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品质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以Unit 3 Teenage Problems Reading What should I do?为例
2020-10-28丁佳燕
丁佳燕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由四大要素构成,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 2018)。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体验文本内涵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获得阅读技能,提高思维能力(葛炳芳 2011)。英语阅读教学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探究主题意义、参与迁移创新类的学习活动,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下面结合一堂由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计妍老师执教,在2019年江苏省初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暨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的阅读课,探讨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为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Unit 3 Teenage Problems Reading板块中的文本What should I do?呈现了米莉(Millie)和西蒙(Simon)写给青少年工作者的求助信,信中述说了他们各自的烦恼。米莉的烦恼主要是由学业负担过重带来的,西蒙的烦恼主要是父母和爱好之间的冲突,其实两个人的烦恼均来自学业压力。语篇内容为青少年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本堂课的教学对象是江苏省镇江市第一外国语学校的九年级学生。学生的英语基础好,学习热情高,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具备用英语积极、自信地表达观点的能力。从思维发展水平看,九年级学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初步具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知识经验不断丰富,他们对事物内在的联系了解更深刻。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能调控自己的思维过程,使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判断更加准确。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梳理、概括米莉和西蒙所遇到的问题;学会通过分析、推断信息间的逻辑关系体会作者的态度和情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从多角度、多层面看待问题,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尝试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能积极地看待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课例的呈现与分析
(一)深度解读文本,在发现问题中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阅读教学中所使用的语料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源泉,即感知、内化、运用语言的载体,而且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载体。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伴随着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的活动而产生的。表层理解关注文本信息,而深度阅读则能开启思维(葛炳芳、洪莉 2018)。
1.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文本信息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培养思维逻辑性的可视化工具,它能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厘清要素之间的关系,把握文章脉络。计老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内容时,设计了思维导图(见图1、2),有助于学生快速提取文本关键信息,厘清问题之间的关系。在复述时,学生能根据思维导图快速、有效地提取信息,掌握文本内容。
图1
图2
2.品味文本语言,感受人物情感
文本语言可以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严谨的语言表达体现了作者思维的逻辑性。在阅读教学中,计老师通过引导学生细读品味文本语言来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并通过分析语言来体会作者对问题的看法和感受。
在分析了米莉的问题后,教师提问:“How does Millie feel about all these problems?”学生除了提到教师提供的答案tired,worried以外,还说到了confused。教师继而追问:“How do you know that?”学生通过文中的句子“I often doubt whether it is worth spending so much time on homework.”中的doubt一词可以感受出米莉自己对这样做是否值得也抱有怀疑的态度,由此可推断作者本身也感到十分困惑。
在分析西蒙对足球痴迷的态度时,计老师要求学生细读文本,找出能体现crazy的语言表述。通过 always play...after school,often play for hours,sometimes forget about the time及never worry about the time中的四个频率副词 always,often,sometimes和never,学生能深刻地感受到西蒙对自己爱好的执着程度。
(二)探究主题意义,在分析问题中发展思维的批判性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课的主题意义。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跳出文本传递的固有思想观念,用自己独特的眼光探究问题的本质,从产生问题的原因出发、从看待事物不同的角度出发,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独特见解,发展思维的批判性。
1.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
在学生探究文本主题意义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打破思维“禁区”,走出思维“误区”,走进思维“盲区”(钱颖一 2018)。通过解读文本,学生了解了米莉的烦恼是作业太多引起的。因为作业太多而熬夜,第二天很难保持清醒,没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计老师设计了问题:“Further thinking:Is too much homework the real reason for staying up late?”引导学生讨论作业太多是不是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通过讨论,学生得出结论:“Too much homework is one of the possible reasons.”熬夜很晚也有可能是因为“She isn’t organized enough to plan well.She can’t focus on her homework/thinks about other things while doing the homework (low efficiency).Homework is too difficult for her.Her parents give her more homework to do.”通过分析可知熬夜的真正原因除了作业多外,也有可能是因为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以及现有的教育背景,即中高考给学生带来的压力。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训练思维的批判性。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扩散性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寻求多种可能答案的思维形式,是一种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过程(童宝华 2000)。在学生通过不同的频率副词感受到西蒙对足球的痴迷后,计老师设计了问题:“Further thinking:Is Simon’s time spent on his hobby reasonable?”引导学生思考西蒙花这么多时间在兴趣爱好上是否合理。学生发出了两种声音:一种认为西蒙作为九年级学生,马上就要迎来中考,对他而言学习更为重要,因此应该多花点儿时间在学习上;另一种则认为如果西蒙真的想成为像梅西(Messi)一样的全球知名的足球运动员,花费很多时间在爱好上是合理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学生观点发生冲突时,教师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引导,学生发现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有可能会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结论。
(三)设置迁移创新类活动,在解决问题中提升思维的创造性
在阅读后,教师要结合文本的主题意义设置迁移创新类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本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多角度、多层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思维的创造性。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学生能更理性地看待和思考自己面临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多角度、多层面提出建议,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在阅读后教学中,计老师让学生小组讨论,针对米莉的问题,分别从from the aspect of the schoolwork,from the aspect of Millie herself及 from other aspects三个方面提建议。对于西蒙的问题,分别 从 from the aspect of Simon himself,from the aspect of parents及from other aspects三个方面提建议。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问题,学生给出的建议不再千篇一律,更多具有独创性。
2.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树立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后,教师试着让学生描述自己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他们当堂完成一篇小作文。读后设置写作活动,既是对教材文本的仿写,又是教材文本的续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留有自由思考、发散思维的空间。写作活动源于文本又跳出文本,为学生提供了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独立表达看法的机会,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创造性思维有重要意义。此外,作为九年级学生,他们正承受着来自学业、生活、父母、同伴、自身等多方面的压力,教师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生活中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结束语
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梳理、概括文本信息,学会分析、推断信息间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并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树立多元思维意识,提升创新思维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首先,教师在研读文本时,要对语篇的内容、主题、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的解读,为教学设计作好铺垫;其次,教师要关注展示型问题、参阅型问题和评估型问题三个层次的问题设计,三种类型的问题侧重各有不同,思维层次活动逐渐提升(余文娟2018);再次,教师要创设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类层层递进的语言和思维相融合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不同活动中掌握文本知识、运用阅读技能、感悟主题意义,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表达个人的观点、情感和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阅读教学中发展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需要有从“跟着走”到“扶着走”再到“独立走”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