质生产资料交由公有的社会组织掌握,使科技的载体——劳动者突破公司品牌的壁垒,将公司品牌掌握物质财富的垄断扩大为由国家社会的公有制度来掌握,遵循商品的竞争以及价值规律,保持商品建设内在使用价值属性的动力。

三、劳动的商品属性

对于劳动者来说,渗入科技因素后,劳动者的劳动成分也具有二重属性,即劳动时间和专属技能,劳动时间便是决定商品价值的基础,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4]。专属技能最基础的属性是:劳动者付出的劳动是有效的,通俗来讲,就是在设计、生产、制造科技产品时,劳动者在劳动时间内做的事是能创造价值的。同时,专属技能也是实现商品增值,通过建设商品的内在属性即商品的使用价值属性从而创造增值价值的基础。

对于企业来讲,拥有专属技能的劳动者的劳动涉及商品的增值行为,因而他们具有创造新的物质财富的能力。由于价值规律要求的等价交换原则,加上调动劳动积极性,劳动者收入都必须体现这二者,因此会提高生产地区劳动单价,计算到勞动者的收入中去。对于能够创造新的使用价值、把空谈的商品具现化的劳动者,从经济活力来看,有必要使他们因这份劳动变成能实际参与公司创造的物质财富分配的股东,在垄断的科技行业中,劳动者掌握自身财富的分配权,劳动者的劳动诉求以及财富分配得到很好解决,也就极大地激发了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在剔除垄断资源行业的形式时,在一个充满竞争力的市场中,劳动者作为技术与科技的载体,必须能自由流动,突破公司品牌的壁垒。由公司垄断的资本集团对商品生产的束缚,逐利性造成商品的供求失衡关系,扩大到以市场为需求的商品的社会化生产形式,要求突破公司资源垄断的壁垒,按实际社会需求进行生产活动。商品的使用价值包含地区市场的国家属性定义,如电子产品的EMC、ESD安规认证,这就是商品的国家要求的内在属性,在国家和公司品牌的定义下,组织生产活动,使设计以及科技工作者都能参与到物质财富的分配中。借助国家垄断,这种劳动者分配方式符合社会发展形式,让劳动者借助于公司品牌,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这样组成的垄断科技公司再去参与经济竞争就是比较健康的经济活动。在这种基础的经济形式上,构筑了更高级的社会经济形式,这是一种超越资本主义资本的社会形态。

四、由国家垄断主义构筑的高级社会组织形式

经济活动使得资本主义的股份制转化为国家与劳动者劳动的股份制度,劳动者参与物质财富分配。竞争的要求是劳动者作为技术与科技载体具有充分的流动性,突破公司垄断的壁垒,在国家垄断形式的垄断社会组织形态下,提供有效劳动。劳动者的劳动具有一定自由度,不再局限于单一公司,劳动技能属于社会化生产要素。

统一的市场需求下,在国家垄断组织框架下,在公司储备的技术、设备、生产要素下,按劳动者的技能要素,组织劳动者竞聘到公司的项目团队中,借助公司品牌这一基本的经济基础组织,按社会的需求、国家法规和公司品牌的定义的商品属性,建设商品的内在使用价值属性,组织商品的生产活动。品牌公司按自己的生产要素储备,对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方案进行竞争,而劳动者及科技工作者都能参与到物质财富的分配中。在这种基础的经济形式上,构筑了更高级的社会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由这种经济组织组成的上层社会组织形式,能最大限度发挥生产积极性,这是一种超越资本主义资本的社会形态。

参考文献:

[1]  卫兴华,林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  王海明.效用论价值定义辩难[J].浙江社会科学,2003,(3).

[3]  杨云.从技术整合角度分析商品价值形式[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8).

[4]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垄断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差异分析
论商品经济与金融史的关系及发展
我国猪肉价格波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合作竞争
垄断与竞争的辩证分析及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
福特的自行车和滴滴的“垄断”
浅析明代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商人形象
韩抱怨中国“垄断”航空市场
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研究
卢卡奇物化理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